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玖見三國

    不說榜單,只說個我自己玩了很久的――《陰陽師》。

    也是在《陰陽師》最火爆的時候入的坑,玩到現在也有七百多天了吧。沒入坑之前還很少玩遊戲的我:什麼陰陽師,遊戲有什麼好玩的?還不就是尬劇情。現在:真香!

    我對養成類手遊的第一要求就是好看,陰陽師的畫風恰好是我喜歡的型別,反正那種Q版的遊戲人物和一片眼花的介面我是接受不了,這種看起來就順眼多了。

    而且《陰陽師》也很肝,不過這就是養成手遊的意義吧,刷御魂刷狗糧把崽崽養大,直到最後有套好御魂能夠出場。這遊戲除了有點看臉外還真沒什麼不好的地方。

    因為有些喜歡的式神並不常用,所以有時候可能打不出高傷害我也會帶一些別人不會用的式神出戰。曾經用過妖狐打逢魔,用過雪童子打麒麟。反正這東西,不就一個喜歡嗎。

  • 2 # 尖椒部落

    原文:http://www.jianjiaobuluo.com/content/13544

    過年前,我被一個朋友安利了最近有點火的本土獨立製作電腦遊戲:《中國式家長》。正好過年期間特價,我就在steam上花二十多元買了遊戲(單機遊戲一次性消費),花一天半時間玩了一個世代。

    結論是:這個遊戲,竟然還,蠻可以作為性別教育工具使用的!

    《中國式家長》女兒版,圖自網路

    遊戲主線非常簡單,就是玩家作為一個嬰兒來開始遊戲,但實際上玩家又要作為這個嬰兒的父母來養大孩子。

    這樣的養成遊戲並不新鮮,但有意思的是,這個遊戲一開始就在主頁上顯示了“距離高考還有47輪”。這個本土化的目標貫穿始終。

    遊戲主要內容就是玩家按照規則來幫孩子設計不同的學習和娛樂計劃,然後用類似消消樂的方式來賺取行動力等分值,才能不斷解鎖新的學習和娛樂內容。最後就如我們大多數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樣,“高考定終身”。

    大部分玩家都能順利玩到高考這一關,然後遊戲就會按照你的各種分值,給孩子確定一個“未來”,有的落榜有的上榜,之後就有了不同的職業和人生。

    作為嬰兒的我,看到左下方“距離高考還有46回合”時,內心有點憂傷。(以下圖片均為作者提供)

    看到這樣拼命的父母,會覺得真實得有點搞笑。

    在每一輪的學習和娛樂過程中,也經常會出現一些意外事件,亮瞎我的雙眼。

    在“消消樂——學習與娛樂一輪——消消樂”這樣的迴圈主線外,遊戲也設計了一些分支事件,然後按照孩子成長的一個個階段來繼續故事。

    有些事件的設計非常“中國”,玩的時候簡直覺得看到了自己成長中的每一步,但作為一個“玩家”再看到這些事件的時候,會覺得當年的自己就是個笑話。

    我從網上看到,這個遊戲還有玩家把孩子“養死”了。因為壓力太大患上抑鬱症自殺的結局也是有的,還有承受不住現實社會的謀生壓力而從此變成“啃老族”也是有的……

    好在我一直注意讓孩子“勞逸結合”,雖然一直在努力畫畫跳舞,然而在“選秀”這樣的機會中永遠沒法獲獎。

    有意思的是,因為這個遊戲最開始的版本都只生兒子,受到玩家抗議後,製作團隊在新年更新了“女兒版”。

    而據說原本的設計非常“直男癌”,女性的刻板定型也是養成遊戲裡一貫的問題了,但之後經過遊戲公司女製作人們的大幅修改,目前的版本才更加具有女性視角。

    我搜索網上其他兒子版玩家的分享,發現女兒版確實有一些特別“性別化”的內容。例如,在青春期特別提到月經事件:

    這個描述和態度還是很正面的。

    還有女孩子在青春期的一些交友特點,以及朦朧的早戀苗頭招來班主任和家長的“殘酷扼殺”等。這些都是比較主流的女性回憶殺。

    然後家裡的奶奶永遠都會出來說:女孩子不用考大學,浪費家裡的錢云云。

    但並不知道為啥高考前期突然有了這樣的轉變?!

    當我選擇學習計算機等“男性化”的內容時,父母也會出來發言:

    當然(?),最後我這個玩家養出來的孩子沒有考上大學,職業是“服裝店店主,偶爾幫人改改衣服”。

    說明一下,這裡的“大學”是指“家裡蹲大學”。

    並且,還在相親時(有意思的是,相親物件都是上學時候認識的男性)選擇了一個“不靠譜”的男朋友,最後戀愛失敗一次(喂,傳說中的“再接再厲”呢?)就失去了轉變命運的機會,“悲慘地”在父母催促下,和一個素不相識的人結婚了。

    我特意選了2號,哈哈哈。

    婚後,我順利地(?)生了自己的孩子。遊戲到這裡可以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清空重來”,另一種是“記入族譜”。後者的意思就是,第一世代的各種特點可以遺傳給下一代。

    然而我默默地覺得,這樣的“開頭”似乎預示了下一代命運多舛的開始……

    我在玩這個遊戲的過程中一度覺得,中國的電腦遊戲製作竟然已經可以有這樣的反思深度, 實在讓人驚喜!

    當然,女兒版遊戲的一些特質也很有意思,除了在劇情中借家長之口呈現了若干性別刻板印象外,我覺得遊戲在設計上還是相對性別公正的。例如學習內容、職業和夢想等,並不會因為孩子的性別而有限制(雖然女兒版應該是刻意增加了例如“化妝”、“服裝搭配”等學習內容,我打算試試看兒子版會不會不讓學習這些,然後發現好像真的沒有……)。

    在教育過程中,也沒有特別設計女兒“天生”不擅長或擅長某些課程,看起來這些都是玩家可以決定的內容。不過反過來,玩家的“無意識”反而會讓自己根據孩子的性別選擇不同的課程。

    比如我就會覺得女兒需要學習形體和藝術,所以特別偏重了這個部分的課程。相應的,可能這就是為什麼最後養出來的女兒做了服裝店店主。

    從某種角度看,這個遊戲或許可以成為一個不錯的性別教育工具,讓玩家在體驗遊戲性的同時,感受到不同的教育方式對我們每個人個性和發展的影響。

    剛開始玩的兒子版,也有了一些不同的可能性出現。

    另外,遊戲也把“婚姻”作為了女兒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這雖然符合目前大部分人面臨的狀況,卻也未免讓人感覺選擇餘地太少。

    如果有一天,我們在遊戲裡也可以選擇結不結婚,和同性還是異性結婚/戀愛,以及結完婚生不生孩子等,那這個遊戲就真的是太棒了。

    當然,我之所以覺得這個遊戲值得推薦,是因為它雖然把這些“真實”都展示出來,但玩家仍然可以有自己的選擇,並且製作人將各種選擇的好壞影響都透過不同分值呈現了出來,並不是一味地批判。

    這樣的選擇過程就具有了一定的教育功能,無論對於希望“人生重新來”的年輕人還是準備做父母的人來說,遊戲在某種程度上都可以成為生活的預演。如果條件允許,不僅可以用於性別教育體驗,甚至還可以用來做一些青少年的職業規劃能力培訓工具。

    (steam購買地址: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736190/__Chinese_Parents/)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非常熟悉的客戶,我們還需要營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