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有些省會城市出臺人才引流計劃,試圖吸引人才,那麼對於三四線的城市、人口流失的城市中的企業將如何生存呢?
1
回覆列表
  • 1 # 金融瘋馬

    2018年1月初,我來到了河南平頂山。這個城市也叫鷹城,早些年,因為煤炭豐富而聞名。

    映入我眼前的不是繁華熱鬧的街景,而是空曠曠的混凝土爛尾樓,跟我腦海中的平頂山,完全不一樣。

    平頂山從50年代開始,煤炭過度開採,導致產業單一、替代產業少、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失業和貧困人口增多,僅2016年,煤礦工人下崗8萬多人。經濟結構的失衡,實業不賺錢,擔保公司快速發展,老百姓在2016年損失了200多億,從其他行業投入到房地產的企業資金斷流,中小企業不斷關門。

    我帶領一個汽車銷售團隊,所需銷售人員本應多為男性,因為男性對汽車普遍愛好,又善於自我學習、提升專業知識。出乎意料的是公司的HR卻給我招聘來了一群“英姿颯爽的娘子軍”。問其為何團隊如此陰陽失衡,苦笑的HR告訴我,各大人力資源平臺我們都在招聘,男性很難尋找,人口流失城市經濟發展失衡到只能招到“留守婦女”。你可以問問女性員工,你們老公去哪裡了?得到的答覆多是,飛向崗位更多的“大城市”。

    綜上,人口流失型城市主要流失的人口有三種:

    1、男人(影響員工性別結構和男性購買力)。

    2、年輕人(影響新型經濟,比如年輕人流失的城市少做網際網路)。

    3、人口季節性減少。

    所有的市場活動都是建立在“人”的基礎之上,當受過高學歷人士在外尋找更好的工作,當有生意頭腦的小商小戶把眼光放在其他城市,那本地的企業當何去何從?

    分析完了說對策。

    創業方向。

    一、圍繞剩餘人口做“留守經濟”。如果只剩下留守婦女,就做婦女經濟,銷售婦女需要的產品。如果只剩下老人小孩,就做老人孩子需要的產業。

    二、圍繞節慶做服務業。比如,過年期間的麻將經濟。

    三、做中小企業家的金融服務。比如,市場下滑期,中小企業家做實業不賺錢,就想保值。

    四、做中小企業家的培訓服務,幫助他們升級管理水平,渡過企業寒冬。

    經營方向。

    一、挖掘穩定的女性員工,減少人員流失,降低管理和培訓成本,並配套適合女性兼顧家庭的企業文化與制度。

    二、減少售賣“由男性決策購買的產品”

    三、團隊人員季節性升降級別、升降薪水。

    (撰稿:文軍瘋馬)

  • 2 # 春韻劉姥姥

    人口流失性城市中企業如何生存?

    朋友!現在是競爭者的時代。

    優勝劣汰是無法迴避的現實。

    人口流失這也是一個現實。

    企業如何生存,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看政府。

    企業生存要看環境,環境有利於企業發展,這個企業才能成功。

    朋友!你提出的問題太大了。

    我的看法就是這樣的。

    朋友諮詢一下別人吧!別人可能會幫助你。

  • 3 #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隨著經濟的發展,各類資源必然會向經濟發達的城市集中。而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人口終於可以自由流動了,這是人類的進步必然。對於中小城市來說,主要是經濟不發達地區的中小城市,人口流出就成了必然趨勢,於是在中國開始出現搶人大戰,各個城市開始搶人。可是對於人口流出城市的企業來說,怎麼辦?做生意的人都明白一個道理,人氣越旺的地方越好賺錢,人多的地方當然賺錢容易,人少的地方賺錢難。一個城市人越來越少時,肯定是錢越來越難賺,對於人口正在流失的城市企業來說,繼續生存下去有兩種思路,一是企業的基地在某個城市,企業的產品要想辦法賣到全國各地,企業產品是面各全中國全世界的。當然前提是你的企業生產的產品具備這個屬性,於是,你就可以透過網際網路把產品賣到全中國去。二是報團取曖。與當地政府溝通,找到適合當地發展的產業,多家企業打造成產業鏈,甚至打造成產業叢集,由政府牽頭,銀行參與,再進行招商引資,打造成地區經濟發展的產業鏈或產業叢集,將這個地區的人氣炒起來,旺起來,讓這個地區成為人口流入地區,隨著這個地區經濟的發展,產業叢集的形成,人口必然會向著這個地區流入,於是這個地區的生意越來越好做,賺錢更容易,當這個地區的產業叢集形成後,這個地區產業叢集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在全中國甚至全世界就非常強大,透過地區產業叢集的打造,佔領全球產業制高點,形成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叢集效應。未來在中國以及全世界,經濟的發展決定一個城市衰落或者興旺,沒有產業叢集的城市將會逐漸衰落。因為,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口只會不斷的減少,在人類的歷史上再也不可能出現人口增加的可能了,大量的企業開始運用機器人,人工智慧,企業對人類工作的需求會逐漸減少,人類將越來越少將是誰也無法改變的趨勢。所以,不同城市的企業應當早做準備。

  • 4 # 每日經濟新聞

    從去年開始,各城市之間掀起了人口以及人才爭奪戰。爭奪戰的背後,是各城市對於內在創新力、消費力、生命力的焦慮。

    人才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言,但對於城市來說人口也同樣重要。知識與技術的進步源於邊際改進,而這種邊際改進的速度源於勞動力對其進行的迭代,一旦這種迭代放緩,就意味著創新能力後勁不足。人口的增長擴大了內在需求,帶來了消費能力的提升,同時也在激發著城市的新活力。

    根據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吳康副教授的研究,2007年至2016年裡,中國有84個城市的人口在流失。這很可能意味著城市不再長大了,企業身處人口流失性的城市,需要面對市場與人才等多重壓力,究竟該如何自處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首先弄清楚企業型別以及所處的發展階段。

    如果是零售消費類企業,人口流失的直接影響就是銷售額的下降,不過這類企業一般隨著人口的流動而流動,自然不必擔心生存問題。

    如果是高科技產品的企業,尚處在初級階段,人口流失意味著土壤的變質,企業需要思考的就是前往人力資源充沛的城市。如果企業發展成熟,則需要思考如何留住人才以及擴大市場份額,這一方面需要當地政策的配合,另一方面也需要企業自身轉變經營策略。市場份額的擴大本身就能夠增加人才吸引力,一些大的網際網路公司,自身就具備巨大的人才向心力。

    如果是新經濟類的公司,企業的一切發展核心就是流量,在當前阿里與騰訊的覆蓋之下,就需要開拓新的細分流量領域,類似如拼多多等也能在巨頭夾擊之下獲得生存機會。

    城市人口的變遷與城市的變化息息相關,不管你做全國性企業也好,區域性企業也好,只要是商業戰場我們就必須根據自身實力量力而行。在優勝劣汰的格局下,競爭意識、市場洞察力等都是公司活下去的必要條件。

  • 5 # 噴豬專業戶

    專家說了好多太厲害了,這樣吧,我給這些城市指兩條明路,它們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快拿本子記,我要開始講了:第一,房價政府要控制在三千左右。第二,月收入在一萬左右。這兩樣達到了不愁人不來,做不到就別逼逼人口流失什麼的,這是自然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NBA現役5虎將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