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樂的魚165
-
2 # 謝春秋860
衣食住行是人們生活的四要素,其中衣佔有重要的地位。對於受人們關注度較高的衣服,我們來看看,它的發展史是怎樣的吧。
最開始的三皇五帝時期,祖先們對衣服的理解非常簡單,只要能禦寒、避免大自然的傷害就可以了。所以我們的祖先因地制宜,用草葉和獸皮來做衣服,穿起來感覺也還瀟灑自在。
到堯舜禹時期,人們意識到,葛麻蠶絲,鳥獸毛羽經過搓、績、織、編,也可以做成簡單的衣服,而且用野獸的韌帶縫補,要容易穿戴一些。於是平民穿的葛麻,部落領導穿的原始毛皮衣就應運而生。
再後來的夏商至戰國時期,紡織工藝飛速發展,紡織工具也改進了不少,人們將繅、紡、織、染工藝整合,使之成為一個連貫的流程。這樣做出來的衣服不再像之前那樣粗陋,而是走向精細化,精緻可人。也是在這個時候,因為一件衣服凝聚了太多勞動和創造,衣服的價值得以彰顯。
我們知道大秦一統後,人們就進入了安居樂業,四象繁榮美好時光。這個時期的衣服面料基本以絲綢為主。另外,在紡織工藝上更是有突破性的進步,中國的提花機就是在這個時候降生的,紡織從業人員利用提花機配合人工,在衣服和絲織物上勾勒了許多花鳥蟲魚等美好畫面。魏晉南北朝,在服飾面料上面承襲秦,用得較多的還是葛麻和絲綢,只是紡織工藝在勾勒技巧上千變萬化,染色工藝能更好地提煉純度和明度了。
最後一個新的發展是宋朝以後,人們開始大面積種植棉花,生產棉織物,配合已經成熟的染色和紡織工藝。棉質產品一躍成為大眾新寵。不難發現,棉織物之所以繁盛的原因,是其材質柔暖透氣,能對面板更好呵護。所以到現在,純棉產品仍然是我們的心頭最愛之一,也就不足為奇了。
為了在寒冷時保持身體的溫度,為了防備外傷和害蟲,要穿衣服。這是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解釋服裝起源的說法。居住在熱帶地區的民族也幾乎沒有全身裸體的。有的是為了逢凶化吉而把護身符帶在身上,有的是把作為階級的標誌的東西帶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