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靜夜思160519196
-
2 # 淮西一哥
謝邀請,1、高句麗歷史 春秋戰國時期,北韓半島沒有像樣的政權,戰國的燕長城是穿過鴨綠江,箕子北韓是周朝的地方諸侯,進入漢代之後為衛氏北韓取代,但依然是漢朝的藩屬。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漢滅衛氏北韓設定樂浪等四郡,在包括北韓半島中部以北地區實行了和中原地區相同的統治方式。 高句麗是中國古代邊疆的少數民族政權,漢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由扶余人朱蒙在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今遼寧省新賓縣境內)建國,後建都於紇升骨城(今遼寧省桓仁縣境內五女山城)。 西漢元始三年(公元3年),遷都國內城,同時築尉那巖城(均在今吉林省集安境內),至北魏始光四年(公元 427年)遷都平壤。公元668年,高句麗政權被唐與北韓半島的新羅聯軍所滅。此時整個北北韓和南韓西部是唐朝的,為安東護府,此時的吉林和黑龍江為靺羯部落,新羅土地僅僅為南韓的東部。 2、高麗 唐朝東北一帶,自高句麗、百濟滅亡後,新羅亦漸衰。唐末,復分為高麗、後百濟及新羅三國,新羅末年,朝政腐敗,土地兼併盛行,農民起義連綿不斷。892年梁吉領導的江原道起義,規模較大。901年,新羅王族出身的弓裔篡奪起義軍領導權稱王,國號摩寰,後改泰封。918年,弓裔部將王建殺裔稱王,定都開城(松嶽),改國號高麗,建立高麗王朝(918—1392年)。936年,重新統一北韓半島。 3、高句麗與高麗的區別 公元918年,在北韓半島出現了一個名為“高麗”的政權,因其統治者姓王,故學界以“王氏高麗”稱之。儘管王氏高麗襲用了高句麗的稱號,但二者沒有直接繼承關係。 首先是兩個政權建立的時間懸殊、歷史發展歸屬不同。高句麗建立於公元前37年,最初為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管轄,後逐漸強盛,但並沒有斷絕和中央王朝的臣屬關係。進入隋唐時期,高句麗奉行擴張政策,並阻塞北韓半島其他政權入貢中原王朝的道路,導致了隋唐兩朝的征討。公元668年,高句麗終於為唐朝統一。 高句麗的轄境最初完全由唐朝安東都護府(治所最早在今平壤)管轄,幾十年後有一部分轄境為中國歷史上的另一個地方政權渤海佔據,一部分劃歸了興起於北韓半島南部的新羅政權,一部分仍然由安東都護府管轄。高句麗族則絕大部分被唐朝遷徙到了內地,後與漢族融合,小部分融入周圍各族之中,後其王族也絕嗣,立國7個世紀之久的高句麗最終消失在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王氏高麗立國於高句麗滅亡250多年之後的公元918年,935年取代了北韓半島的另一個 政權,
元朝前後九次討伐高麗打,從公元1231年至1273年,戰爭的爆發點是高麗人把蒙古人的一個使者給殺了,至於是不是高麗人乾的具體沒查出來,最後打的高麗沒辦法投降了,跑江華島上吧,拿各種地方的特產來進貢給蒙古人,你們還缺什麼?還有美女我們這裡除了沒錢但是盛產美女,每年送點美女給你們吧,高麗國王還迎娶了蒙古的一個公主為妻,據說這個公主非常彪悍對高麗老大非打即罵,但是高麗國王明白鞋子合不合腳只有他自己知道,一般都是不反抗,反抗最嚴重的一次就是自己氣跑外面坐去了,這讓我們現代不少女性也是羨慕嫉妒恨。所以說戰爭目的是什麼?戰爭的目的就是打的讓你服氣,我能得到想要的東西,
-
