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邢窯是唐代著名瓷窯之一。其生產的瓷器的主要特徵是“白如雪”。邢窯的白瓷器又有粗細之分,而以粗者居多,細者只佔少數。細白瓷胎骨堅實、緻密、釉色細潤潔白,厚處呈水綠色。粗白瓷胎質較疏鬆,胎外均敷化妝土。邢窯白瓷不僅廣銷國內,而且還遠銷海外,故“天下貴賤通用之”並非誇張之詞。除了邢窯外,唐代北方生產白瓷的瓷窯還有河北境內的曲陽窯,河南境內的鞏縣窯、密縣窯。山西境內的渾源窯等。邢窯白瓷代表了當時白瓷的最高水平。
2
回覆列表
  • 1 # 瓷器鑑定真知堂

    真知堂鑑古之瓷器鑑定

    唐代處於由陶到瓷的轉折時期。當時全國各地名窯輩出。由於飲茶風尚的盛行,茶碗成為必不可少的用具,有力的刺激了唐代瓷器的生產。陸羽的《茶經》提到了越州窯,鼎州窯,婺州窯,嶽州窯,壽州窯,洪州窯,除此之外,還有湖南長沙,陝西銅川,四川邛崍,廣東潮州,福建同安,浙江溫州,江西景德鎮等地也燒製瓷器。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邢窯和越窯了。

    晚唐詩人皮日休曾寫到-

    邢客與越人,皆能造茲器。圓似月魂墮,輕如雲魄起。棗花勢旋眼,蘋沫香沾齒。松下時一看,支公亦如此。

    施肩吾寫到-

    越碗初盛蜀茗新,薄煙輕處攪來勻。

    徐寅,《貢餘秘色茶盞》詩云-

    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

    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雲。

    古鏡破苔當席上,嫩荷涵露別江濆。

    中山竹葉醅初發,多病那堪中十分。

    陸龜蒙《秘色越器》詩云-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鬥遺杯。

    由此可見,整個唐代最推崇的無非南青北白。分別以邢窯越窯為傑出代表。但奇怪的是,唐代瓷器在整個考古發掘中,出土極少。唐墓裡大量出土的,都是以唐三彩為代表的明器。乾隆皇帝曾經感嘆的寫詩道“李唐越器人間無,趙宋官窯珍以孤”。以滿清皇室之力全國搜尋,竟然也沒找到幾件唐代越器,可見唐代瓷器的珍罕和稀少了。

    原因何在呢?主要是唐代喪葬風俗,不以實用器陪葬,而專門燒製明器供墓葬使用。各等級貴族使用的明器數量和規格,朝廷都有明文規定。並有專門窯口燒製唐三彩這種鉛釉陶器作為陪葬使用。上有所好,下必效焉,這才是唐代墓葬出土瓷器極為罕見的原因。

    綜上所述,如有器型優美,儲存完好的唐代瓷器,不論窯口,都有很高的收藏價值。當然,以邢越二窯最好。

  • 2 # 東家APP

    南方以越窯青瓷為首獨領風騷,北方以邢窯白瓷為首也是一絕。李肇的《國史補》中就有“天下無貴賤通用之”的記載。後來,邢窯白瓷又透過絲綢之路遠銷海外,給世界各國留下了對於中國白瓷的最初印象。

    “南青北白”指的便是唐代的陶瓷格局南方多燒製青瓷為主,其中浙江的越窯最為經典,有“類玉”、“類冰的”美譽而可以與它齊名的,要數北方燒製白瓷的河北邢窯了被人比作是“類銀”、“類雪”,這次讓我們來了解了解邢窯白瓷,真的有那麼美嗎?

    說起這個白色真的在歷史上地位很重要了由於製陶的礦物質中鐵元素通常居多,中國最早的瓷器就是青色的一直髮展到北朝,人們面對著滿目青瓷臉色發青十分想要創新與突破終於,在隋代真正燒製成功一批白釉瓷器。

