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油瓶侃歷史

    小油瓶認為,如果真的犯了皇上的逆鱗,君要你死你就只有死路一條,十個免死金牌也救不了你,就算不直接殺你,也能有一萬種方法間接搞死你!

    上下五千年,璀璨又悠久的中國歷史中,免死金牌就是中國古代歷史中出現的皇帝犒賞功臣、重臣的一道獨有的特權憑證,最早稱為丹書鐵券-用硃砂寫在鐵質的憑證上,為了防止假冒,還得將鐵劵從中間剖開,朝廷和大臣各存一半,還得將丹書鐵券藏在用石頭建成的宗廟裡,一方面是有效保證鐵券的安全,另一方面顯得對它的珍重。

    那麼丹書鐵券上到底寫了什麼呢?

    漢高祖劉邦能一統天下,離不開一幫兄弟、良將能臣的支援,為了籠絡開國功臣們,創造性的頒給功臣們“榮譽證書”-丹書鐵券作為獎勵,在統一過程中,劉邦陸陸續續分封了七個異性諸侯王,分別是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韓王信,還給他們每個人發了一份丹書鐵券。

    劉邦建立漢王朝後,“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制禮儀;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於宗廟”。

    但是這些最早的丹書鐵券,僅僅是一種加官進爵封侯的憑證,沒有免死的話語和記錄。

    直到到了南北朝時期,丹書鐵券開始有了免死的許可權,早期的鐵券免死次數大多在3次以下,從北魏到唐代,免死次數不斷增加,唐代後期,連受賜鐵券的功臣的子孫也可以憑藉鐵券免死1-3次。

    中國現在仍現存於世的文物丹書鐵券,就是唐代的錢鏐鐵券,唐昭宗因錢鏐平叛有功賜予他的,由於唐家子孫妥善保管,才能傳承至今。

    《輟耕錄》記載唐賜吳越王錢鏐的鐵卷,形狀宛如瓦,高尺餘,闊三尺許,卷詞黃金鑲嵌。誓詞有所封的爵銜,官職及受封的功績等,另刻有“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

    錢鏐鐵券清晰的記載了,錢鏐受的賞賜,官職和他的功績,可以饒恕被賜者9次死罪,子孫三次死罪,如果平常犯了法,也不能加以刑法。

    到了宋朝的時候,趙匡胤黃袍加身,做了皇帝,為了安撫柴家,就賜給了柴氏丹書鐵券,水滸傳描寫的小旋風柴進家的丹書鐵券就是依據於此。

    到了明代,朱元璋效法唐朝,也對曾經一起打天下的功臣進行了賞賜,一些位高權重之人,還被賜予了丹書鐵券,明代的沈德符《野荻編》中記載,丹書鐵券上寫著

    所謂免死,除謀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然免後革爵革薪,不許仍故封,但貸其命耳

    只要不是謀反大罪,一切死刑就可以免除,但是依舊還得免去官職、待遇,只是留條命而已。

    那麼手持免死的丹書鐵券真的能免死嗎?

    先說漢高祖劉邦,前面講過了劉邦分封了7個諸侯王,還賜給他們丹書鐵券,後來劉邦坐穩了皇位後,就開始著手收拾在漢朝這7個諸侯王,最後七個人被劉邦殺了5個,還有兩個沒被劉邦殺,是因為趙王張耳和長沙王吳芮死得早,劉邦還沒有來得及下手,他們就死了。

    再說朱元璋,朱元璋建國後,也是大肆封賞,不僅賜爵,還有高官厚祿,為了打消功臣的顧慮,還給他們頒發丹書鐵券,只要不造反,不但本人可以免死連子孫也可以免死3次。

    那麼這34位功臣都得到善終了嗎?答案是除了14名病死的功臣外,其他的先後都收到了朱元璋的死亡判決單,當然所有的罪名都是一條,全部都是謀反。

    你到底是不是謀反,用現在的話說,最終解釋權由皇帝說了算,說你是謀反你就是謀反。

    所以小油瓶認為丹書鐵券免死金牌並不能真正的免死,如果皇帝想讓你死,你絕對活不了。

    伴君如伴虎啊,還是做個平常人最好!

