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樂情感519

    本來想休息了,但是看到你這個問題,我還是想來回答一下。

    大齡剩女和離婚的女人愁嫁?說實話,我真的不贊成你這個觀點,你不看看外面的人,那些大齡剩女,還有一些離婚的人,她們的日子過得多瀟灑,哪裡有愁嫁的感覺。

    我身邊就有一個朋友,五六年前就和老公離婚了,自己還帶著一個女兒,後來,別人知道他離婚後,媒婆上門介紹,同事追求,朋友介紹,她壓根都不理會,後來礙於面子,去見了幾個,相處沒幾天就分了,說不合適。

    而且,她現在每天過得可瀟灑了,除了上班,有空就去健身房鍛鍊鍛鍊,那身材練的像少女一般,別人看上去,特別的有吸引力,時間比較多了,還會約上幾個朋友,開車出去喝喝茶,爬爬山,然後參加各種聚會,甚至還有的去旅遊。

    看著她那樣,我有時候也會忍不住問她,我說你也老大不小了,也快四十的人了,為什麼不再找個伴?她聽完,只是輕輕一笑,反問我說,我幹嘛要找個伴,一個人生活不是挺好的麼?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想去哪去哪,再也沒人管了,再也不用想著身邊人怎麼樣了,而且結婚那麼煩,家務事,生活事一大堆,弄不好,還要吵架,影響心情。

    我問她,那你以後老了怎麼辦?她又是輕輕一笑說,老了就去養老院啊,那裡多好,有那麼多人陪伴,要多幸福,就有多幸福,還有那麼多人陪伴。

    所以朋友,對於這個問題,你真的是多慮了,甚至想多了,而且我身邊也有很多大齡剩女,我也沒看出她們有多愁嫁,反而每天都活的那麼自在,那麼瀟灑。我一問道她們結婚的事情,她們都會說,一個人不是挺好麼,為什麼要兩個人過?

    之所以,你會有這樣想法,可能就是父母覺得她們大了,需要找物件,但是在她們內心,真沒有你看到的那樣。

    分析就分析到這裡了,記住,別看她們的表面,她們的內心真的很重要,她們不是愁嫁,而是不想嫁。

  • 2 # 百變蝸牛

    大齡剩女要求是建立在物質,浪漫,安全感,愛情的婚姻,而已經結婚過有選擇離婚的女同志們好不容易鼓起勇氣的脫離了自己的痛苦的婚姻,而再選擇婚姻時他們會慎之又慎

  • 3 # 一碗酸菜魚

    1.形勢所迫。

    2.傳統觀念的束縛。

    中國傳統觀念裡講究傳宗接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若是身處高齡又沒有找到合適的歸宿,很容易被人在背後說閒話,而且對長輩也會有愧疚感;

    3.對比產生的落差。

    同齡人都擁有了幸福美滿的家庭,不管他們真實情況是怎樣的,至少表面上看起來令人羨慕,而相比之下自己卻是孤零零地一個,於是心中難免產生失落的情緒,慢慢就會演化成一種渴求;

    4.真心想找一個人。

    一個人時間長了,自然而然會有些孤獨,回想找個人陪陪自己,這是人類社會性的一個表現。但又總是找不到合適的,越急越想找,越找越心急,久而久之就會慌亂,內心就會發愁,其實只要冷靜下來就好。

  • 4 # Elfs

    沒有嫁不出去的女人!

    大齡剩女是堅心守正的,沒有遇上心儀的愛人就不言嫁,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不可能如同我們過來人這般將就、湊乎,為婚姻而結婚,為有個孩子而結婚,為怕孤獨而結婚,為人言可畏而結婚。某種意義上而言,已婚人士有時會羨慕、欽佩、欣賞大齡剩女的勇氣、獨立、自我!

