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吃什麼藥呢?
5
回覆列表
  • 1 # 智強禪苑

    是藥三分毒,小孩越用藥多體質越差。

    傷食通俗講就是脾胃受傷,消化不良。

    那麼如何調理:

    一,是先控制飲食,比如一天到兩天內喝粥喝奶就可以,緩解脾胃的壓力,逐漸恢復運化功能。

    二,是做推拿,簡單有效,也沒有副作用。

    補脾經,揉板門,運八卦,掐揉四橫紋,推四橫紋,摩腹,揉足三里,捏脊

  • 2 # 四隻小豬2

    首先,減少進食,讓寶寶餓一餓,不著緊,其次,服用藥物治療,不管西藥還是中藥,先要讓寶寶疏通下水道,讓他把吃的排洩出來,這樣寶寶就舒服了,小孩子飲食不當,很容易消化不良或傷食。這裡,還是建議服用中藥治療,先疏通管道,讓其排洩,再調節其脾胃,寶寶消化不良,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由脾胃虛弱引起的,所以,調節脾胃是關鍵。

  • 3 # 中醫特色食療調理師

    上吐下瀉:

    這樣一般情況是由於積食引起拉的肚子。

    舌頭:舌苔白厚、或者微黃黏膩,吐出來的食物有很重的未發酵得酸餿味道,大便淡黃色、或者黃綠色,糞加水,瀉的時候有屁聲,帶有奶瓣或者有還沒消化的食物。

    這個時候不要立馬讓小孩吃止瀉藥,防止積食引起的發燒。同時可以用焦米熬粥喝,防止脫水,脫虛。

    可以用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麥芽)配上炒熟的雞內金各6克左右,熬水喝幾天。

    也可以用保和丸,大山楂丸等一些消食的中成藥。

  • 4 # 書霞育兒說

    香港的保嬰丹

    大寶出生後,家裡就備了很多香港的保嬰丹,主要怕孩子太小,到醫生去受累。記得有次,孩子吃壞的東西,上吐下洩,還是晚上,我們給孩子喝了倆支藥,因為第一支全吐了,第二支下去就見效了,第二天多給孩子吃白粥或者淮山粥就行。

    日本正露丸

    如圖所示,這是我家一直必備的藥,我們出哪都會帶著,中藥見效超快。大寶三歲多時,半夜上吐下洩,還有點發燒,嚴重到喝水都吐的那種,折騰了四五個小時,我們去了醫院,醫生不給打針,開了一點藥,可是這時候孩子喝水都吐的,更不用說吃藥了,後來沒辦法回到家裡,我給孩子泡腳,讓他慢慢出汗退燒,可是還是喝什麼都吐,因為孩子一生病,我們就特別緊張的,所以家時的藥都忘了。等我慢慢靜下來,才想到家裡有正露丸,就給孩子吃了一粒,孩子竟然沒有吐,過了半個小時又沒吐,然後我做了一點麵條給孩子吃,孩子也吃得下,因為折騰一晚了,孩子也受不了,這時吃點東西最好,後來孩子就慢慢好了。

    孩子的病歷

    做為一個合格的媽媽,他們都會專門為孩子準備一個病歷的,孩子生什麼病,什麼原因引起,用了什麼方法,最後怎麼治好了。比如孩子今天拉大便不好,我就會燉蘋果給他吃幾天調理一下腸胃,比如孩子今天總是打噴嚏,我會煮一點薑糖水給他喝等等,孩子一般有病,都提前的症狀的,要細心觀察,把生病的過程都寫下來,這樣再遇到類似問題,我們都能輕鬆面對。

  • 5 # 小兒推拿李波

    傷食吐

    主證:嘔吐酸餿乳塊或不消化食物,口氣臭穢,不思乳食,腹痛腹脹,大便酸臭,或溏或秘;苔厚膩,脈滑實,指紋紫。

    證候分析:乳食不節,停滯中脘,升降失調,氣逆於上,遂成嘔吐;宿食停積,損傷脾胃,氣機不暢,脾為食困,故不思食乳、腹脹腹痛等。

    治則:消食導滯,和胃降逆。

    處方:分手陰陽,清板門,清大腸,運內八卦,橫紋推向板門,掐揉四橫紋,分腹陰陽,捏擠天突,推下七節骨,按揉足三里,按弦走搓摩。

    穴位:

    分手陰陽,

    清板門,

    清大腸,

    運內八卦,

    橫紋推向板門(以右手拇指橈側自腕橫紋推向拇指根),

    掐揉四橫紋,

    分腹陰陽,

    捏擠天突,

    推下七節骨,

    按揉足三里,

    按弦走搓摩。

    注:本方僅供參考,不作為臨床最終調理治療方案。

  • 6 # 小兒推拿楊曉

      

      嘔吐,中醫認為是指由於乳食不節或寒熱犯胃致使胃失和降,氣逆於上,乳食由胃至口而吐出。同時認為:有聲有無謂之嘔,有物無聲謂之吐,有聲無物謂之噦。

      小兒臟腑嬌嫩,脾胃薄弱,乳食不節,可引起食滯中脘,損傷脾胃,胃不受納,脾不運化,胃氣上逆就容易引發傷食吐。

      傷食吐: 嘔吐酸腐,為不消化食物,吐後舒服,脘腹脹滿,口中酸臭,不思飲食,腹痛拒按,便秘或腹瀉,味酸腐臭穢,舌紅苔黃厚,指紋紫滯,脈滑實。

      

      治療原則:消食導滯,降逆止嘔。

      推拿取穴:清板門,清胃經,清大腸,順運八卦,掐揉四橫紋,順摩腹,按弦走搓摩,按揉足三里、推下七節骨

      穴位手法:

      1清板門,

      位置:位於手掌大魚際中部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滯,多用於防治食積、腹脹、食慾不振。

      次數:約100—500次

      

      2清胃經,

      位置:用拇指或食指自掌根推向拇指根

      作用:清胃熱、瀉胃火、導積滯、降逆止嘔。

      次數:約100—300次

      

      3清大腸,

      位置:食指橈側邊緣,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線(從虎口到指尖向外為清)

      作用:清利腸腑,除溼熱,導積滯

      次數:100-500次

      

      4順運八卦,

      位置:內八卦位於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之中指橫紋內2/3和外1/3交界點為半徑,作畫圈狀。

      作用:寬胸利膈、理氣化痰、行滯消食。

      次數:100—300次

      

      5掐揉四橫紋,

      位置:用大拇指的指甲逐個掐揉寶寶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手指第一指關節處的四橫紋。

      作用:消食導滯,消除積食

      次數:掐3-5次,揉100-300次

      

      6順摩腹,

      位置:肚臍周圍,掌或四指順時針慢慢按摩

      作用:消食化滯、降逆止嘔、健脾通便

      次數:300-500次

      

      7按弦走搓摩,

      從兩脅至肚角。令人抱患兒於懷中,較大的小兒,最好令其兩手置頭後或交叉搭在兩肩上,醫者以兩手從患兒兩脅自上向下搓摩至肚角處50-100次。

      

      8按揉足三里、

      位置: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前緣一橫指處。

      手法:用拇指指端順時針著力按揉30-50次,兩條腿都要按!

      作用:健脾和胃、補中益氣、強壯身體的功效。

      次數:30-50次

      

      9推下七節骨

      術者食、中二指指腹自上而下直推孩子七節骨,推100~200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銀行客戶管理崗位是做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