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從前1那些事兒

    不應該,如果他不帶頭自殺,也不會有之後的百多個墨家弟子跟著自殺。

    當然,墨家的衰退還是得歸咎於孟勝身上。他沒有考慮到他的弟子們。

  • 2 # 小夢歷史書

    徐弱乃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墨家子弟,其人為墨家鉅子孟勝的弟子,死於陽城。

    《呂氏春秋·上德篇》中有記載:

    墨者鉅子孟勝,善荊之陽城君。陽城君令守於國,毀璜以為符,約曰:“符合聽之。”荊王薨,群臣攻吳起,兵於喪所,陽城君與焉。荊罪之,陽城君走。荊收其國。孟勝曰:“受人之國,與之有符。今不見符,而力不能禁,不能死,不可。”其弟子徐弱諫孟勝曰:“死而有益陽城君,死之可矣;無益也,而絕墨者於世,不可。”孟勝曰:“不然。吾於陽城君也,非師則友也,非友則臣也。不死,自今以來,求嚴師必不於墨者矣,求賢友必不於墨者矣,求良臣必不於墨者矣。死之,所以行墨者之義而繼其業者也。我將屬鉅子於宋之田襄子。田襄子,賢者也,何患墨者之絕世也?”

    徐弱曰:“若夫子之言,弱請先死以除路。”還歿頭前於孟勝。因使二人傳鉅子於田襄子。孟勝死,弟子死之者百八十。三人以致令於田襄子,欲反死孟勝於荊,田襄子止之曰:“孟子已傳鉅子於我矣,當聽。”遂反死之。

    墨者以為不聽鉅子不察。嚴罰厚賞,不足以致此。今世之言治,多以嚴罰厚賞,此上世之若客也。

    譯文:

    孟勝是戰國前期的墨家鉅子,當時他是楚國貴族陽城君的好友。

    一次,陽城君外出,命孟勝防守他的封地,並將一個璜分成兩半當做兵符,將璜的一半交給孟勝並吩咐他“符合聽之”。

    不久,楚悼王去世。之前許多嫉妒名將吳起的大臣群起作亂,吳起沒辦法故意伏在楚悼王遺體上,被弓箭射死,但有些箭也因此射中了楚悼王的遺體。在楚國,毀壞王屍是大罪,夷三族。陽城君也參與其中,因此被迫逃亡。

    新即位的楚肅王要收回陽城君的封地,於是派兵前來。孟勝認為“ 受人之國,與之有符。今不見符,而力不能禁,不能死,不可。 ”。他的弟子徐弱就勸諫孟勝,認為:“ 死而有益陽城君,死之可矣;無益也,而絕墨者於世,不可 。”

    孟勝不同意徐弱的觀點:“ 吾於陽城君也,非師則友也,非友則臣也。不死,自今以來,求嚴師必不於墨者矣,求賢友必不於墨者矣,求良臣必不於墨者矣。死之,所以行墨者之義而繼其業者也 。”然後將鉅子之位託付給了宋國名賢田襄子。徐弱聽了鉅子孟勝的話以後,表示贊同說:“ 弱請先死以除路。”然後背過身拔劍自刎。這一戰,城內的墨家弟子大多數都隨孟勝一起殉死了。只有三個人被派去為田襄子傳達命令的人倖免了。這三個人將孟勝的命令報給田襄子後,又要返回楚國殉死, 田襄子勸阻說:“孟子已傳鉅子於我矣,當聽。”但是這三個人仍然返回楚國追隨孟勝了。

    孟勝遵守對陽城君的承諾,以生命的代價維護墨家的信譽與尊嚴。眾弟子也隨之取義,無負當時墨家的紀律嚴明。但是孟勝為了陽城君的一人之諾,確使墨家上下眾多人喪命,有不符墨家“兼愛”之嫌。種種跡象表明徐弱的死是因為封建的思想原因,在當今的年代我認為他不應該自刎。甚至如果他不自刎,墨家或許還會留存一段時期,不會在之後就消失在歷史的舞臺上,僅存有幾個支脈子弟,久而斷了傳承!

