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經濟大縱橫

    在那個動盪紛亂的年代,平民出身的朱元璋之所以能夠成功,離不開那些跟隨他打江山的兄弟們。在這些眾多的文人之中,有兩人功勞最大,一個是李善長,另一個便是劉伯溫。

    在《明史·劉基傳》卷一百二十八,列傳第十六中,朱元璋對劉基做了以下評判:學貫天人,資兼文武;其氣剛正,其才宏博。議論之頃,馳騁乎千古;擾攘之際,控御乎一方。慷慨見予,首陳遠略;經邦綱目,用兵後先。卿能言之,朕能審而用之,式克至於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

    翻譯成白話文,意思就是說:劉伯溫這人博學多才,博古通今,有學問,有謀略,敢於直言不諱,我當年帶兵打仗的時候,多虧了這位高人啊。從上面這段話中,我們看出,朱老闆對劉伯溫這位高管,還是比較認可的,溢美之辭,隨處可見。但是,雖然朱元璋對劉伯溫讚賞有加,卻給人一種“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感覺。就是說,朱老闆雖然賞識劉伯溫,卻並不是太親近劉伯溫。這其實在兩人多年的相處中,以及最後劉伯溫的命運中,可以窺見一斑。

    在《明史·李善長傳》中,朱元璋是這樣評價李善長的:朕起自草莽間,提三尺劍,率眾數千,在群雄的夾縫中奮鬥,此時李善長來謁軍門,傾心協謀,一齊渡過大江,定居南京。一二年間,練兵數十萬,東征西伐,善長留守國中,轉運糧儲,供給器械,從未缺乏。又治理後方,和睦軍民,使上下相安。

    上面這段話,是朱元璋在回憶李善長與自己的交情,說自己當年在群雄的夾縫中奮鬥的時候,李善長就來投奔我了,可以說,李善長與我同患難的兄弟。而且,在那個腥風血雨的年代裡,李善長一邊跟隨我東征西戰,給我出謀劃策,一邊幫我籌集糧餉,助我一臂之力,對我的幫助,別人無法替代。

    最後,朱元璋又總結說:這是上天將此人授朕。他的功勞,朕獨知之,其他人未必盡知。當年蕭何有饋晌之功,千載之下,人人傳頌。與善長相比,蕭何未必過也!意思是說,李善長,是上天給我的恩賜,他的功勞,只有我自己心裡明白,如果拿他和漢朝的蕭何做對比,恐怕蕭何都未必能比過我的李善長。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朱元璋對李善長,同樣讚賞有加。但不同的是,朱老闆對李善長的這段評價,是飽含深情的,字裡行間,我們能看出朱老闆這人十分念舊,一句“他的功勞,朕獨知之”,可見兩人關係不一般。如果總結一下,在朱元璋的眼中,李善長好比是公司初建時期,最早的加盟者,與自己一起打江山,共同經歷過艱難的歲月,彼此知根知底,所以,是有深厚感情的。而劉伯溫,就好比是公司中途的加盟者,雖然在公司後期的發展中,劉伯溫出過不少力,但是,那些畢竟只是錦上添花,永遠比不過李善長的雪中送炭+錦上添花。

    李善長和劉伯溫的關係,如漢朝開國功臣蕭何和張良的關係,一個後勤一個軍事。論功績,確實是李善長最大,在朱元璋還是弱小時即投奔,一心輔佐忠心耿耿,是淮西集團的老大。朱元璋也是淮西人,打天下全靠這幫淮西人,相比而言更受朱元璋信任,最後也是受胡藍案牽連而死。劉伯溫是朱元璋強迫來的,能謀善斷,了事如神,朱元璋雖也善打仗很少失敗過,但偏偏有兩次沒聽劉伯溫的就打了敗仗。明朝建國後,劉伯溫成了浙黨黨首,再加上劉伯溫清高,朱元璋多疑,劉伯溫確實不好過,最後被毒死。

