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體談最前線
-
2 # 靜子體育
《足球解說大會》這檔節目確實挺火,目的也是遴選一些優秀的解說員,和《中國好聲音》是一個套路而已,裡面會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表演和博眼球。現在的這種綜藝節目都是這樣的套路而已,而節目中這個叫年大的解說員確實演的有點過頭了,又摟又抱又嚎叫的。
而向來被球迷稱為相聲解說的董路,看到楊毅的這個觀點之後,也在微博裡面公開進行了反駁,他和楊毅的觀點也是完全不同的,他認為解說和相聲雖然是兩個行業,但是都是服務於觀眾的,而相聲解說只是觀眾賦予的,自己更多的是讓觀眾快樂。
對於解說和相聲,靜子也發表一下自己的愚見,靜子認為董路和楊毅的爭論,還是起於那個解說員的問題,那個解說員是完全的用相聲解說了比賽,而且手裡拿著扇子這類東西,完全就是一副相聲的模式,這和董路的解說是完全不一樣的,董路只是在解說中加了一些笑話梗而已,只是一種搞笑的解說方式而已。
所以說相聲和解說是兩個行當,而董路的相聲解說只是球迷的一種說法,相聲和解說也沒有並存的必要,因為相聲的說學逗唱是解說所不具備的,而董路的解說只是解說的一種形式而已,這個也不用過度的解讀哈。
-
3 # 面朝大海看個球
穿個大褂說足球就是“相聲足球”麼?可以這麼說,但也不盡然,從本質上講足球、籃球、中超、NBA,相聲、評書都是娛樂產品,只要你水平高,觀眾待見,你怎麼雜糅都無所謂,觀眾認可你、覺得高興就行,郭德綱在節目裡說過一個京劇名家的故事
講這個目的,是為了說明你只要是有足夠的積澱、個人魅力,能夠征服大多數觀眾,你哪怕是吃著泡麵在那解說呢,那也是個人特色了,沒有那麼神聖!
我相信楊毅的出發點是好的,因為他第一句就說了:他是為小夥的熱愛而感動。因為楊毅不但是個知名的NBA解說,其評書功底也相當了得的,感興趣的可以聽聽他的“體育評書”《姚明傳》,能看得出他是下了一番工夫,也沒少去戲園子聽評書,估計聽得還是郭德綱。他本身也是有雜糅的,所以,他的說法可以看做一個個人角度的善意提醒,他有這資格。
而董路的迴應,也是一如既往的體現著其個人風格。較真、偏執、但又想表達活的通透的人生觀價值觀;喜歡以較大的惡意去揣測別人,從而站到對立面去分析和評論;喜歡列條目,反駁偏感性。但他卻是個敢想敢幹的勇者,誰都不是完美的,觀眾也不是因為完美喜歡你,所以保持住個人風格,畢竟還是有一批喜歡穿著大褂說足球的“董路粉”的。
你喜歡你的人努力,不必求全責備,那就是很通透的人生觀了。
-
4 # 美利堅的東與西
痛哭流涕,大喊我愛您——這肯定是節目組的安排,為了節目的效果而設計和打造的。甚至,包括相聲足球這樣的人選安排也都是根據導師的特點來挑選的,要不幹巴巴的哪兒來的話題?!這些都無可厚非,畢竟是節目的需要,就看你手法是否高明瞭。當然,你肯定明白,這手法略微低劣。
按照這樣的思路,楊毅轉發評論,然後董路再回復,你敢保證這不是節目組宣發的需求嗎?我只是說有這種可能哈,不敢下定論。對於相聲與解說能否並存,關鍵還是對這兩種“表演”形式的自我認知和理解的問題,從這個角度講,兩個人都沒毛病,特別是董路的回覆。
從來沒有相聲足球這樣的定義,這兩個從來都是獨立的行當,如果在解說當中加入一些相聲的手法,取得更好的效果,何樂不為?這裡所說的相聲手法,肯定是有偏差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說學逗唱,只是插科打諢抖一些包袱罷了。這跟相聲小品一樣,抖得好你就贏了,抖不好就會多少顯得有點彆扭,太過給人譁眾取寵的感覺。
當然,大家笑點高低不同,所以對這個譁眾取寵的判斷自然也就不同。其實,董路很善於鑽研,很用心,無論是報紙廣播時代、網路時代還是社交媒體時代,他都玩兒的挺好的。為什麼?個人認為他能抓住球迷的心,換句話說就是特別接地氣——畢竟,所謂的高階需求只是屬於少部分人——很多事情就是這樣,你贏得了大多數你就贏得了勝利。
解說與相聲並存?這個真沒誰對誰錯,董路楊毅之間也談不上互懟……如今的好多事,認真你就輸了,上套了!
