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畢業後不想太快步入社會,感覺職場不適合自己。
2
回覆列表
  • 1 # 遊俠範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盛就是為了幫助大家解決各種問題的。

    來看看這道題目:

    畢業了不找工作,首先你得分析一下自己的具體情況---你要能活下去。

    也就是說,你可以解決基本的生存需要,溫飽問題。你手裡有能夠生存下去的錢。

    那麼去旅遊,完成自己的夢想,不失為一件樂事。世界這麼大,你想去看看……

    古語有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畢業了,讀了幾年書,可以去行萬里路了,去大好河山遊覽一下,讀書時理論,那麼旅遊就是實踐。

    王陽明曾說:知行合一。

    說的是,發現自己的良知,然後良知和行動統一。

    這個良知就是要發現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每個人都有良知,“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於外”

    所以,相對於夢想來說,錢和工作並不是很重要,當然這個前提是,你可以滿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

    ok,如果你想旅遊,那麼你完全可以邊旅遊邊賺錢。

    在現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工作的方式有許多種,有很多的自由工作者,和自媒體人。把自己的愛好結合起來,既能賺得到錢,又能夠周遊世界。

    舉個例子,有一種叫做酒店體驗師的,就是專門在各地的酒店體驗,然後寫成報告。

    這個工作性質就是玩,去世界各地的酒店玩,當然玩得過程中要體驗,要寫報告。

    還有攝影師,你可以到處拍照片,發到相應的相簿,或者給一些媒體投稿,都可以賺錢稿費。

    出去看一看,眼界也會變得開闊,格局也會大了許多。

    最後我是很支援去尋找自己的內心,去尋找自己的夢想的。當然前提是你能夠基本生存。

    最後,希望你有一顆善良的心,不管你做什麼,你到了哪裡,請始終保持一顆向善的心,存善心,行善事,積善德。

    讓更多的人更善良,讓更多的人更幸福,我是俠盛-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 2 # Vision桂林

    我想說,畢業不找工作去旅遊對於一般的人來講是一件很扯的事。

    覺得職場不適,覺得步伐太快,去旅遊去看世界,我想問問這些旅遊過的人,你們從世界回來了,你得到了什麼?是不是旅遊回來以後職場就會主動來適應你?拍的那些照片,說的那些經歷HR是不是很驚訝?驚訝到直接錄取你了嗎?

    醒醒吧,你已經沒有時間去逃避這些事了。

    很遺憾地告訴你,等你去旅遊一圈回來,你的壓力會更加大,甚至你已經失去了應屆畢業生的身份,別人都在充實忙碌地生活,你還在頂著無限風光回來的假帽子,騙自己而已,但是又騙得不徹底。

    有些事我們必須面對。

    步入社會是遲早的事,但是已經畢業的你越晚步入社會越對你不利。不要把自己看得太特殊,你和別人沒有不一樣的地方,有錢人要麼先人一步入社會,要麼他不用步入社會也能活。我們一般的人只能不被節奏拖慢,儘量不要去想安逸的事情,當前遇到的挫折解決掉就好了,時間會給你力量的。

    如果題主很有錢,就當我什麼都沒說過;如果題主是個普通人,那你的思想有點危險了。

  • 3 # 面試反套路

    非常贊。。。。

    14年大學畢業,我一個人懷揣著5000塊錢就出發了,窮遊西部(徒步+搭車的方式),一路從山西到四川、雲南、西藏、尼泊爾、青海、甘肅、陝西,歷時一年,這中間既領略祖國大好河山,又領略了異域風情,還交到了不少好朋友,聽到了很多別人的故事,感覺對個人成長作用非常大。不過也得解決幾個問題才行,

    首先解決錢糧問題,網店+擺地攤的方式可以解決經濟問題,話說我帶著的5000塊錢就是本錢啊,一路上在幾十個地方擺過地攤,賣過電子產品、賣過自己做的手工藝品、還賣過尼泊爾特產、當然網店也同時經銷著途徑地區的特產。

    其次,就是身體問題了,說實話,高強度運動,尤其是在山裡徒步時揹著好幾十斤的重物,同時還下起冰雹時,真的相當酸爽,所以得提前有心理準備。

    再次,就是來自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和擔憂了,你會很煩,哈哈,不過他們擔心的也是有道理的,比如安全、比如就業。。。。

    最後,就是選擇這條路帶來的快樂遠比它本身所帶來苦難要多。。。

    不要擔心就業,因為隨時可以就業,另外,樓主回到家鄉就考上公務員了,然並卵,假期少得可憐,很久都沒有出去玩了,羨慕你啊,時間就是本錢。。。

    當然如果你很有錢,就當我上面說的是廢話吧。。。。

  • 4 # 深港周掌櫃

    畢業季來臨,各大戶外運動網站和論壇又熱鬧了起來:“暑假上路,窮遊全中國。”“大學畢業去紐西蘭,求同伴一起準備。”……

    這些發帖的年輕人,很多都在實踐著“間隔年”(gap year)計劃。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英國的“間隔年”,已經在中國年輕人中悄然流行起來。

    “間隔年”指的是學生畢業之後先不忙著找固定工作,而是做一次長期旅行(通常是一年),途中以打零工、做志願者等方式換取食宿,在被社會塑造成“螺絲釘”之前,以一種“間隔”當前社會生活的方式去了解自我、體驗生活,重新發現自己。

    作為一位中年的家長,同時也是一名企業管理人員,我談談我的觀點,不一定對,供年輕人參考:

    大學四年,8個寒暑假,加起來也有12個月了,最後一年完成論文後,通常還有大半年的實習時間,雖然不足以深度環遊世界,但是好好規劃一下,還是可以行遍五大洲的,為什麼要用一整年的時間專門去看世界,大學四年裡難道玩得還不夠嗎?

    我不反對環球旅行,但是我反對無目的純粹逃避性質的旅行,你可以像達爾文那樣乘坐英國皇家海軍小獵犬號考察世界各地的生物比較,你也可以像林徽因那樣行遍大江南北只為了繪製古建築圖則。

    隨心所欲的旅途中只有縱慾,沒有規劃,回首看來,除了荒廢的青春和幾個地點的遊客式打卡照,便所剩無幾,而看到已經升職加薪的同齡人,只會更加焦慮迷茫,甚至懊悔羞愧。

    有求職者這麼說:“間隔年”使她後來找工作遇到了一定困難。因為畢業之後,她就不再擁有“應屆生”的身份,在現行的就業政策下,這是“非常不利”的。校招時企業看中的是學習成績和社會實踐。“間隔年”回來後就是社會招聘了,招聘單位看重的是工作績效和社會經驗了,除非你能夠在旅行途中做出令人目眩的經歷,否則都是無法寫入履歷的浪費時間。

    沒有經過充分準備(規劃、鍛鍊、積攢錢+能力)的間隔年,註定是一場不小的災難。當下的中國社會高速發展、各種問題也層出不窮,上升通道逐漸板結、人民幣快速貶值、房價屢破新高、消費主義無處不在,大學生求職屢屢受挫。但是這些困難難得過父輩?那時候考不上大學只有回鄉種田,找不到工作只有到工地打工。迴避是毫無意義的,唯有奮起才能戰勝困難。

    如果真的覺得自己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面對職場,還有一個解決途徑就是"考研",帶著求學、提升自己的目的,好好學好一門學問,在這一兩年時間裡用知識充實自己,還額外賺到了四個旅行的假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杜蘭特稱綠軍是勇士奪冠的最大對手,凱爾特人真的有這麼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