回覆列表
  • 1 # 眾淘電影

    正好是前幾天家裡人聚會,閒暇時間大家一起看了《何以為家》。這樣的電影一般不會有驚險刺激的場面,但卻有直擊靈魂的力量,平靜且強大。劇中的父母也許有錯,但錯的是整個社會。

    1、是否該反思我們的當下,沒有落後的風俗,物質充盈,整個社會依舊焦慮不堪。

    小男孩一家人,越窮越生,兩個自顧不暇的成年人有著一大堆的孩子,在我們看來簡直不可思議,這樣的重負使得整個家庭懸於崩潰的邊緣,談不上教育,談不上吃飽飯,談不上生活,只能說是勉強活著吧,在那樣的社會環境下,男孩很小就要為家裡謀生路,女孩只要來了例假,就會被父母送給稍微有錢的人家做奴僕,用以貼補家用,說是奴僕,其實很大的可能就是性奴加廉價僕人,很難想象現如今的21世紀,地球上的某個角落,還有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再看看我們,一切都是文明繁榮的景象,只要肯勞動,就吃穿不愁,一切都按照男女平等的社會規則去穩步向前,沒有了肉體上的枷鎖,卻有了精神上的負荷,大部分人貌似都沒有珍惜,各種焦慮症充斥著每一個軀體,我們是否想要的太多?

    2、我們的教育就是服從,就是聽話,就是一切為了你好,可否聽過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

    《何以為家》裡的小男孩,在法庭上狀告自己的父母,“生了我,卻沒有好好養我”。是的,他的父母有太多的無奈,但他們依舊是一對不好的父母,孩子是工具。看看我們這裡,孩子的確是衣食無憂,過著王子公主般的生活,從物質層面上來講,我們的確是好好的在養育我們的孩子了,然而,孩子是否是自然快樂的沐浴在自由的Sunny下成長?

    一句我們都是為了你好,就剝奪了孩子所有的童年,各種補習班各種技能各種比拼,彷彿沒有了這些,就沒有了存在的價值。

    也許僅僅只是一部電影,離我們這裡的生活太過遙遠,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 2 # Lawrence寶哥

    小時候,難免會聽見鄰居打孩子。

    幾乎沒人會勸這種“家事”

    因為那些固執的父母認為:“我自己生的孩子,我想怎麼打就怎麼打。”

    這句話,一直活躍在我的腦海。

    二十年過去了,沒有意外,這種情況還是時有發生。

    一個高中的孩子因為一句指責跳樓自殺,只換來父母的一句:他怎麼就為了那麼小一點事就想不開呢?我以前吃了那麼多苦還不是過來了。

    他們不知道,那句話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電影《何以為家》就講述了一個令人無比窒息的故事。

    一個擁有8個孩子的家庭,老大坐牢了,老二帶著剩下的六個妹妹上街擺攤討生活。除此之外,他們還在父母的指導下,到處去藥房騙取處方藥製成毒品販賣到哥哥所在的監獄。

    這個家裡無處落腳,剩下的7個孩子擠在一張不能形容為床的地方睡覺。夜裡,父母還在努力的造人。

    為了養活孩子,他們起早貪黑,想盡一切辦法。

    你不能說他們愛自己的孩子。

    但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有多大,不清楚女兒要來例假了。

    他們禁止兒子去上學,因為那會耽誤他為家庭賺錢。

    母親倒是同意兒子去上學,因為學校可以傳送很多物品,帶回家裡來能緩輕壓力。至於工作的事情,晚上可以加班。

    瘦弱而矮小的男孩贊恩,作為家裡的老大,在便利店打工,四處送貨。

    有的小混混欺負他年紀小不給錢。贊恩伸出拳頭,要到了錢,也遭到了一頓毒打。

    有的心術不正的變態想要佔他的便宜,辛虧他機靈跑得快。

    後來,贊恩把父母告上了法庭,原因是:他們生下了他。

    我曾聽過一個故事,一個來自十八線小鎮的姑娘,終生都在接受父母的埋怨。

    因為,姑娘的母親年輕的時候,愛上了一個渣男。

    後來,母親終於狠下心跟渣男分手,意外發現自己懷孕了。

    因為不忍心,母親跟渣男結婚了。

    之後,母親整日遭到渣男的毒打,後來渣男染上毒癮,變得更糟。

    她的出生,成為父母繼續糾纏的原罪。

    不到十歲,她就要洗衣做飯挑水,就像電影中的贊恩。

    更可悲的是,父母把家庭的所有不幸總結為生下了她。

    我相信,最初他們決定生下這個孩子是因為狠不下心捨棄一個未出生的生命。

    善良是可貴的,可善良沒有長出牙齒,就是軟弱。

    當你還沒有做好準備,就擅自帶一條生命來這世界,就是不負責任。

    因為孩子從來沒有選擇來與不來的權利,而他註定要揹負大人所做的決定帶來的一切後果。

    贊恩的父母把孩子的悲慘歸咎於家裡孩子太多,為人父母,他們也很努力。可是處於艱難境地,他們又有什麼辦法?

    你看,那些感情破裂在一起互相折磨的兩個人,始終不肯離婚,因為不想影響孩子。

    他們之間有一些人約定,等孩子高考結束就去辦理離婚證。

    在這期間,他們水火不容,成日大吵。

    孩子要承受雙方帶來的傷害,他們卻說:“都是因為你,不然我們早就離婚了。”

    冷靜後,他們說,你是我的孩子,我為了你犧牲一生的幸福,我的世界只有你了。

    所以你要出人頭地,要青出於藍,要成為我想成為的人。

    唯獨,不能成為你自己。

    而最悲哀的是,這樣長大的孩子,往往會成為自己最討厭的樣子,生命彷彿進入了一個輪迴。

    《都挺好》的明玉被明成打成重傷,住進了醫院。

    蘇大強提著果籃來看她,勸她不要起訴蘇明成。

    被拒絕後,蘇大強對明玉:“你真的太像你媽了。”

    明玉終其一生都在擺脫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最終發現自己無法擺脫,還成為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而沒有上學機會的贊恩,他所看到的世界,是父母給予的一個小角。他沒有讀書的機會,繁重的家務和勞動佔據了他的全部生活。

    他是一隻被囚禁在井底的蛙,抬頭看不見月亮,低頭看到父母不斷帶來新的生命,陷入他所陷入的輪迴。

    贊恩不過是在重複父輩的老路。

    他所接觸的,所學過的,所看到的,都是父母帶來的。

    離家出走後,面對困境,他只能去販毒。因為那是他唯一學會的。

    無法養活弟弟,他只能學著父母賣掉妹妹一樣,賣掉他。

    做出那個決定的時候,贊恩經過了漫長的思考和痛苦的掙扎。最終,他抹了抹眼角的淚,成為了父母那樣的人。

    最讓他難以接受的是,他失去了一個妹妹,母親又懷孕了,打算給他帶來一個新的弟弟或者妹妹。

    繼續重蹈覆轍,上演從前的悲劇。

    贊恩說,你傷透了我的心。

    絕望的贊恩把父母告上法庭,希望他們不要再生了。

    《何以為家》4月29日上映、它帶來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生而不養、養而不教,那麼,請別把他帶來這世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輩子不能錯過的一部電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