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云趣生活

    雖然孩子生病是抵抗力增強的必經之路,爸爸認為是媽媽沒照顧好,這兩句話都是不對的,孩子生病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現今社會環境汙染、食品汙染等等,對孩子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孩子抵抗力差,做為家長要經常帶孩子去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多參加戶外運動,儘量的少去人多的地方,以免交叉感染。

    前幾天在網上有看到這樣一個問答,是這樣說的,全職媽媽是高危職業嗎?其實也並不是絕對。如果是遇到上面這位爸爸,那全職媽媽就是一個高危職業。

    孩子的身體抵抗力下降,更是需要爸爸和媽媽同時照顧孩子健康成長。只有在爸爸和媽媽共同悉心的照顧下孩子,一定會減少生病的情況。所以,想讓孩子少生病,那爸爸媽媽都要付出足夠的耐心以及責任心。

  • 2 # 手藝人小七

    這兩句話回答的話是比較矛盾的,因為這個都是在相互抱怨對方一個說是必經之路,一個數是沒有代號,小孩因為小孩生病了,最傷心的就是父母最操心的也是自己的父母,看到自己小孩這麼難受

    1,首先我是有一個小孩子的父母,每次感到我小孩生病了的時候我就非常的焦慮,老是怪我老婆,沒有把小孩照顧好,搞得小孩又生病

    2,然後誒,老婆就會說小孩子生病誰也不想,也不是沒照顧他要生病就是抵抗能力發生的變化,他也不是所以說都是這樣子去想吧!

    3,其實小孩生病了,可能就是剛開始小的時候抵抗力確實比較差,一般小孩到了五歲之後,他的抵抗力就會慢慢變強生病的機率就會很小

    4,記得小孩子最好生病的就是在兩歲到五歲之間,這個時候最容易生病一年病好幾次,有時候一個月剛好了,等到下下一個月又生病,總是在吃藥打針

    5,我覺得吧,如果小孩生病了,大家也不要相互的去抱怨,相互的去說誰沒把小孩帶好,而且放好一個平常心去對待,因為小孩生病了,可能就是一個生理期的轉變過程吧,等到過了這段時間,小孩也會慢慢好起來

  • 3 # 寶貝去哪

    從表面看,這是個如何帶孩子不生病的問題。但實際上這個問題反應出了更重要的一點:夫妻的溝通問題和育兒問題。

    這樣的事情一看就是出現在那種爸爸整天在外面掙錢,媽媽全職帶孩子的家庭。所有這樣的家庭,都會有一會非常大的隱患,遠遠超過孩子生病需要人照顧這種小事。這件事就是:缺位教育。尤其是長期缺位的是爸爸。

    很多家庭都會有爸爸忙著天天掙錢不著家,媽媽一個人帶孩子很辛苦。這種家庭教育里長期缺乏父親的存在,會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對責任,堅強,勇敢,包容等一些品質有缺失。現代教育早已證明了爸爸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目前,中國家庭主要由母親參與孩子教育,而父親大多缺

    位,這已成為比較普遍的現象。《三字經》上說:“子不教,父之過”。古人早就說過一個家庭裡,父親在子女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今天的我們卻逐漸忘卻這一古訓。

    父親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

    1.相比母親來說,父親會更多的從理性角度分析事物,讓孩子遇到事情更冷靜。

    2.更從容,遇到問題的時候父親更淡定,更容易培養孩子做事從容。

    3.父親更能讓孩子敢於冒險,適應外部社會。

    4.父親更能培養孩子堅強的性格,孩子遇到問題想放棄的時候,母親會比較心疼孩子,容易動惻隱之心,同意放棄,父親則會比較“心硬”,讓孩子繼續堅持,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堅強。

    其實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家庭教育,父親不能缺失,希望更多的家庭意識到這點。

  • 4 # 輕煙說育兒

    沒有一個孩子不會生病的,媽媽的話在理,爸爸這樣說,明顯就是在推卸責任,還遷怒於媽媽。很多爸爸自己不帶孩子,不知道帶孩子多辛苦,孩子一生病就把責任怪罪在媽媽身上,盡說些漂亮話。