    至唐代流行開來。唐代邢窯的白色,被比喻如雪一般白,但其實它的釉白而微閃淡黃或淡青,給人一種舒適的美感。

    這個富指的是“富態”邢窯白瓷的造型中,瓶多廣口,壺多短嘴,碗也是淺腹敞口的胎質厚而細潔,器型光素大方,不施紋飾。

    邢窯白瓷素雅大方,造型簡練,美得國內都施展不開,遠銷海外。在伊拉克、埃及、巴基斯坦和日本等國家的古代遺址中,都有發現邢窯白瓷。

    越窯的青瓷因禁止臣庶使用而被成為“秘色瓷”,即神秘不得見的瓷器。那麼白瓷就如《國史補》裡對它的描述一樣:“內丘白瓷甌……天下無貴賤通用之。”無論天下是誰,都可以通用。

  • 3 # 文藏

    “南青北白”是古陶瓷界常用的一個術語,是指唐代中期以後,北方邢窯白瓷的大量燒造,形成了與南方越窯青瓷分庭抗禮的瓷業格局,越窯青瓷和邢窯白瓷一南一北,故有“南青北白”之稱。而大致在同一時期,地處南北之間的壽州窯(今屬安徽省淮南市)主燒黃釉瓷器,其中的精品釉面光潤,色黃如蠟,聞名天下。壽州窯醬黃釉折沿大碗 安徽博物院藏 口徑36.6釐米,是目前已發現的唐代壽州窯形制最大

    唐代陸羽《茶經》中有這樣的記載:“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嶽州次,壽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處越州上,殊為不然……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越州瓷、嶽瓷皆青,青則益茶,茶作白紅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紅;壽州瓷黃,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

    壽州窯黃釉碗 安徽博物院藏

    這段記載列舉了當時各著名窯場所生產的茶碗,這些瓷碗的主要差別在於釉色不同:越窯、嶽州窯為青釉瓷,邢窯為白釉瓷,壽州窯是黃釉瓷,洪州窯是褐釉瓷。又因釉色的不同,引起茶色的差異。這是出自唐代文獻記載,因此對於研究唐代瓷業格局意義頗高,由此也可看出,唐代壽州窯黃釉瓷是緊隨“南青北白”之後的第三類瓷釉品種。

    壽州窯黃釉玉璧形足碗 淮南市博物館藏

    唐代壽州窯的產品主要有執壺、枕、罐、碗、缽、水盂等,以日常生活器具為主。它們的胎體一般比較厚重,為了提高釉色效果,施釉前會在胎體上先施一層白色的化妝土,再用蘸釉、刷釉、蕩釉等方法,對器物內外進行施釉。如前文所言,唐代壽州窯以鐵為著色元素的釉料在氧化氣氛中燒成黃釉瓷器,但在釉色的把控上有較高難度。

    壽州窯黃釉執壺 安徽博物院藏

    黃釉執壺也是唐代壽州窯的大宗商品,執壺又名注子,是唐代以後流行的酒具、茶具。這類改橫柄為系(曲柄)的執壺大概出現於太和九年之後,是唐代中後期流行的器具。以純正的蠟黃釉者為精品,較少採用裝飾紋樣,不過安徽省淮南市博物館收藏有一件黃釉葡萄紋執壺,以剪紙貼花的方法在執壺肩部裝飾兩組葡萄和葡萄葉紋樣,非常精美。

    壽州窯黃釉葡萄紋執壺 淮南市博物館藏

    壽州窯黃釉枕 安徽博物院藏

    唐代壽州窯還有一類重要產品是黃釉瓷枕,它們造型多樣,有箱式、委角式、腰圓形、船形(元寶形)、動物形(如象形、兔形)等,而瓷枕的裝飾多采用剪紙貼花裝飾於枕面或枕側,剪紙貼花的紋樣有花卉紋、蝴蝶紋、松針紋等。安徽博物院收藏的一件黃釉貼花枕,釉面勻淨,造型典雅,枕面中央飾剪紙貼花花卉紋樣,圖案秀麗,紋飾清晰,是壽州窯瓷枕中的珍品。

    壽州窯黃釉貼花枕 安徽博物院藏

    壽州窯黃釉瓷器的產量在當時應該是非常大的,運銷範圍也是很廣的,不僅在安徽省內各地區出土過數量眾多的壽州窯黃釉瓷器,在省外的江蘇揚州、南京,甚至遠至廣東省都曾出土過壽州窯黃釉瓷,如廣東省博物館收藏有一件醬黃釉腰圓形枕,就是晚唐、五代時期的壽州窯產品。