回覆列表
事情源於新一期的《足球解說大會》,一名自稱做相聲足球的選手遇見自己的偶像董路激動的痛哭流涕,說相聲足球很難生存之類的話,這就是衝評委董路來的啊,就像好聲音裡選手唱評委的歌一樣。
這個微博讓著名的籃球解說員楊毅看到了,在微博上反駁了這個做法,認為解說是解說,相聲是相聲,解說是服務,不是表演,不要在解說里加曲藝。
不知諸位吃瓜群眾看到後有何感想,是楊毅說的在理還是董路分析的有道,解說與表演曲藝之間是天作之合還是牛馬不及,各有定論。在這裡說一下個人的愚見。
1、楊毅與董路互相理解錯了彼此的見解:楊毅針對節目中的“相聲足球”,董路以為是在指向他說實話,節目中這個“年大”真的太誇張了,相聲足球只是一種解說風格,並非一種特定的解說方法。這名選手的解說與之後的陳述直接將相聲足球歸結為一個大類,是不準確的。楊毅也是指這一點,認為他刻意的將相聲與足球解說結合在一起,是不倫不類的做法,是表演,不是解說。而深受這名選手愛戴的、“相聲足球的創始人”董路豈能默不作聲,他認為楊毅的說法是在影射他自己,故列出幾條理由反駁。董路的解說只是有相聲的風格,並非像這位選手這樣純以相聲代替解說。楊毅的所指並非董路,董路的反駁也與楊毅的說法不對口。
2、楊毅的說法有道理,這名選手不是在解說看過這名“年大”選手的解說後,確實是以相聲代替解說。就是說了一段相聲,還拿一扇子,活脫脫就是一個說相聲的啊,只不過相聲的內容是足球相關的,不能叫做解說。而董路的風格是解說中加入了相聲的一些東西,可謂解說為主,相聲為輔。而那位選手則是相聲為主,解說沒有。兩者有本質的區別。看比賽,解說幽默些確實會增添一些有趣的東西,但不能本末倒置,純為搞笑,而重點不在比賽本身上。
3、董路的迴應看似平和,實則暗諷董路的5條迴應看似十分平和,沒有過激的言論,實際上暗含很多的不服與諷刺。第一條中特別標明“國內著名籃球解說員”,就是暗諷楊毅是說籃球的,在足球裡瞎參合什麼勁,又不懂足球。不過董路的說法也很有道理,稱“足球相聲”只是個“形容”,這個說法很正確。但比賽中這個選手就不是形容了,就是說相聲了。董路的解說確實不只是在說相聲逗樂,更多的還是在關注比賽本質。
4、足球解說大會是好聲音的套路嗎不知道這個比賽是不是像好聲音一樣,是排練好的,是按照劇本表演的嗎?眾所周知好聲音的導師們都是根據導演的安排為誰轉身的,而足球大會似乎有這方面的嫌疑。就拿這名“年大”來說吧,可謂聲淚俱下,感天動地,就差沒說自己是個農民,自小父母雙亡這之類的話了。解說就好好解說,煽情不是這個節目的本質。
解說與相聲可以結合,但不能本末倒置,喧賓奪主,單純的把解說弄成相聲表演,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