    天底下做媽媽的,哪個希望自己的孩子生病呀?但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生病也是孩子成長必經的一步。在跟疾病鬥爭的過程中,不僅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得以提高,孩子的意志力也一樣得到鍛鍊。

    溫室裡的花朵是經不起風吹雨打的,我們小時候,哪個不是鍛煉出來的?爸爸愛孩子的心可以理解,但是要在平時更多地用行動去關心和照顧孩子,而不是“愛在嘴上”。夫妻之間最忌諱互相指責,而是面對問題的時候,互相安慰支援,大家都是為了孩子好。

  • 5 # 小葵寶寶成長記

    看到這個問題,真是很有感觸。大概在我兒子一歲多時,隔三差五的就生病,我老公就總是埋怨我沒有照顧好孩子。

    作為一個媽媽,一個全職媽媽。說實話,有些人總是以沒有經濟收入來否定全職媽媽,加上孩子生病,再埋怨你,會讓媽媽很委屈,感覺自己沒工作連孩子也照顧不好,一無是處。那種感覺真的就是最親近的人,在你心上插刀!

    孩子生病了,爸爸媽媽都非常焦急。雖然媽媽知道孩子生病在所難免,但依然焦慮不安,可能還會默默流淚,此時爸爸再插上一刀,很容易讓媽媽崩潰!

    試想一下,讓爸爸做個全職爸爸,一天24小時照顧自己的孩子,還得保證孩子永遠不生病?請問有幾個爸爸能做到?誰能保證孩子永遠不生病?

    我感覺這樣的爸爸其實是沒有切身體會到媽媽的辛苦!

    我想我們可以試著從下面三各方面進行改善:

    1⃣夫妻之間充分認真的溝通。

    很多女性做了媽媽後,自然地把關注點放到孩子身上,而忽略了對爸爸的關心;當然也有很多爸爸覺得,當初娶回來的溫柔可愛的小妻子不見了,現在變得越來越蠻狠霸道。加上有了孩子後,爺爺奶奶更多地參與進小家庭,可能還會有婆媳問題,導致爸爸左右為難。這些情況都需要夫妻雙方能夠坐下來好好溝通,多想一想對方的閃光點。講話的時候注意措辭,多想想你說完這些話,是為你們關係的改善加分還是讓對方痛苦呢?告訴對方,他的哪些行為讓你不舒服了?你希望他怎樣關心你?如果你做的不好的時候,他怎樣的批評你是可以接受的?

    2⃣讓爸爸多多參與育兒。

    平時一定要讓爸爸多多參與育兒,多陪孩子玩,對孩子來說,他應該得到更多的陪伴;對爸爸來說,只有多陪孩子,他才能體會媽媽的辛苦。當爸爸能切身體會媽媽的辛苦時,才不會說出那些傷害媽媽的話。

    3⃣帶上爸爸一起學習小兒疾病護理知識。

    和爸爸一起,夫妻雙方都要好好學習小兒疾病方面的知識。很多小兒常見的疾病,雖然看試很可怕,卻是自愈性疾病。爸爸媽媽要提前學習小兒疾病方面的知識,而不是等孩子病了,再到處慌慌張張的查資料。像幼兒急疹、感冒發燒、手足口、皰疹性咽峽炎、輪狀病毒腹瀉等等小兒常見並且發病率高的疾病,家長一定要好好學習。這樣假如孩子不幸中招,父母才能從容應對,而不是在那裡急得口出惡言,互相埋怨。

    現在在我的帶領下,我家孩他爸,在面對孩子生病時,都能比較鎮靜,不至於像當初那樣,說出很多火上澆油傷害我的話。當然這與他多多陪伴孩子,多多學習育兒知識是分不開的!衷心希望,越來越多的爸爸更多的參與進家庭育兒中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吃完奶粉後便秘上火,該怎樣調理呢?能不能吃益生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