  • 3 # 雜家史

     面對前來沒收陽城君封邑的楚國大軍,與陽城君約定過要守衛城池的孟勝,做出了率領弟子殉城死戰的決定。   “倘若我們戰死而能夠有益於陽城君,那可以死;但我們就算戰死也改變不了任何東西,因此而使得墨者滅亡,我不能同意。”一位名叫徐弱的弟子向孟勝進諫。然而,孟勝卻做出了這樣的回答:   聽完鉅子的話,徐弱說:“正如老師所言。既然如此,請讓徐弱先死,為老師在黃泉開道吧!”   孟勝以下總計一百八十名墨者,就在這悲壯的一戰中全部戰死。兩名弟子前往宋國,代表孟勝把鉅子之位傳給了田襄子,之後這兩人也追隨孟勝自殺身死。(摘自《墨者興衰錄》)   如果這段歷史記錄是真實的,希望今人能夠從孟勝的身上吸取到寶貴的經驗,正視這一百八十餘名墨者的死;也是避免悲劇再次發生的同時進一步瞭解墨家思想。   一、孟勝並沒有很好繼承墨子思想   孟勝更多繼承的是墨家門戶,而非墨家思想。雖然孟勝講信講義,但是他卻不能以墨家思想來考慮這件事情,做到大取。   “斷指以存腕,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害之中取小也,非取害也,取利也。其所取者,人之所執也。遇盜人,而斷指以免身,利也;其遇盜人,害也。斷指與斷腕,利於天下相若,無擇也。死生利若,一無擇也。殺一人以存天下,非殺一人以利天下也;殺己以存天下,是殺己以利天下。於事為之中而權輕重之謂求。求為之,非也。害之中取小,求為義,非為義也。”(《墨子-耕柱》)   孟勝明明知道自己的弟子會追隨戰死(即使不知道,徐弱也已經表態了),卻未曾想到隨同自己戰死的墨家弟子就同斷指後的斷腕一般。在這種情況下依然選擇自己守諾而死,孟勝或許忘記了一件事情,難道他對他的弟子就沒有信諾嗎?對弟子們“改變不了任何東西”的死亡熟視無睹,難道不是“殺百人以存天下”?背棄墨家思想中“兼愛”“大取”“節葬”、背棄了墨家珍視生命的部分,難道不是對墨家弟子莫大的失信嗎?孟勝過於重視對陽城君那充滿感情色彩的諾言,使他忘記了生命的重視。守住了對一人之信,失掉了對所有弟子之信,取小諾而失大信。墨子似乎很早就預見到這種情況,“必去六闢,必去喜,去怒、去樂、去悲、去愛,而用仁義。”(《墨子-貴義》)。孟勝啊孟勝,在你的心中,愛與惡還是戰勝了仁與義啊!

  • 4 # 煮酒ltx

    墨家鉅子孟勝的弟子徐弱,和師父一同替楚國陽城君守城,陽城君曾講一塊璜分為兩半,交代孟勝曰璜合二為一城可以交出來。陽城君因一件吳起案,被楚王問罪,陽城君逃走,楚王無法使璜合二為一,無法得到城,前去索城,孟勝則帶領弟子守城,最終守城不果,徐弱勸諫師父離開,孟勝卻說守城不力應自刎,墨家可交付田襄子,徐弱聽後在師父之前自殺!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很難理解這種做法,因為這座城市的主人已經逃走,而且勢單力薄,沒必要拿雞蛋碰石頭,孟勝等人完全可以交出城,一走了之,相信也沒有太多人會責怪他們。

    但是當我們站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來考慮這件事就可以理解這件事了,當徐弱向孟勝建議離開時,孟勝說到如果現在離開,以後就會有人說我們墨家背信棄義,不再信任我們,而我們今天英勇犧牲,則會有更多的人信服我們墨家,而且我已經找到了墨家的繼承人——宋國的田襄子,所以我死而無憾。徐弱聽後師父的話,可能為自己的勸諫趕到羞愧,也可能是為自己師父的這種精神所折服,於是自殺在師父之前。

  • 5 # 誠實丶

    徐若墨家子弟,乃是東周末年戰國時期的人物,孟勝的弟子,其若乃春秋戰國時期的墨家子弟,其人為墨家鉅子孟勝的弟子,死於陽城

  • 6 # 光源之翼

    我覺得不應該自刎,徐弱捨生取義,青史留名,真正的做到了捨生取義,在當時的環境下,他如果不選擇赴死,那麼只能選擇死戰或者苟活於世,

    也可以活著不用走到這一步,徐弱不是怕死之人,也有墨家的傳承名譽的成份,徐弱是一個墨者。古人的智慧和這種精神。現代人是無法用語言來說清楚的,

    只能是默默的佩服和驚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醫生在高鐵上救人,被索要求出示醫師證,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