    正史書記載李善長最多,野史傳頌劉伯溫最多。從地位上看,李公爵劉伯爵不在一個檔次;俸祿上看,李是劉的近三倍;李善長是皇親,劉伯溫不是;從地緣看,李善長與劉邦同屬準西集團,劉伯溫是浙東才子。大量事實證明,李善長確是開國功臣,劉伯溫被後世抬高了。劉伯溫雖是個謀士,他出的計策使朱元璋在戰略上避免被兩面夾擊。朱元璋攻下應天后,劉伯溫雖是個謀士,他出的計策使朱元璋在戰略上避免被兩面夾擊。朱元璋攻下應天后,又陸續攻下了一些城市,本來朱元璋打算先和張士誠開戰。劉伯溫分析認為,陳友諒強,張士誠富,富的人因為財產太多,怕被攻擊,會採取坐山觀虎鬥的方式。劉伯溫促使朱元璋先與陳友諒開戰,事實證明劉伯溫的眼光很高。

    但假如沒有李善長“高築牆廣積糧”的總體戰略規劃,朱元璋早就跪了。李善長相當於漢初蕭何,劉伯溫只是老朱眾多的一個謀士而已。至少老朱是這麼看的。

    劉伯溫對朱元璋說過:考進士你不如我,做人我不如你。李善長錯在重用胡惟庸,被夷三族。劉伯溫只是被賜死,兩人結局還是有些區別的。

  • 2 # 萬銀影視動腦片688

    正史書記載李善長最多,野史傳頌劉伯溫最多,從地位李公爵劉伯爵不在一個檔次,從俸祿李是劉近三倍,從皇親李是皇親家劉不是,從地緣李與皇同屬準西集團劉是浙東才子,大量史實證明李確是開國功臣,劉被後世抬高了,是被民間喜聞樂見抬上去的,如宋代王安石還不及包拯在後世名聲大,其實正史不是這樣的,包拯是民間抬上去的。

    劉伯溫功勞不如李善長是肯定的,開國封爵能看出來 沒有李善長的總體戰略,高築牆廣積糧,老朱早就跪了。李相當於漢初蕭何,劉伯溫只是老朱眾多的一個謀士而已,至少老朱是這麼看的。

    劉伯溫功勞不如李善長是肯定的,開國封爵能看出來 沒有李善長的總體戰略,高築牆廣積糧,老朱早就跪了。李相當於漢初蕭何,劉伯溫只是老朱眾多的一個謀士而已,至少老朱是這麼看的。

  • 3 # 墨白史界
    朱元璋評劉伯溫:吾子房也劉伯溫為人足智多謀,被世人認為是與張良、諸葛亮齊名的三大謀士之一,且嫉惡如仇又為人低調,流傳著許多他為民請命、扶危濟困的故事,親民度很高。

    劉伯溫曾為朱元璋陳述過時務十八策;在朱元璋平定天下時不斷出謀獻策,並多次親率軍隊繞襲敵後,成為重大戰事取勝的關鍵;不因與李善長有嫌隙而詆譭他;自己拒絕出任丞相之職,不因與楊憲交情深而推薦其出任丞相;對楊憲、汪廣洋及胡惟庸的評價,之後被一一應驗,識人之明,無出其右。

    劉伯溫曾告訴朱元璋,“霜雪之後,必有陽春,今國威已立,宜少濟以寬大”,勸導朱元璋鄱收斂殺心。而這也與朱元璋“常呼為老先生而不名,曰:‘吾子房也。’又曰:‘數以孔子之言導予。’”形成鮮明諷刺。

    劉伯溫是朱元璋的張子房,而朱元璋卻沒有劉邦的知人善任和豁達,以致劉伯溫即使像張良一樣及時歸隱山林,也不得善終。

    朱元璋評李善長:雖無汗馬勞,然事朕久,給軍食,功甚大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謂:“善長雖無汗馬勞,然事朕久,給軍食,功甚大,宜進封大國。”乃授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封南韓公,歲祿四千石,子孫世襲。予鐵券,免二死,子免一死。

    劉伯溫曾評價楊憲、汪廣洋及胡惟庸時,說他們有相才無相器,就說明了他對李善長才乾的認可。

    為大軍做後勤供給是一件繁瑣的事,而李善長能夠因為處理好大軍後勤糧草供應工作,不得不說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實務家。

    能把幾百萬人的吃喝用度排程的很好,可不是光動動嘴皮子就行了的。

    李善長一生追隨朱元璋鞍前馬後、兢兢業業,到頭來也是因為朱元璋的多疑,而不得善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讓孩子愛上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