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司隸左校尉
-
2 # 情夢之夢緣
郭守敬天文學家,自幼就繼承了祖父郭蓉的家學,致力於攻研算學天文水利等方面的東西。郭守敬自己設計了兩個儀器,一個叫圭表,是用來測定24節氣的。另一個儀器就是渾儀,他覺得渾儀機構太麻煩,就對渾儀進行了改造,變成了簡儀。
-
3 # 殺頭公豬上西安關注我
郭守敬自幼就繼承了祖父郭榮的家學,致力於攻研算學、天文、水利等方面的東西。左丞張文謙推薦郭守敬,讓他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召見,這才有了機會向忽必烈陳述水利建議六條,講完之後忽必烈非常贊同,郭守敬即被任命為提舉諸路河渠。
郭守敬在西夏治水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而且元朝很多的水利方面的問題都是郭守敬解決的。在元朝有很多的儀器都是金朝時留下了的,導致計時不準確和破損。忽必烈就讓郭守敬將這些儀器進行改造。郭守敬編撰的天文曆法著作有《推步》、《立成》、《歷議擬稿》、《儀象法式》、《上中下三歷注式》和《修歷源流》等十四種,共105卷。
其實他最大的貢獻就是編出了《授時歷》為了編歷,他一直就創制和改進了高表、候極儀、簡儀、渾天象、立運儀、景符、仰儀、窺幾等十幾件天文儀器儀表,而且費時很久。結果在研究完成之後,現在為了紀念郭守敬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表面的一環形山命名為“郭守敬環形山”,讓這顆小行星2012命名為“郭守敬小行星”。不僅是這本曆法,在太史令王恂去世之後,郭守敬接管太史院,有編了《推步》、《立成》、《儀象法式》等書。
郭守敬為修歷而設計和監製的新儀器有:簡儀、高表、候極儀、玲瓏儀、仰儀、立運儀、證理儀、景符、窺幾、日月食儀以及星晷定時儀12種(史書記載稱13種,有的研究者認為末一種或為星晷與定時儀兩種)。中國古歷自西漢劉歆作《三統曆》以來,一直利用上元積年和日法進行計算。唐、宋時,曹士等試作改變。《授時歷》則完全廢除了上元積年,採用至元十七年的冬至時刻作為計算的出發點,以至元十八年為“元”,即開始之年
在大都(今北京),郭守敬透過三年半約二百次的晷影測量,定出至元十四年到十七年的冬至時刻。他又結合歷史上的可靠資料加以歸算,得出一回歸年的長度為365.2425日。這個值同現今世界上通用的公曆值一樣。
晚年,郭守敬致力於河工水利,兼任都水監。至元二十八至三十年,他提出並完成了自大都到通州的運河(即白浮渠和通惠河)工程。至元三十一年,郭守敬升任昭文館大學士兼知太史院事。他主持河工工程期間,製成一些精良的計時器。
-
4 # 中孚鑑
郭守敬,字若思。他是元朝時期的人物,他在天文、曆法、水利和數學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他曾著作有十四種天文曆法的著作。同時他不僅是天文學家、還是數學家、水利專家。
那郭守敬有哪些貢獻呢?