    離異女士倘若降低標準,再婚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然而倘若再婚的生活品質,還不如獨身的生活感受好,那麼再婚還有必要嗎?再者,重組家庭除了兩個人的感情,還有面臨經濟問題、各自子女撫養問題,錯綜複雜的親戚關係,還有與對方前妻交集的問題,想想都讓人心力交瘁。如果再婚物件不是通情達理、有能力處理各種複雜人際關係的人,離異女士輕易不會邁出再婚這一步。

  • 5 # 獵戶座心雲

    離婚和大齡剩女都不愁嫁,從我這裡的接觸到的心理個案來說,愁嫁的恰恰是25歲以上,30歲以下的準大齡女青年。

    25—30歲是絕大多數身心正常,節奏把握準確的適齡青年集中戀愛,結婚,生子的年齡段。第一批最早的夫妻在22歲左右已經完成任務,這一代同齡人裡的”頭茬”已經被收割,眼瞅要奔3,她們迫切需要戀愛,婚姻,以趕上正常的結婚節奏。因此,這群人是婚戀焦慮的主要人群。

    到了28左右,基本上正常適婚年齡的人都陸陸續續完成人生重要的使命,另立門戶進入新生活。此時被愛情篩選下來的人機會多多少少在戀愛心理上都帶有某些缺陷:

    第一是性覺醒的延遲

    也就是人格發展的遲緩或者生理因素(激素分泌水平),導致性心理停留在青春期之前,她們對男女戀愛沒有剛需,在意識上並沒有產生戀愛與婚姻的需求,本質上還是一個孩子。她們更希望取悅自己,迴避責任而滿足自我的需要。比如不斷學習新知識、旅行、修習藝術課程、多元社交、購物、美食、健身,做公益活動或者加入宗教團體等等。透過這些興趣愛好,填補這個階段應該有的婚戀需求。

    第二是心理創傷或者個性缺陷

    比如有來訪者經歷了糟糕的原生家庭關係,父母不和、父親酗酒,家庭暴力,或者長期處於冷暴力緊張關係中,有的是長期分居兩地,有的是單親家庭等。這些不利的童年記憶,導致了她們對建立家庭充滿顧慮。因為在她們既往的經驗中,家庭並非幸福快樂之源,因此到了自己成家立業的年齡,也就缺乏動力。

    有些女生,則是性格問題,比如女人味不足,邊緣型人格障礙、抑鬱、焦慮、社交恐懼等心理問題,導致與人交往過程中困難重重,無法建立親密關係。

    第三種是性取向問題

    相對寬容的多元化社會中,同性戀、雙性戀以及各種GLBT人群增多,很多女生在性取向上對男性不感興趣,她們有固定的戀人,但是迫於家庭和社會壓力,沒出櫃,她們有固定或者非固定的同性情侶,採用拖延戰術,拒絕和男性接觸,以應付家庭催婚壓力。這樣的組合其實不難發現,商場、影院、飯店、地鐵,常常可以看到這種出雙入對的同性戀人,她們舉止親暱,牽手同行,並且享受這種戀愛感受。

    這些人當然不會恨嫁,她們恰恰在這種狀態中沉迷,並且隨著自我心理調適,角色固化,婚戀焦慮感逐漸下降,對於兩性結合的需求也會不斷削弱。

    到了30歲後,適齡的相親物件一天天減少,結婚的機會之門收窄,她們逐漸把單身當做一種生活方式,並融入她們生活觀和價值觀,以至於她們自己也相信,“婚姻不是人生的唯一選擇”,“人可以不婚,也能很幸福”,“要保持獨立,不能為了結婚而結婚”。她們感到,敞開心胸與人交往接觸,很容易“將就、湊合”,是對自己內心完美戀愛物件的背叛,因此是對初心的妥協。

    她們越來越不容易接受雙人模式,對方長得矮,就說個子太矮;如果身高足夠,又說對方只是普通本科,學歷太低;如果學歷、身高、顏值都高,那就是說家庭條件不好,安全感不夠;如果顏值、學歷、條件、性格都好,她們又懷疑,哪有完人,不真實,一定是花心....

    直到此時,她們與35歲這道生理和心理的重要分水嶺越來越近,而她們離開幸福婚姻和家庭生活漸行漸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最發人深省的科幻電影是哪一部?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