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修心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浙江紹興人。生於廈門,最初名為閨瑾,字璇卿,號旦吾,到日本後改名瑾,字競雄,自稱鑑湖女俠,曾用名白萍。曾到日本留學,提倡反清革命。先後參加過三合會、光復會、同盟會等革命組織,計劃響應萍瀏醴起義未果。1907年,她與徐錫麟等人組織光復軍,準備在浙江、安徽同時起義,因事情洩露被捕,7月15日就義於紹興軒亭口。

    秋瑾中國首位女權運動者。她從小就讀私塾,仰慕英雄豪傑,立志做一名女中豪傑。1904年東渡日本,就讀於日本青山實踐女學。在日本期間積極參加革命活動,被推選為同盟會評議部評議員和浙江省主盟人,同時任共愛會會長。1906年,回國後的秋瑾加入了光復會。在上海主持《中國女報》,首次提出建立婦女協會。同年到紹興進行起義籌備工作。1907年,徐錫麟安慶起義失敗犧牲,秋瑾被捕,於同年7月15日英勇就義。

    秋瑾的一生積極的投入反清愛國運動中,並主張女權喚起婦女覺醒。秋瑾是著名女學士、革命家,是近代第一女中豪傑。

  • 2 # 鯤鵬歷史

    秋瑾出生於1875年,祖籍是浙江山陰(今紹興市)。她倡導男女平等,藐視封建禮教,為民族解放和婦女解放事業付出了寶貴的生命。孫中山曾為她題詞:“鑑湖女俠千古巾幗英雄”。

    秋瑾少時學習詩詞經史,喜歡騎射,崇拜岳飛、文天祥、花木蘭等民族英雄和女中豪傑,從她的詩中可以感受到她豪情萬丈的鬚眉情懷:

    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1904年夏,秋瑾衝破封建家庭的束縛,自費東渡日本留學,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她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革命活動,在日本認識了徐錫麟、陳天華等優秀的留學生,為著志同道合的革命理想他們經常在一起聚會。

    1905年,秋瑾回國加入光復會。同年7月再赴日本東京,加入同盟會,被推為評議部評議員和浙江主盟人。

    翌年歸國,秋瑾在上海參與創辦中國公學。1907年1月她創辦中國第一份婦女報刊——《中國女報》,號召婦女為爭取解放而奮起鬥爭。

    1907年2月秋瑾回到浙江,接任紹興大通學堂督辦,與徐錫麟共籌在皖、浙兩地發動武裝起義。大通學堂成為當時浙江革命的大本營。

    她與徐錫麟制定的皖浙起義計劃是“以安慶為重點,以紹興為中樞”。1907年7月6日,安慶起義失敗,但她堅定表示不離開紹興,她相信“革命要流血才會成功”,毅然決然留守大通學堂。

    7月13日清兵包圍大通學堂,秋瑾不幸被捕。在獄中,秋瑾備受酷刑的折磨,但她始終不肯供出所有參與革命者的名字,她只寫下一個字:“秋”,表示只有秋瑾一人。

    臨刑前,她大義凜然,從容就義。“秋風秋雨愁煞人”這句詩成為她的絕筆。犧牲時她年僅32歲。

    我們將永遠記著這位“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的巾幗英雄,身穿男裝,腰佩短刀,她的颯爽英姿屹立不倒,鼓勵了千千萬萬的革命志士。

    她寫下的“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詩句,字重千鈞,力能扛鼎,至今讀來令人為之動容。

  • 3 # 亭殿閣

    歷史上的奇女子們,總在時光的源頭淺笑如初,儼然一座歷史的豐碑,將紅塵往事都凝成了萬古傳奇,那故事裡,林徽因的多情,張愛玲的多才,三毛的浪漫……無一不打動人心,如果說,她們的美是花開半夏,歲月爛漫,那麼還有一種女子的美就是截然相反的,她們劍膽俠風,颯爽豪氣,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鑑湖女俠秋瑾——中國女權和女學思想的倡導者,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為推翻滿清政權和數千年封建統治而犧牲的革命先驅,也是促進了辛亥革命的巾幗第一女革命家。可這樣的秋瑾,一生卻情路忐忑,婚姻不幸,她與王廷鈞的愛情,讀來令人唏噓不已。