  • 2 # 野木曦宸

    不能,其實這只不過是皇帝的一種政治手段罷了,為了安撫功臣、重臣而已,最後還是也莫須有的罪名殺掉,拿出免死金牌也沒有作用,天下是皇帝的,他說了算,其他朝臣也不敢求情,他們也沒有辦法,畢竟讓皇帝不愉快不是什麼好事,只有忍氣吞聲。從漢朝到明朝凡是擁有“丹書鐵券”的有誰能善終,所以到清朝就把免死金牌廢止了,說白了所謂的“免死金牌”和“催命符”沒有區別。

  • 3 # 昊哥愛音樂

    題主說到“免死金牌”那麼我就說說它的發展史。“免死金牌”又稱“丹書鐵券”,中國古代一些帝王為了犒勞籠絡重臣貴戚,會頒發一種“鐵券”,在上面以文字註明,可讓被賜予者獲得一些優待或減免減輕刑罰——民間稱之為“免死金牌”,官名叫做“丹書鐵券”,鐵券是鐵製的,外形如筒瓦狀、覆瓦狀,鐵券上的詞句最初是用丹砂填字,稱為“丹書鐵券”,也可稱為“丹書鐵契”。到南朝梁時,用銀粉填字,稱為“銀券”。隋朝時用金砂填字,稱為“金券”。鐵券鐫刻的內容包括四個方面:一、賜券的日期,賜予物件的姓名、官爵、邑地;二、記載被賜者的功勳業績;三、皇帝給被賜者的特權,比如說免死等;四、皇帝的誓言。持有鐵券的功臣和他的後代,可以享受皇帝所賜的這種特權。“丹書鐵券”始發於漢朝,漢太祖劉邦在建立漢朝之初為了鞏固地位,籠絡大臣,於是就頒發了許多“丹書鐵券”,那時的“丹書鐵券”還沒有免死這一說,只是記載了受券者對王室的一些功績以及可以享受的一些特權。隨著時間演變,丹書鐵券代表的含義越來越重要,到了南北朝的時候,第一次擁有了免死的特權,這個鐵券的意義就更加重要了,鐵券上明確寫著本人可以免死九次,子孫免死三次。但是本質上,它也只是皇帝控制大臣們的一種方式。到了明朝,大功臣李善長因對明朝的建立立了大功,所以朱元璋為他頒發了免死金牌。但是李善長聰明,深知鳥盡弓藏,於是稱病告老還鄉得以善終。其實在古代“免死金牌”只是一個擺設,如果你是犯了謀反的大罪或者是觸犯了皇帝的逆鱗,皇帝讓你三更死你絕對活不到五更,所以說這“免死金牌”只不過是籠絡大臣的一種手段,這最終解釋權還是歸皇帝所有的。

  • 4 # 黑眼歷史觀

    惹的事太大的話,明面上可以,暗地裡不行,而且謀反不包括其中。

    免死金牌是民間的叫法,宋代官方都叫“丹書鐵券”或“金書鐵券”。明代張繆獲得的丹書鐵券上就有“謀反除外”的說明。

    比如明朝朱元璋時期,有丹書鐵券的人很多,不過有明文規定,獲得者免死9次,獲得者後代免死三次。洪武四大案中,20多人拿出丹書鐵券,但是最後給他們安上謀反的罪名,照砍不誤。

    還有一個案件,說的是一個有丹書鐵券的大臣後代,做得太過分,觸犯了死刑的罪,民生怨載,但是大臣有丹書鐵券免了一死。皇帝就命令把大臣後代押送至京城再說。結果報告路上被土匪襲擊,也就只要有大臣後代被殺。

    所以說,不要以為有了丹書鐵券就囂張,皇帝想讓誰死,有很多方法繞開丹書鐵券的。

  • 5 # 語文360

    大赦是古代帝王的一種“施恩”,但對於大赦的物件也是有一定的限制。

    “十惡不赦”是十種遇赦不赦的、在封建王朝看來極其惡劣的犯罪情形。

    大赦對於謀反作亂等嚴重危害皇權統治的犯罪行為都是不予赦免的。

    “十惡”最早出現在《北齊律》,隋朝的《開皇律》確立十惡制度,唐朝以後的法律基本沿襲了《開皇律》中的十惡制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工傷認定了還需多少時間才能夠搞工傷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