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謙子VLOG

    伯仁是汝所殺!死因有三

    其一:無情!

    同室操戈相煎何太急?實屬無情!

    其二:無義!

    伯仁與汝有恩,汝卻冷漠薄情,實屬無義!

    其三:糊塗!

    重視表面現象,不明本質,當為不為!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有犯錯的時候,希望我們常常吾日三省吾身,方可少有這樣的這樣的悲劇發生

    這個問題其實也是在提醒我們大家:

    1.正確的看待問題的本質,

    2.凡事想一想,學會換位思考,

    3.學會愛別人,別人也會用相同的愛來愛你!最好讓他/她知道,最好是無私的!

  • 2 # 小蟲讀史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這句話出自東晉時期政治家、書法家王導,講的是王導和當時的尚書周顗兩人的故事,具體可參考《晉書·列傳三十九》。

    周顗,字伯仁,東晉元帝時期人物。當時,王敦起兵作亂,寵臣劉槐建議晉元帝殺光在南京的王氏家族成員,但晉元帝並沒有答應。但是,王敦的弟弟王導得知這一訊息後仍然非常害怕,為了證明自己和家族的清白,就帶著20幾個當官的王氏子弟去找晉元帝哭訴、請罪,而且此後幾天,都帶著這20幾人在宮外聽候發落。一天,晉元帝宣見周顗(周伯仁),周顗從王導這幫人身邊走過時,王導連忙懇求周顗為他們家族美言幾句,還對他說:"伯仁(周顗的字),我一家老小100多口,就全靠你了。"結果周顗並沒有理他,抬頭挺胸就進去了。但是呢,周顗非常夠意思,見到皇帝后,極力為王導開脫,說王導是個忠誠的臣子,絕對不會跟王敦一起造反。皇帝覺得他說的有道理,就採納了他的意見,還留他一塊吃飯喝酒。周是個好酒之徒,於是就貪杯一直到喝醉了才出來。

    這時王導仍然在宮門口等著,他也不知裡面情況如何,見周伯仁出來,又低聲下氣的向周顗詢問,結果周顗還是沒怎麼理他。但到了家後,酒有點醒了,又連忙寫了一篇奏摺,替王導他們求情。但是這一切王導並不知道,反而覺得周顗不近人情,因此非常恨他。

    後來王敦造反成功,被皇帝委以重任,總攬朝政。獨掌大權後,他就開始了大清洗運動,對平時同自己關係不好的,一律殺的殺貶的貶。而對於周顗怎麼處置,他詢問王導:"周顗和戴若思是南北兩大才子,應該做三司這樣的大官,沒有什麼可以疑慮的。"王導不回答。又問:"如果不做三司,那應該可以做尚書令、尚書僕射吧?"王導還是不說話。最後,王敦便說:"如果不配為官,那就殺了他吧。"王導還是沉默。結果,周顗就這樣被殺了。

    後來王導在整理中書省檔案時,發現了周顗極力為他和他的家族求情的奏章。王導這才明白,周顗一直在維護他,只是沒在他面前表現出來而已。於是乎,他便說出了這句話:“我雖然沒有直接殺死伯仁,可伯仁卻是因我得不作為而死。幽冥之中,我對不起這個良友呀!”

    伯仁最終被殺,是因為自己作死嗎?還真不好說!如果當時就和王導說明情況,結果可能就不會這樣。還有就是千萬莫貪杯啊,貪杯也誤事啊!

  • 3 # 玉麒麟201147931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這句話結合其出處,就是假仁假義偽君子的代表。王導在決定伯仁生死之時,對其死是默許的,就是起了殺心動了殺機。再說當年王導沒有被殺,他求誰幫忙了,心裡沒點數嗎?綜上,‘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我透過某人殺了伯仁,還想讓大家認為他死了這事不賴我!怎會有如此卑鄙無恥之人

  • 4 # 源正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具體的故事情節其他朋友答得很詳細了,這裡就不在贅述了。

    這句話原意是:我不想殺伯仁,但是伯仁確是因為我的緣故死掉了。現代人引用這句話是為了表達自己的一種愧疚之情,就是,自己的本意沒想著要傷害某人,但實際上某人卻是收到了傷害,至於這個“伯仁”究竟是怎麼死得,一般人不會去深入思考。因為說這句話的動機很大程度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惋惜愧疚之情的。

    那麼伯仁到底是怎麼死的?