    壽州窯醬黃釉腰圓形枕 廣東省博物館藏

    綜觀唐代壽州窯瓷器,與越窯、邢窯產品相比,總體上工藝顯得較為粗糙。但壽州窯蠟黃釉瓷的創燒以及剪紙貼花裝飾方法的運用,不僅具有自身鮮明的特點,而且也為中國陶瓷工藝發展注入了新的元素,不失為唐代重要窯場之一。

  • 4 # 太常吸貓

    看到這個問題,我第一想到的是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秘色瓷。法門寺位於陝西扶風縣城的城東,現存寺院為明清時的建築,而地宮時間年代則要早上許多,佛祖指骨舍利在魏晉時期已經成為了法門寺的鎮寺之寶,唐代則由皇室下令修建地宮。唐代為了供奉佛祖舍利,從唐太宗開始,每30年一次,開啟法門寺地宮,迎取佛祖舍利至長安,一路聲勢浩大的慶祝朝拜,最後運到皇城中供奉一段時間,再恭恭敬敬的運回地宮封存。最後一次迎奉佛祖舍利是在唐懿宗時,而後在公元874年,由其子唐僖宗送回,並同時秘密供奉了數千餘的珍寶,一起封存於法門寺地宮。緊隨其後的黃巢起義帶來了戰亂,也使得人們逐漸忘記了法門寺地宮,直到今人的發現,佛骨舍利與這批珍寶才一起重現人間,其中就有一批記載中的秘色瓷。

    1987年,扶風法門寺地宮遺址被發現,發掘中出土了13件碗、盤與碟等器物,被“同出的《監送真身使應從重真寺隨真身供養道具及恩賜金銀器物寶函等並新恩賜到金銀寶器衣物》(通常簡稱《物賬》碑)”記載為“瓷秘色”。這一批瓷器被認為是此前文獻記載中的秘色瓷。 這13件秘色瓷釉質光滑瑩潤,釉與胎結合緊密,釉色並非單一的顏色,有青綠色、青灰色略帶黃和青黃色三種。也就是說,秘色瓷的秘色並非指向單一顏色,有可能另有含義。

    關於秘色瓷的文獻記載,有晚唐陸龜蒙《秘色越器》和徐夤《貢餘秘色茶盞》的唐詩,形容這種瓷器為“千峰翠色”。宋代曾認為秘色瓷出現於五代時期,北宋末人趙令畤的《侯鯖錄》中記載:“今之秘色瓷器, 世言錢氏有國, 越州燒進為供奉之物, 不得臣庶用之, 故云秘色。比見唐《陸龜蒙集·越器》詩云:‘九秋風露越窯開, 奪得千峰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 共嵇中散鬥遺杯。’乃知唐時已有秘色,非自錢氏始。”但是對於這一點,一些研究者也提出了不同觀點,有的學者認為,陸龜蒙的詩題目究竟是《越器》還是《秘色越器》有爭議,加之詩詞中慣有的誇張手法,這首詩中描寫的究竟是越窯中的精品還是秘色瓷,不能下定論。

    關於秘色的含義,也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一是顏色說,唐代的青瓷燒造技術不能實現精準的釉色控制,因此,秘色瓷值的顏色是青綠到青黃色這一範圍內的青釉顏色。二是秘色瓷指的是唐代的佛教密宗“秘教之色”。三是秘色指的就是神秘的顏色;四是秘色指的是唐代越窯革新後的燒造技術所生產的精品青瓷。有學者認為,當時這種精品十分難得,被稱為秘色,而之後技術不斷革新,這樣的精品青瓷已經不再有獨特性,因此這一名稱便漸漸消失了。還有一種說法是,秘色瓷指的是明器,但是這一說法和這批秘色瓷的用途似乎有所衝突。

    因此,雖然法門寺這13件瓷器可以確定是秘色瓷,但是秘色瓷的秘色究竟是什麼,它的燒造與產地,出現時間等仍然有很多爭議之處,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發現。

    參考文獻:

    王謙《法門寺地宮發掘揭秘》

    趙婧《法門寺出土秘色瓷之“秘色”涵義再認識》

    李三原《千古之謎“秘色瓷”新解》

    李喜寬《秘色瓷相關宋代文獻記載新思考——宋人對秘色瓷的認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魯能名宿崔鵬和周海濱時隔2532天再一次同場首發,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