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中有片海09

    是異鄉人也沒關係吧,朋友!

    很多人在異鄉做出了成績!而且他們甚至比本地人做出的成績還大。

    生活在北上廣的人又有多少是土生土長的北上廣人呢?每年春節的全民大遷徙,使很多大城市都成空城了。可見有多少人在異鄉工作呢!

    在異鄉工作也是在建設祖國啊!建設祖國,人人有責,你大可不必為在異鄉感覺落漠。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那是古時候,經濟不發達,交通不便利,人員流動小,文人墨客發出的感嘆!

    現代時代不同了,經濟發達,交通快捷,人們可日行幾萬裡,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啊!隨之,社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動。

    人們的大遷徙早已成為趨勢。

    只要你不在國外,不管你在中國的哪個角落,都請你都把自己視為自己腳下土地的主人吧。

    另外,在異鄉工作也有好處,工作起來沒有牽絆,也能一展身手,最主要的是能鍛鍊你獨立自主的能力。這個很關鍵。你覺得呢?

  • 2 # 落英繽紛1984

    這個怎麼說呢,小時候對外面的世界充滿著嚮往,總想走出去看一看,於是努力讀書一步一步走向城市。讀書時一心想離開小村落並沒有故土難離的感受。工作之後,即使在城市裡紮根工作了,但心中沒有什麼歸宿感,總會不自主的想起遠方的家鄉,每每思之,夜不成寐。

    中國曆來有“安土重遷”鄉土文化或民俗文化,華人特別都有葉落歸根、眷戀故土的情感和情結。,是對家鄉、出生地、少年生長的地方的眷戀之情。故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會刻在我們的骨子裡;自己的家鄉不管是貧窮或是富有,不管是山高還是路遠,總有一根無形的線在牽引著我們回望思念。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故鄉,每個人都會眷戀自己的故土;故鄉是你童年曾經歡樂的家,故土是陪你一起長大的根;那裡有你一起玩耍的小夥伴,那裡有你曾經牽手的小姑娘,那裡有給你帶來溫暖的Sunny,那裡有帶有芳香味道的田間泥巴,有一天當你離開時間久了,你就會想著要回來。

    小時候故鄉是破舊的,現在回去,家鄉的路已經是水泥公路了,家鄉到處是新樓房,晚上村前大路有了路燈,山上到處是樹木,家鄉的小學校改建成新樓房了,心裡感覺是多麼的高興。每次回去家鄉自然都會想念家鄉的那種泥土味道,那種只有在自己家鄉才能講也才能聽得懂的土話方言,到家族叔伯嬸孃家裡坐一坐,談談家常,喝一杯熱茶,那種感覺才真正是故土難離、一輩子都無法忘記的真實感覺。

  • 3 # 吉祥如意

    唐朝詩人王維在其《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首中寫道:“人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說的就是一個人隻身在外無論待多久,每到過年過節時就會思念故鄉,思念故鄉的風土人情,思念父母雙親和兄弟姐妹們之間的親情,傷感的心緒就會由然而生。

    古代人們由於受制於交通、通訊工具,外出辦事往返一次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並且還是非常艱難,前途未卜。使得人們身處異鄉時思念家鄉的親人,往往寄託在天空的明月和地上的江河湖海。

    現代社會由於交通工具和通訊技術的現代化,為外出求學、務工、經商以及從事其他工作的人們提供了非常便利的客觀條件。人們為了工作和生活的方便在異地安家落戶,娶妻生子已經是很普遍的現象。往往是第一代落戶在異地的人,隨著年齡遞增和時間的推移,就是安家落戶、娶妻生子,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發自內心的感覺自己仍然還是異鄉人,本博感同身受,被這個題目而引起共鳴。

    本博是上世紀七十年末開始外出求學,離開生於斯,長於斯的故鄉,轉眼之間已經有四十年多年的時間已經成為過去。中專畢業所分配的工作工作單位個人從未離開過,先在大山深處,後遷到城市裡,三十多年的工齡就在一個企業內部渡過的。

    孩子、老婆與本人都在一塊生活。每天面對小區大門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川流不息的車輛,個人算是哪一個?個人的故鄉又在哪裡?一旦離開這個地方,又有幾個人能認識自己?

    中國的工業化、城市化剛剛開始起步。絕大部人由農村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由包圍城市,建設城市而在城市裡安家落戶,娶妻生子,也算是城市裡的人。但是,應該認識到,這部分第一代在城市裡落腳的人,到死都不會忘記家鄉的一草一木,一塊磚和一塊土。家鄉再貧再苦,那裡還有先人們所留下來的墳塋。那裡才是個人的根,那裡還有牽掛個人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東漢三大戰役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