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名博中醫養生漫談
-
2 # 益生道啟遠
我們經常聽到溼氣重這個詞,好多人根據溼氣的症狀跟自身對比,發現有符合的。然後就開始找各種祛溼的辦法,食療的,藥物的,保健的,只要聽說能祛溼,就想試試,結果折騰挺長時間,也沒見到什麼效果。肥胖臃腫,大便糖秸,舌苔百膩,這些溼氣症狀依然存在。
如果我們想把體內的溼氣祛除掉,首先要弄清楚溼氣是怎麼來的?
1、 外感溼邪:長期處在潮溼的環境中,溼氣就很容易進入到我們的身體。
2、 營衛失和:這就是我們前天說過的,風寒溼如果進入到我們的身體中提到過。
3、 水谷精微:我們平時吃的食物中就含有溼,但是這個溼起到的是一個潤的作用,並不會成為溼邪,或者成為溼毒。只有在脾腎陽虛的情況下,才會出現溼氣積累,進而影響到脾的運化能力,然後導致溼邪長期堆積,最終形成痰溼。
也就是說,溼氣在少量的時候是有益的,過量了,就對身體造成危害了。
4、 脾腎陽虛:脾腎的陽氣不能蒸騰,氣化過多的溼氣,就會停留在脾,形成溼邪困脾,影響脾的正常運化功能。
5、 長夏失養:首先要了解長夏的時間,現在關於長夏的時間有各種說法,我們按照黃帝內經中的說法《素問·太陰陽明論》:“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獨主於時也。也就是每個季節的最後18天屬長夏。同時四季養生規律: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四季養脾。長夏如果脾失去滋養,就會導致溼氣趁虛而入,最後在脾內堆積。
溼氣跟其他五種邪氣組合:風溼,寒溼,暑溼,燥溼,溼熱。六淫單獨一種並不可怕,可怕的就是互相組合。阻塞經絡,傷及臟腑。最終影響身體的體質改變。
生活習慣
1、現在大汗之後,吹空調,大汗後洗澡的,都會導致溼氣在體內無法排出,最終堆積在脾中。
2、平時冷飲過多。
3、甜食過多,飲食油膩過大,偏食,三餐不規律。
4、憂思過重。
溼氣重會引起哪些症狀?
1、溼在體表:怕冷發熱,身體痠疼,頭疼,頭重,身體沉重,口淡,精神木訥
2、溼在經絡:四肢沉重,痠疼,筋短。
3、溼在筋骨:關節疼痛腫脹,四肢沉重無力,有麻木感,活動不方便。
4、溼在脾臟:頭沉像帶個棉帽,頭疼頭暈,目眩,聽力減退,嗜睡。性功能減退。
如何祛除體內多餘溼氣?
調治方向:溫脾腎陽——調和營衛,補宗氣——疏通經絡,穴位。
生活習慣:
1、少吃鹹的,甜的,油膩的
2、早上吃一片鮮姜
3、飲食以清淡為主。
4、避免潮溼的環境。
食療法:
1.馬齒莧綠豆湯
新鮮馬齒莧120g(或幹品60g),綠豆60g。將上述原料加水適量,煎湯500ml。每日1~2次,連服2~3周。
本品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作用,對溼熱蘊結型大腸癌患者適用,但對脾虛洩瀉者不宜。
2.赤小豆薏米湯
赤小豆50g、大米50g、生薏米30g。(薏米需要幹炒一下)先將赤小豆浸透,然後將炒乾的薏米放進去用文火煮爛,煮成粥,加糖服食。
3.豆花煎雞蛋
扁豆花30克,雞蛋2個,鹽少許。將雞蛋去殼打入碗中與扁豆花拌勻,鍋內下油煎炒,鹽末少許。
4.泥鰍燉豆腐
泥鰍500g、豆腐250g。將泥鰍去腮、內臟,洗淨後放鍋中加食鹽少許,水適量,清燉至五成熟,加入豆腐250g,再燉至魚熟爛即可,吃魚和豆腐,喝湯。分次服之。
5.紅花糖水
共花3g、益母草15g、紅糖適量。先煎紅花、益母草,去渣取汁50ml,加入紅糖兌服。
中醫方劑:(不建議使用,要根據個人身體情況選擇)
三子養親湯:用炒萊菔籽、炒白芥子、炒蘇子(中藥店都能買到)打粉沖服。
五苓散:豬苓、茯苓、澤瀉、白朮、桂枝。打成粉,每次6-10g沖水服用。
穴位按摩法:均採用洩法,快速用力按,快速抬起,頻率要快。
膀胱經:
委中穴:平時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撥動或者敲打5-10分鐘至淤斑痧點顯出,且不少於36下,每1-2周拍打1次。忌針刺和艾灸。
承山穴:相當於紅豆薏米粥。如果溼氣重輕按就有酸脹感,保持酸脹感的力度,按到身體感覺發熱為止。
大腸經:
曲池穴:每週拍打或按揉1-2次,每次5分鐘左右。
心經:
極泉穴:按揉或撥動,一般不少於36下,最少1天2次
脾經:
陰陵泉穴:每天要用手指按揉這裡,以點按為主,每次按摩3-5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
大橫穴::用兩指同時點按左右兩側的大橫穴,持續3-5分鐘;或用手掌以順時針的方向摸腹20-30圈。
胃經:
足三里穴:每天按壓足三里穴5-10分鐘,注意每次按壓要使足三里穴有酸脹、發熱的感覺;
豐隆穴:垂直用力,向下按壓,邊按邊揉,持續5-10分鐘為宜。
養生法:
八段錦中的調理脾胃需單舉。這個一般堅持練半個月,就能見到效果。
-
3 # 奇妙的本草
中醫祛溼還有一個方法推薦,也就是雞骨草煲湯。當前正值雨水充足的夏天,也正是食用雞骨草的季節。雞骨草又名黃食草、大黃草,最早見於《嶺南採藥錄》。雞骨草味甘苦,性涼,有清熱利溼、舒肝止痛、活血散瘀之效,是兩廣地區常用的食療材料。在夏天用雞骨草煲湯,對溼氣重的人群而言,可以起到一定的祛溼效果。
回覆列表
現在很多人由於生活習慣不規律,過食油甘肥膩,工作壓力大,缺少運動等原因,導致體內溼氣過重,覺得睏倦、身體四肢沉重。下面講一下溼氣重如何調理。
1.拔罐療法。這種傳統辦法簡單易行,可以逐寒祛溼、疏通經絡,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很適合在家中自我調理以祛除溼氣。
2.適當鍛鍊,越懶越要運動。體內溼氣重會導致四肢睏倦,不願意活動,而事實上這種人適當鍛鍊後身睏乏力會減輕,溼氣也會減少。運動方式可以採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迴圈,增加水分代謝。
3.食療。有一些藥食兩用的食物,比如山藥,薏米,紅豆,南瓜,白扁豆,等,都具利溼的作用玩,建議適當配伍應用。
4避免環境潮溼。俗話說人與天地相參。環境潮溼也會加重體內溼氣。做到不要直接睡地板。潮溼下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穿潮溼未乾的衣服。水分攝取要適量。
5.不吃生冷、甜膩食物。中醫認為脾胃主溼,在溼氣重的人不要吃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冷飲,生冷食物,剩飯剩菜。不吃甜食,以防“滋膩礙胃”,不要喝酒。
6.多用蔥、姜、蒜。這些都味辛,可以化溼氣。有著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