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姜妹兒
-
2 # 佩子臨
可以明顯的看出,納斯達克上市的股票多帶有創新屬性,與看重遠期價值的“創業板”一定程度上定位相似。而紐交所則更傾向於發行已處於成熟期,收益穩定的大型企業。如涵控股上市至今已有一段時間,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取得了相當不錯的增長。2021財年第一季度,如涵公司在諸多不利因素下依然實現盈利,實際上是得益於它戰略和戰術的有效協同。
首先,如涵始終在持續增加網紅儲備,降低了單一的網紅權重。財報顯示,公司簽約網紅數量由2019年6月30日的133個,增加至2020年6月30日的174個;總粉絲數量由1.72億增加至2.631億。而平臺頭部網紅數量由2019年6月30日的2個,增加至2020年6月30日的8個;平臺肩部網紅數量由12個增加至19個。
平臺模式下的頭部、肩部和腰部紅人總計45人,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60%,紅人矩陣呈現出健康的梯形狀態。具體來看平臺頭部紅人帶來的收入佔總服務收入的35%,也就是說平均每個頭部紅人的收入佔比均低於5%,大大降低了單一紅人的風險。很多時候,外界對如涵的質疑來自於對頭部紅人的依賴。的確,在初創時期這家公司的營收中頂流的貢獻比例居高不下。但這幾年對紅人矩陣的投入已經讓如涵有了更加多元、平衡的業務與創收路徑。
其次,如涵將業務自營模式向平臺模式轉型,發展重心聚焦到了平臺模式的服務收入。部分肩部和腰部網紅也陸續從自營轉變為平臺模式,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簽約的網紅均包括在平臺模式下,為174名,去年同期為133名。
從如涵財報資料來看,報告期內公司淨收入總計2.80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淨收入3.128億元減少3240萬元。其中,平臺業務下服務收入為1.137億元,去年同期為6550萬元;自營業務下產品銷售收入1.668億元,去年同期為2.473億元。財報顯示:公司累計服務的品牌數量由2019年6月30日的701個,增加至2020年6月30日的1186個。
如涵控股商業模式圖解
可見,如涵公司平臺模式已經成為公司發展的重要引擎,促進合作品牌以及平臺化服務收入的增長,更好提升毛利率和抗風險能力。
如涵控股CEO孫雷提出:肩腰部網紅優勢在於相較於頭部網紅價效比更高,相較於素人具有更穩定的粉絲基礎。此外他們分佈於各個垂直領域,對適合網際網路消費的主流類目形成全覆蓋。相比一兩個頭部網紅,批次孵化出具有專業性的肩部腰部網紅意義更大。
從如涵近期財報透露資訊來看,公司合作品牌以及平臺化服務收入增長明顯,靠的正是流量、品牌以及供應三鏈一體化的資源整合能力,提高匹配效率又降低交易成本,這種核心能力一經形成,將會大大提高行業的競爭壁壘,從業務模式和財務狀況來看,如涵是最具有潛力完成此舉的。
如涵控股紅人培訓照片
其實,與其說如涵控股是“網紅電商第一股”,不如說它是紅人機構的一個標杆企業。如今,2020年紅人經濟有望成為萬億級別的市場;可以說,看好如涵控股,就是看好網紅經濟。
回覆列表
中國“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控股(NASDAQ:RUHN)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交易,每ADS發行價為12.5美元,發售1000萬ADS。這隻個股的市值體量本身並不大,但是其背後的“網紅經濟”卻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首先要了解何為“網紅經濟”?“網紅”本身的概念涵蓋較廣,但是在我們說到“網紅經濟”時,主要指代的是營銷專業術語——關鍵意見領袖(KOL)。在營銷學上,KOL指的是,擁有更多、更準確的產品資訊,且為相關群體所接受或信任,並對該群體的購買行為有較大影響力的人。
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網紅都是KOL,一些網紅可能非常出名,但是他們不會對目標市場形成巨大市場,尤其是在某些細分市場可能無法引起消費互動。
從2013年至2017年,中國網際網路KOL經濟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181.5%,隨著消費習慣演變、自媒體發展、品牌商數字營銷支出增加、移動網際網路日益進步等因素的推動,2017年-2022年五年時間裡,中國KOL經濟預計仍然將以40%以上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速發展。
2017年,中國社交電商(包括社互動動和內容)的GMV在6099億元人民幣左右,預計到2022年這一數字將增至27826億元人民幣,年均複合增長率為35.5%。
值得注意的是,在“網紅經濟”這塊大蛋糕前,競爭實則異常激烈。抖音、小紅書、蘑菇街等平臺的崛起,催生了大量新生代網紅,2017年,當你還在驚訝於張大奕成為公眾眼中的“電商網紅第一人”僅僅用了兩年時間之時,被稱為“淘寶直播一姐”的薇婭2018全年已經創造了引導27億交易額的“奇蹟”。
2018年剛剛在美股敲響上市鐘的蘑菇街 (NYSE:MOGU)此前就是借“網紅經濟”勢頭,推出由達人生產的網紅穿搭、網紅直播等內容,受到廣泛關注。市場彼時戲言稱,蘑菇街是靠著6000萬小姐姐撐起的IPO。
此外,另一個受到關注的“網紅經濟”平臺就是小紅書,從2013年成立開始,小紅書就專注於做一手UGC內容沉澱,此後,林允、范冰冰等一批明星入駐,小紅書開啟了明星帶貨時代。
目前,小紅書擁有1億註冊使用者,2000萬月活,投資人中更是有阿里巴巴和騰訊這兩家中國網際網路巨頭。
而剛剛上市的如涵控股(RUHN)的模式跟小紅書和蘑菇街又有所不同,這家公司以服裝網紅電商起家,在簽下流量網紅張大奕後,2017年就進入淘寶雙十一銷售十強榜,銷售額突破1.7億元。隨後,公司瞄準網紅經濟這一巨大的蛋糕,採用“網紅+孵化器+供應鏈”的經營模式,投入大量資金孵化網紅,試圖創造下一個能帶貨的“張大奕”。
目前,如涵控股擁有頂級KOL、成長KOL、新興KOL不同等級的“網紅”共113餘人,1.484億粉絲、91個自營網店。
不過,從公司的IPO檔案看來,在2017財年、2018財年、2019財年前三季度,頂級KOL貢獻的GMV佔比分別為60.7%、65.2%、55.2%。其中2018財年、2019財年前三季度,頂級KOL有3名,張大奕排在首位,微博粉絲數比排名第二的大金多665萬。而除去如涵排名前十的KOL,剩下103名簽約網紅9個月貢獻的GMV約6.7億元。算下來,平均每人每月貢獻的GMV約72萬元。而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淘寶直播中的職業網紅有幾萬個,做的比較好的前十名網紅的月銷量在300-1000萬之間,所以如涵控股的這些100多個網紅實則只屬於小網紅。
從這一組資料來看,如涵控股總體業績對於單一網紅的依賴仍然較大,而且,如涵本身想要複製“張大奕”模式的想法,也值得推敲,畢竟,每一個超級網紅火爆的背後都具有偶發性,有運氣的成分,而這並不是可以量產的東西。
總體而言,中國的“網紅經濟”無疑是一個大蛋糕,但是背後的競爭之激烈,華爾街也是抱著觀望的態度的,蘑菇街在上市以後,股價累計下跌逾30%,而如涵控股在週三上市首日也暴跌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