3 # 使用者3550089324
第一,那破地方要啥沒啥,佔領了也沒啥意思。
第二,他本身已經服從了,對內稱國王,對外已經成為元朝的一個省長了。跟西南土司的地位差不多
第三,就是他本身沒實力,泛不起浪,又特別乖。
第四,就是古代的人對領土的概念不是那麼強。俯首稱臣就行。
-
4 # 劍影講歷史
這個問題,你可以想想當時的滿洲國,偽皇帝就明白了。之所以蒙古不滅高麗,那是因為還有可用的價值,就像戰時的殖民地一個道理。
高麗是一個農業國家,其經濟構造主要是依託土地財政,但境內多山而貧瘠,如李齊賢所言:“三韓之地,非四方舟車之會,無物產之饒、貨殖之利,民生所仰,只在地力。而鴨綠以南,大抵皆山,肥膏不易之田,絕無而僅有也。”
高麗景宗年間開始實施田柴科制,即對出產農作物的田地和出產木柴的山澤的分配製度,其分配物件為兩班、軍人,他們在為國任職時享有這些土地的收租權,一旦去職就得歸還國家。
此外還有賜給功臣的功蔭田柴,可以世代傳承。對於民田,國家則每年收取十分之一的租稅。除此之外,高麗朝廷還要求各地繳納貢物(土特產),分為常貢和別貢兩種。16歲到60歲的男丁負擔徭役。貢物和徭役都是按照戶分九等來進行徵收和徵發的。
-
5 # 雜史譚
首先我們要回答,為什麼高麗國王過的跟孫子一樣?原因是蒙古軍實際上征服了高麗。由於高麗拒絕向大蒙古國繳納鉅額貢賦(包括獺皮一萬領、細綢三千匹,棉一萬斤,墨一干只,筆一百管,紙十萬張,紫草五斤,藍筍、硃紅各五十斤,雄黃、光漆、桐油各十斤”),並殺死了蒙古人的使節,1231年,窩闊臺決定興師問罪,遣軍入侵。在清川江以北的龜州(今龜城),蒙古軍遭到高麗軍民的頑強抵抗。蒙古軍呼叫了各種攻城器械,用大炮轟炸城門和城樓;用樓車和包上牛皮的木桌把步兵運到城下攻堅;又運用掛雲梯、手持大刀爬上牆等手段反覆爭奪,終不能克。傳說,一位參加過無數戰鬥的年近七十的蒙古軍人,對於龜州人民的頑強戰鬥這樣感嘆道:“吾結髮從軍,歷觀天下城池攻戰之狀,未嘗見被攻如此,而終不降者。”但這樣的堅城實在是鳳毛麟角,到了這年11月,蒙古軍的先鋒部隊已經打到了三八線附近的開城,迫使高麗國王求和。但由於蒙古人提出的貢賦要求實在令高麗無法承受,高麗只能再度抗爭, 之後歷經30餘年的6次侵略,直到1270年,高麗最終屈服。
屈服的代價是什麼呢?第一大同江以北的土地全部歸了蒙古(元朝)。第二,議和之後,高麗成了元帝國之“東藩”,不但要“納質、助軍、輸糧、設驛、供戶籍數、置達魯花赤”。不但如此,1283年,元朝正式在高麗設定徵東行中書省將它作為元朝的一個地方機構。從這個角度而言,實際上高麗已經被元朝吞併了。
那為什麼高麗王朝倖存了下來呢?這是因為自從高麗忠烈王與元皇室聯姻後,他成了世祖皇帝忽必烈的駙馬。其地位和蒙古親王相等。這無疑使忠烈王的地位提高了許多。忠烈王以後的幾位國王也都是駙馬、皇親。這種聯姻雖然改變不了元與高麗的“宗主”和“藩邦”的根本關係,但只要國王非庸碌之輩,想有所作為的話,他們就可憑藉皇親國戚的特殊地位,為高麗爭取一些自主權。至少,那些駐高麗的達魯花赤以及到高麗的元朝使者,不得不對他另眼相看了。 儘管如此,高麗仍然生活在蒙古帝國的陰影之下。高麗君主繼承人按照約定,必須在元朝長大成人後,方可回高麗。聯姻導致王室充斥著蒙古血統,就連服飾和語言都蒙古化了。直到李成桂推翻高麗之後這個情況才徹底消失。
回覆列表
高麗國王兼任徵東行省最高長官。元朝皇帝早就想吞併高麗,改高麗為徵東行省,但是有大臣出來說,北韓半島那破地方是貧瘠之地,要來幹嘛,讓現在的國王幫你管理就行了。元朝皇帝只好作罷。不過他要求高麗必須每隔一段時間送大量男女到大都,女的陪床,男的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