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翠蜻蜓
-
2 # 慈音1
謝邀!孔子是因為故里有尼山而叫仲尼,還是故里的山因孔子而改尼山?孔子的故里山東曲阜。尼山是孔子的出生地,尼山距離孔子出生地五十華里。在孔子出生之前。孔子的父母去尼山拜山神。請求降子,故孔子出生後名丘,字仲尼。古代排行的順序是伯仲叔季。孔子排行老二,仲,就是二的意思,尼,則去之尼山山神降子的紀念。所以說,尼山不是因孔子而得名,孔子出生之前尼山就存在了。而孔子名字之中的尼字,卻與尼山有點聯絡,因為父母的祈禱降子,帶有紀念的的含義。孔子是中國傳統文化儒家思想的傑出代表,也是馳名中外的教育家,他的偉大儒家思想得到了中外傳承。
-
3 # 珞珈山的貓
孔子——中國至聖先師,儒家文化的創始者,俗名孔丘,字仲尼。家中排行老二。最近隨著2018年中央電視臺中秋節晚會在孔子誕生地——尼山聖境成功舉辦,而讓全國百姓進一步認識到了這個與孔子同名的孔子誕生地——尼山。那麼是因為先有了孔子在先當地的山才改名為尼山,還是先有了尼山,而孔子誕生於此,因而孔子才取名為仲尼呢?這其實在史書中有明確的記載。
司馬遷在他的史書《史記》中,為了詳細介紹至聖先師孔子而寫了《孔子世家》這一篇。文中記載:“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子。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雲。字仲尼,姓孔氏。”由此可知,孔子因為出生在尼丘山而得名仲尼,因而尼山之名遠比孔子的年代要更為久遠。尼山:原名尼丘山,位於魯國故都曲阜東南三十公里外。後因避諱孔子名諱,改為尼山(明明是人家先叫的尼丘山。孔子盜取了人家的名字。結果……讓人家改名字了)。尼山東南臨尼山水庫(又名孔子湖,聖水湖),東靠沂水河。現在有尼山書院,尼山神廟,孔夫子廟,夫子洞等歷史文物古蹟。另外近些年曲阜為了更好的打造孔子文化思想氛圍,發揮當地的旅遊資源。在孔子誕生地尼山修建了一座72米高的孔子雕像。寓意孔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賢”。為世界上最大的孔子雕像。下面設定了孔子文化館,用來展示孔子及其後世子孫弟子等遺留下來的文化遺產。為中國文化復興發揮著越來越大的貢獻。
-
4 # 安泰64486520
尼山,孔子的出生地。東臨沂河,山上有孔子廟,尼山神廟,尼山書院。
尼山原名尼丘山。孔子的父母祈禱於"尼丘"而得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後人避孔子諱稱尼丘山為"尼山"。尼山位於曲阜城東南30公里。建國前屬鄒縣。(資料來自百度。)
-
5 # 史無止境
我以夫子洞之謎,來回答題主的問題。
被稱為世界歷史文化第一巨人的孔子誕生在尼山夫子洞。為紀念尼山神與顏母生至聖先哲孔子的歷史功績,尼山神諡為毓聖侯,後人在修建尼山孔廟時,特意將尼山神廟與顏母廟建在一起,供世人同時謁拜。
夫子洞又名坤靈洞。洞雖不大,因至聖先師生於此洞,故名揚天下試問,孔母有家有院,有婆家有孃家,為何選擇山洞而生孔子?大概是因為求子心切,不得已而為之。魯襄公二十二年春,顏徵在尼山祈禱求賜男兒後,時至陰曆八月十五,按孕婦常規,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顏徵在孕期已過,可聖人遲遲未生,此乃大器晚成。顏徵在心急如火,懇求夫婿陪同赴尼山祈禱。行至夫子洞旁,突見天降祥雲,蒼龍翻舞,二仙女擎香露空中拋灑,五仙翁於尼山五峰頂恭候,鈞天之樂盈耳,皆異於世俗絲竹之樂。