    正如題主的所問,伯仁是自己作死的嗎?題主的潛臺詞是不是就認為:伯仁就是作死的!那麼恭喜你,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王導請求伯仁為自己辯護求情,伯仁顯得很冷漠,事後由於醉酒,一番言辭也讓王導產生了很大的誤解。但是伯仁在君王面前卻極力為王導說情!這可能和伯仁的性格有關係,為人高冷,深沉。有點刀子嘴豆腐心的感覺。導致後來王導的哥哥王敦掌權後,詢問王導對伯仁的看法時,王導也沉默了,後來,王敦就認為伯仁沒什麼用就給殺了。

    這件事王導是有間接責任的,但是伯仁久一點沒責任嗎?

    我認為伯仁就是自己作死的,“你不說我,怎麼知道”!自己幫了王導就應該讓他知道,或者至少要讓他明白自己是有幫他說清的,再或者在幫助王導的事情上,至少要讓他明白自己是在起積極意義的!伯仁這老兄倒好,不但沒說明而且還給王導諸多錯覺認為,伯仁不會幫自己甚至起到很壞的作用!在當時那種情況,王導自然是杯弓蛇影,風聲鶴唳的,懷疑伯仁是在所難免的也是符合人之常情的。

    看過三體的朋友都知道,有個黑暗叢林法則:在我不瞭解你的時候,為了我安全起見,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幹掉你。現代社會里,協作體系當中,提高效率,有條很重要的方法不是去了解每一個人的特點,那樣的精力成本和時間成本都是比較大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別人瞭解你!而不要去學伯仁,沒事裝深沉!

  • 5 # KD虐菜小王子

    伯仁也沒臉活,他間接害死了皇兄!王導權勢太大,別人誣告他謀反,皇上也準備處死他!王導找自己好朋友伯仁給他說情,伯仁沒有同意,口氣很硬,卻私下對皇上說情才讓王導活下來!最後王導和他兄弟真的謀反殺了皇帝,同時因為覺得伯仁不替他說話,對伯仁也懷恨在心,所以當他弟弟殺伯仁的時候王導也沒阻止,伯仁也直到自己被殺也沒說出當初是自己救王導。

  • 6 # 魔嘟蘑菇傳媒

    當然不是。首先我們先說一說誰是伯仁。這伯仁是兩晉時期的周顗。他屬於當時代最高風亮節的人物之一,與之齊名的還有庾亮、顧榮、賀循等人,屬於西晉舊時代的那種通脫玄虛之風。坦蕩、清高而又有人望,在司馬家南渡之後作為原來中原地區的家族被保留下來,並且在當時的政壇上是很有威望的,這一點在日後被殺一案中就表現的更加突出。

    伯仁為何而死,因為王導見死不救。王導為何不救?卻只是因為周顗的一個玩笑話。此時的王導並不知道,在關係到他王家近

    百口人的生命安危之際,周顗費盡唇舌為他說情,當成功救下王家人性命之後,並沒有去邀功,只是淡淡講了一個冷笑話,“我可以拎著你們的人頭去換大官。”

    周顗難道真的是要做官嗎?當然不是。那不過是深交好友間的一種玩笑話。可惜王導並沒有覺得好笑,反而生下了間隙。王敦奪權後曾問王導,周顗可以為官嗎?王導只是沉默不語。不久之後周顗就被殺了。當然最後的王導是知道故事的真相,在萬般後悔中說出 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的懺悔。那又有何用?

    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表示,王導不能成為純臣,最重要的一點是沒有救周顗。這一點王導也無話可說。

    最好的朋友間,有些玩笑也許會被記一輩子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非酋找工作室680包蒼穹12,結果1400還沒上去,你怎麼看?會自己強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