在言郭守敬的貢獻前,先說下郭守敬對後世的影響,和後世對他的推崇。郭守敬不僅是當時中國偉大的科學家,而且就算是在世界也是非常有名的。而他對後世的影響很深遠,故而後世對他深為紀念。
比如,比如在1962年時,中國郵電部發行的古代科學家,有八枚紀念郵票一套,其中有蔡倫、孫思邈、沈括,當然還有郭守敬,其中第七、第八枚就是郭守敬的像和他的發明。
在1989年時,人民銀行發行了一枚郭守敬銀幣,這就是為了紀念郭守敬的。
因為郭守敬是科學家、天文學家,所以他也曾有過發明,2010年,為了紀念他的貢獻,就將重大科技設施命名為郭守敬天文望遠鏡。
而在世界國際中,郭守敬同樣有著很高的地位,在1970年的時候,國際天文學會就以郭守敬的名子將月球上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郭守敬環形山。在1977年的時侯,國際小行星中心將小行星2012命名為郭守敬小行星。
郭守敬是元朝時期的人物,他們後到後世國內國際的紀念,說明他曾是有很大貢獻的。
比如在天文學方面,曾著作十四部曆法的著作。他修訂《授時歷》,用了四年,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曆法。
而郭守敬在修訂曆法的時候,他還改制、發明簡儀等十二中新儀器。簡儀就是測量天體位置的。簡儀是當時世界上的一個先進的技術,而歐洲直到三百多年之後,才發明了類似的儀器。
他創制的十二件天文臺上用的儀器。分別是簡儀、高表、侯極儀、混天象、玲瓏儀、仰儀、立運儀、證理儀、景符、窺幾、日月食儀、星晷定時儀。
而郭守敬不僅在科學、天文、製造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同時在數學和水利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比如在水利方面。
曾經郭守敬受到忽必烈的召見,郭守敬就說了六條水利方面的意見。忽必烈對他的意見非常看好,於是就讓他去管理興修水利之事。他曾在西夏境內的古渠治理,讓當地的田地得以灌溉。
後來郭守敬又負責修元大都到通州之間的運河。這件事做成後,名為通惠河,這通惠河的修建,也促進發展了南北之間的交通和漕運。所以郭守敬作為一個科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專家,他的功獻是不小的。後來郭守敬在他八十六歲時,離開人世。
回覆列表
中國元代著名的天文學家和水利學家郭守敬,也是世界科學史上的傑出的科學家之一。郭守敬於1231年生於順德邢臺(今河北那臺)。
郭守敬從小就喜歡讀書,對自然科學特別感興趣祖父就讓他跟劉秉忠學習,在祖父和劉秉忠的精心培養下,郭守敬到20歲上知識已相當豐富,並在水利工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就。郭守敬的家鄉順德城北有一大片泥沼地。這裡原來有三條從西向東流的河,河水灌溉著大片的農田,也便利著這裡的航運,中間有條河叫達活泉,河上原來有一座大石橋。
由於兵荒馬亂,年久失修,河道堵塞,石橋倒塌,上游的水流到這裡沒有去處就四處橫溢,使好好的莊稼地變成了泥沼。那石橋也被淤泥滝沒,不知在哪裡了。年輕的郭守敬,很想疏通這裡的河道,重修那座大石橋。他曾多次獨自跑到城北去反覆測量淤泥的深淺,觀察河流的來龍去脈。1251年元朝皇帝派安撫使張耕利和劉肅到順德巡視。
郭守敬向他們提出了疏通河道和修復橋樑的建議。兩位官員驚訝這位年輕人的學識和膽量,便把治河修橋的任務交給了郭守敬。郭守敬道請當地的老百姓來確定舊橋的地址,但大家都記不很清了,有一位老人記得橋西南面長著一棵老槐樹。郭守敬和大家來到泥沼地,果然找到了那棵槐樹,又有人發現這裡還長著兩顆其他的樹。郭守敬根據提大家提出的線索,確定了河岸線並確定了石橋的舊址。
郭守敬根據實際需要,設計了一座石拱橋,橋長6文8尺,電9尺,整個橋不設橋墩,就一個橋洞。橋面用石板鋪成,石板之間用鐵鍋勾住,既經濟又堅固。郭守敬來到工地,親自指揮民工修橋,只用了40多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建橋工程,疏通了淤塞多年的河道,解決了當地交通和農業灌溉上的迫切需要。郭守敬修造了順德府達活泉石橋,展現了他卓越的才能。
公元1262年,他老師劉秉忠的朋友張文謙把他推薦給元世祖忽必烈,他向忽必烈提出了興修水利的六條建議,忽必烈稱讚他是具有遠見卓識的水利專家。郭守敬在他光輝的一生中,在水利工程、天文曆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