    秋瑾劇照

    秋瑾出生仕宦人家,少時開始醉心騎馬和劍術,雖是女兒身,卻渴望像個男兒一樣通曉大義,生於天地間有所作為。待到出嫁的年紀,秋瑾被父母許配給小她四歲的富紳之子王廷鈞,彼時的他,畢業於嶽麓書院,相貌清俊,性格溫文,初見時,倒也是一對璧人。

    婚姻的一開始,兩夫妻也曾有過琴瑟和鳴的恩愛時光,那時候秋瑾和丈夫公婆之間也較為和睦,時光匆匆就是幾年,數年裡,秋瑾也陸續為王家添了一兒一女,日子在平平淡淡裡遠去,直到1903年。

    那一年,王廷鈞透過與曾國藩家的親戚關係,捐了一個戶部主事的京官,帶著妻子秋瑾一起搬遷到北京。秋瑾很快就適應了新環境,漸漸的,也結交了不少朋友,而此時,住在她隔壁的是吳芝瑛。與吳芝瑛的交往讓秋瑾大開眼界,從一開始的一起研究詩詞,到共同接受新思想,她們之間姐妹情誼逐漸加深,而與此同時,秋瑾與丈夫王廷鈞漸行漸遠。

    王廷鈞劇照

    王廷鈞並不是一個頑固不化的封建男子,他對於秋瑾也是給予了很大自由的,但與此同時,他也是一個守舊的人,雖然不反對秋瑾結交朋友,卻也不允許秋瑾做過於“驚世駭俗”的事情,而偏偏在他眼裡的“驚世駭俗”,就包括了秋瑾最愛的著男裝。當秋瑾第一次穿著男裝去看戲時,王廷鈞火冒三丈,一氣之下打了秋瑾,性情剛烈的秋瑾負氣離家,從那以後,夫妻之間的隔閡日益增加。王廷鈞也曾為此努力過,但也為時已晚.

    在婚姻裡,三觀不同的夫妻往往就會走入死衚衕,一個進不去,一個出不來,愛情的悲劇在那時就埋下了伏筆。

    秋瑾好友服部繁子

    在後世評說裡,輿論總是偏向秋瑾的,而王廷鈞則以一個家暴且封建的形象出現,可真的細讀史書,就婚姻關係來說,王廷鈞其實沒有犯太大的錯,只能說秋瑾不是一般的女子,而王廷鈞卻如那個時代大多數男子一樣,平凡而普通。他是愛秋瑾的,可秋瑾卻慢慢的不愛他了,他深知這一點,卻一直沉默不語,繼續做著一個丈夫該做的事,維持著家庭的和睦,而這一切卻不是秋瑾所希望的,所以後來的秋瑾說過——“我對這種和睦總覺得有所不滿,甚至有厭倦的情緒,我希望我丈夫強暴一些,強暴地壓迫我,這樣我才能鼓起勇氣來和男人抗爭。”秋瑾決定遠赴日本,王廷鈞一開始是極力反對的,可後來呢?後來他多次去找服部繁子求情,讓她做秋瑾去日本的“引路人”。他對服部繁子說:“假如您不肯帶她去,我妻將不知如何痛苦了。儘管我們有兩個孩子,我還是請求您帶她去吧!”

    秋瑾

    秋瑾後來名垂青史,而王廷鈞也因為妻子留在了後人的腦海裡,可是在人們紛紛歌頌秋瑾,甚至哀嘆她的婚姻的時候,卻少人為王廷鈞正名,其實在這段不幸的婚姻裡,受苦的不僅僅有秋瑾,還有王廷鈞,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王廷鈞更可憐不是嗎?他想要的不過是一個安穩的家庭,兒女繞膝,和一個相濡以沫的妻子,可最後他得到的不過是太多指責,他也是一往情深的,儘管秋瑾常年與他分離,對他的感情越來越淡,他也堅持不肯放棄這段婚姻,更一直沒有納妾,據史料說:秋瑾死後,王廷鈞遭大故,奉湯藥數月,哀傷過度,體漸消瘦……病延兩載,遂不起。而他逝世時,不過三十歲。如果說,秋瑾是傳奇,那麼王廷鈞就是傳奇背後一個默默的影子,他也有無奈心酸,只是這些,都被淹沒在歷史洪流裡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車適合女性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