豔陽高照,百鳥爭鳴。顏徵在頃覺分娩時後辰已到,遂同丈夫急入洞中。不消一會,啼嬰呱呱落地,聖人順利降世。據說,直到今天,尼山一帶的祥雲、香露、鳥語,仍是當地奇觀。五位仙翁早已化作尼山的五座奇峰,排列有序,忠心保護尼山聖地。朝思暮想,盼子早生的叔梁紇,抱起嬰兒仔細一看,天哪!這哪是什麼聖嬰,簡直是不堪入目的醜八怪!一氣之下,背起妻子就朝家走去。任憑妻子如何哀求,不能棄嬰,叔梁紇主意已決,半句也聽不進去。回到家,叔梁紇護理好妻子,去串門尋開心了。顏徵在躺在床上,念及親生骨肉被棄之山野,心如刀絞,淚流滿面。她決意要將兒子撿回來,不顧天色已晚,悄悄朝尼山返回,不小心,衣服被路旁的酸棗刺牢牢刮住,褲腿上也掛滿了帶刺的荊棘。顏徵在心煩意亂,口裡念念禱告:“要是這些帶刺的樹木雜草,刺都朝下長該有多好!”一語未了,只聽耳旁“刷”的一聲,樹刺草刺統統朝下生長。今人到尼山遊覽,仍可見此奇觀。古人有詩讚道:“尼山聖地毓鍾靈,坤靈洞裡夫子生。樹木荊棘刺朝下,不負聖母愛兒情。”顏徵在產後趕路,氣喘吁吁,不一會兒感到口渴難忍。舉目搜尋,見路旁有眼水井,井深丈餘。但無取水之器,只好望井興嘆。她趴在井口望井止渴,自言自語道:“若神仙顯靈,讓我把井扳倒,將來我要給井神修廟還願。”話音剛落,只覺井口一動,身子向後位移,筆直的井筒竟然傾斜過來,清涼的井水漫流到井口,於可汲水。顏徵在知神靈保佑,祈禱應驗,便手捧甘泉水,美美地喝了個飽。事後,人們在井旁修廟祭祀,人稱“顏母廟”,並稱“扳倒井”。至今古井猶存,清水滑滑,已流淌上千年。古人留下多篇歌詠“搬倒井”的詩詞,其中一首曰:“顏母祠內扳倒井,聖母口渴井顯靈。多虧聖地毓聖子,神井清泉永不乾。”關於孔子聖誕,傳說最多的,是“鳳生虎養鷹打扇”之事。孔子幼體被其父棄之山澗,顏徵在重返坤靈洞時,原以為孔子必定飢號不止,沒料想進洞之後,發現孔子正安靜地躺在雌虎懷中,甜蜜蜜地吸吮著乳汁,老虎正輕輕地舔吻著孔子幼體。非單虎養孔子,就連山澗雄鷹,也飛至山洞,為聖人服務。時值八月中秋,蚊蠅飛多。神鷹擔心蚊蠅叮咬孔子聖體,便站在孔子身旁,以羽翅為扇,把蚊蠅驅趕得一乾二淨。遊人去夫子洞瞻拜,可見洞周圍遍佈光滑溫潤的石孵,據傳是當年的臥虎所致。而今日山間飛來飛去的雄鷹,雙翅網展與人打扇一模一樣,可能與當年驅蚊蠅有關。
夫子洞之東北,有一條萬木蔥蘢的深溝,名曰中和壑,寓意中庸和諧。溝中盛產硯石。這裡產的硯石,不需人工琢磨,皆天然生成。且品種繁多,千姿百態,成為尼山一大奇觀。千百年來,遊尼山者,莫不以幸運撿得硯石為榮。據說,尼山硯白雖多,非正直文人不可得。心懷叵測,勢利小人,為非作歹者,即便硯石在眼皮底下,天天在溝內探尋,亦無緣見之,獲之。尼山硯大者如盤,小者如碟,天然造就,早已成為文人墨客爭相得之的珍寶。
從孔子到他的七十七代長孫,二千五百年來都居住在曲阜。孔子一生窮困潦倒,但子孫卻蒙蔭受惠良多。隨著孔子地位的日益顯赫,歷代帝王對孔子後裔也一再加封。孔府既是公爵之府,又是聖人之家,是“天下第一家”。皇帝輪流做,但聖人府只此一家,可見孔府比皇帝的家還要尊貴。孔府內宅也有很多奇妙的地方。那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無不乘上神秘的色彩。
回覆列表
答,這個問題問到熟人了,孔子是因為故里的尼山而叫“仲尼”,不是故里的山因孔子而改名“尼山”。尼山原名尼丘山,孔子父母“禱於尼丘得孔子”,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仲尼,仲字是代表孔子在親兄弟中排行次序第二),後人避孔子諱稱為尼山。這在《史記》中有記載。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