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路廚家

    我認為美是客觀存在的,又是主觀認識的。

    美無處不在,有聲音的,沒聲音的;靜態的,動態的;美的人,美的物,美的事……也就是說,美本身就存在,就看你是否已發現和體驗!

    當然,美又是主觀的。每個人由於個人諸多原因,對美的認識和判斷標準是不一樣的,甚至是大相徑庭!

    有人損人利己,卻感到光榮、自得,有人辛勤勞作,開心快樂;有人腐敗貪汙,不勞而獲,卻耀武揚威,不認為羞恥,有人埋頭科研,以單位為家,以國家為榮;有明星以披上膏藥旗,穿在身上為美,有老百姓為扛起五星紅旗而熱淚盈眶……

    一部《紅樓夢》,青年男女看到的是愛情,道學家看到的是淫,革命家看到的是排滿……

    真是,《紅樓夢》就是一本書,它的美原本客觀就存在!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就是同一個人,不同時期來看,也有不同的看法!

  • 2 # 玉堂行佛人

    美,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字,而且經過人們長期的關注與研究,還成了一門學問一一美學。所以,美,就有了日常含義與美學含義之分。美的日常含義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用於生理需要時的感嘆和對滿足生理需要的物件作出肯定性評價。如美食、美酒等讚語。二是用於倫理評價。如對人的言行、思想符合道德規範的一種贊同。如美徳、美好等評價。美的美學含義有三層:一是指具體的審美物件,如"美的東西"。二是指眾多審美物件具有的共同特徵,主要是形式和形象上表現出來的審美屬性。二是指美的本質和美的規律。

    對於美的理解,個人認為,它是客觀存在與主觀判斷的有機統一,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有機統一,不能絕對分開。真如世界上好多事物(包括人類)都具有兩重性一樣。

    一、存在決定意識。無論是大自然還是人類,無論是舞臺表演還是其他文藝作品,無論是人的心靈還是行為,是美、不夠美、丒、比較醜,這些都已客觀存在,它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也許不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的人,會從主觀認知上對某一事物作出不同的判斷,但它絕不能改変客觀存在的事物本質。比如壯美的山河、美麗的花朵、嬌美的容顏、美好的心靈等,這些都不會因個別少數人在認知上的差異,而會變得不美的。需知:審美是從實、從眾的。

    二、境隨心動,情由心生。正由於人的"三觀"與審美觀存在差異,所以對某一事物在"美"的評價上會有所不同。"情人眼裡出西施"就是典型體現。這是一種主觀世界對客觀世界的反映不同,是一種內心世界對外在世界的認知不同。正因為有不同,世界才變得五彩繽紛,人生才有千姿百態,彼此才有包容共存的空間。由此,也就有了構建和諧社會,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而艱鉅的任務。所以,"求大同存小異"應成為人際關係相處的準則。

    三、美是由事物本質決定的,有規律可循的。從這一意義上來講,人們要學會服從,懂得遵循,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觀。愛好文藝作品的人都知道,一首詩、一首詞、一幅字、一幅畫、一部小說、一篇散文、一臺戲劇等等,其美不美,有沒有強烈的感染力、生命力和穿透力,都各有其創作要求和審美標準的。一個人的外貌、身材美不美,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代、也是有公認的標準條件的。而人的內在美,更是有道德標準來衡量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善良慈悲,尊重生命,懂得敬畏。因此,愛美、懂美、賞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也是我們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

  • 3 # 胡磊一夢

    美,是人類滿足自我生存的客觀需求。美好,代表的是生機和幸福感。

    美,是客觀存在(人類生存需求,此為主體)和人類主觀判斷(美的標準、參照物,此為客體)的結合物。

    滿足“美”這種需求,可以是客觀的,也可以是主觀的。比如容貌美、氣質美、日久生情美、“情人眼裡出西施”、“有錢就是美”等等,這種美,是人類滿足“六慾”生理需求的剛需(硬體);而“主觀美”,則是一種精神需求,比如心靈美、“賢妻良母”美、“愚忠孝道”美、“真善美”等等,則是人類心理需求的“軟需”(軟體)。

    美,可以包含憧憬、夢想、正念、天人合一等正面理念,也可以包含慾望、野心、暴力、齷蹉邪念等負面情緒,因人而異,各有所需。比如有些父母原本對某個“壞老師”並不感冒,但由於教好了孩子,又覺得老師美了,即使後面被告知老師犯錯了,也覺得他“情有可原”。又比如某英雄殺人無數,敵人對他恨之入骨,但人民卻對他讚不絕口,當然,也有些聖人認為“不戰而屈人之兵”、“以德服人”才是“最美”的......

  • 4 # 匹夫之責

    首先承認客觀之美,如人類社會的(包括人類歷史的)、人類文化的、大自然的等。

    以人類之初關於美的感識,具有天然天生性,不完全以生存生活為根據;如動物也具有承認美感受美之功能,但有時候多因為生存而承認美,為有美而產生快樂產生生存原動力。——這關係到性質,如動物的,哪怕是馴養的動物甚至寵物,其原始本性沒有完全蛻化掉,即為生存為生存搏鬥形成的那個原始性,有有反應的可能;而人類,人的本性的先天文明性,人類習慣適應了的善良文明天性,與人類的生存生活創造的本性相結合而成為了人類的本性,即說的人類是文明的人類。而這個人類,即是美的形象美的存在,即“人類之美”之說。"人類之美",也就成為了客觀的,客觀之美。

    人類中的,因為複雜的事物,矛盾爭鬥,利弊得失,恩怨情仇,而不能自拔的憤世嫉俗鄙視人類報怨人生的言行,不等於人類的不美好,不等於人類國家社會的不美好。

    大自然之美,也是一樣的,除人和有知的正常反應外,逆反反應不等於否認自然之美。如冬天的雪,夏天的雨,鮮花、小鳥、跳躍的小溪、高山、大海……

    主觀之美,也包羅永珍。如遊弋於湖中追逐母親的幼鴨,認為眼前的母親是最美麗的,倘若前面的何等可愛的母親換成了是一條大魚或一隻獵鳥,那自然就是不美麗的了。如人類的,故鄉明月,常主觀反應是最明亮最美麗的;遊子心中最親切最美好的,常是自己的祖國;經過艱苦磨礪的人,常覺最可愛、最美的人是自己的知己和朋友……

  • 5 # 思源1666

    文水時限,淺談個人看法。

    美,有幾種審美觀學生不清楚,單講提主出題的兩種觀點,是否正確也在待解之中。

    主觀意願中的美,一般展現於外表感觀上認識,付合多數人的邏輯思維,不同點是,裸露與文雅之間有天地之別。

    客觀事實的美,是內外皆修,用心靈上修為養化外表的美與麗質,以笑為例,笑不露齒是養顏之術,用普通表情包無法示眾,這必須升化到藝術方顯東方之美,回首一笑迷百君,這也有妖的成份了,真正美是,君子好逑為悅已者容,這大約是東方的審美觀。

    美是單意,飄亮是廣意,(例,這件事做的完美飄亮)兩者相加大約是完美無瑕了。

    今天審美觀念是直觀審美,看胸,:看腚,勝至…,怱視了東方審美觀,看眼看神看態看動,好多審美言詞在網上看不到,野獸般的西方文化殘害中國不止一代人,當一個人到懂事都有性的欲求,偏偏學著野獸習性,高度隱性文明思索追求放棄,直奔主題性交,美的醜惡墮落,豈不讓人痛心疾首。

    算了文水不高,發評帶著情緒,見笑了是否正確批評指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總是因為一些小事情跟異地的男朋友吵架或者冷戰,這是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