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之育之
-
2 # 兔哥哨位
兔哥回答,二戰時期日本海軍主要的作戰對手是美國。二戰中日本坦克對比日本海軍空軍表現。日本偷襲“珍珠港”迫使美國對日宣戰,至此兩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海空大戰,讓日本沒想到的是,美國除了當時強大的海空力量外,其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更是擁有強大的生產底蘊,各種艦船飛機越打越多。(上圖97式)反觀小日本由於地處島國,資源潰乏,加之戰時的封鎖,僅管小日本動員全國之力,老少娘兒們齊上陣,玩命造軍艦。但遠遠滿足不了戰爭的損耗,戰艦飛機越打越少。至“中途島海戰”日本徹底被打殘,逐漸敗落。當然日本海空軍也給美國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美軍坦克上駝這日本94式豆坦克,下圖)小日本海軍空軍的實力及損失情況。、日本海軍戰爭期間擁有戰艦637艘、日本戰敗時只剩下168艘。岸基航空部隊飛機1469架,艦載飛機730架,加上戰時生產的超過30000架飛機,損失達26285架。包括將帥在內300多將帥斃命。日本海軍在戰爭期間戰死者合計達40多萬人。太平洋海戰損失各型艦船183艘,飛機超過一萬多架。美國海軍方面的損失情況。美軍艦船損失105艘左右。飛機損失約8000架左右。太平洋海戰的失敗,日本戰時生產能力遠不及美國,先進技術的應用也明顯落後於美國。在看看二戰日本陸軍裝甲部隊的情況,日本人小,坦克也不大,和當時的歐美國家的坦克比根本就上不了檯面。無論是機動性,裝甲防護,還是火力都落後於同時代的歐美國家。特別是在裝甲兵的使用理念上也很有限。日本除了“諾門坎”和蘇軍的戰鬥中坦克使用量大一點,沒有特別大的坦克戰。日本主要是對付像中國及印度之那這些無重兵器的國家,以強欺弱。在中國及東南亞戰場上日本的坦克部隊廣泛使用。無法和在同一戰場的美國坦克相比,特別是中後期,始終處於被美國佬吊打的份。小日本二戰時期使用的部分坦克情況。。(1),94式(豆)輕型坦克。這個坦克重3噸多,裝一挺機槍,兩個人,車長兼機槍手,後期也有裝37毫米炮的,效果不好。(2).97式中戰車,別名(奇哈),(下圖97改)(下圖97原型)這是日本裝備的主力坦克,數量最多,共生產了2000多輛。重15噸,一門57毫米短身管炮(3),一式(奇黑),17噸多,47毫米炮,生產約500多輛。(4),三式(奇努),不到19噸,裝一門75毫米炮,約生產了60多輛。(5)四式(奇扎),這個利害,重30噸,75毫米炮,只生產了6輛。(6)五式(奇裡)重量再次增加,達到了35噸,炮沒變75毫米,數量若干。從上面可以看出,日本坦克的效能,從四式(奇扎)開始坦克重量有所增加,接近歐美坦克,火炮也不弱,裝甲防護提高,但產量有限,這是戰時日軍普遍的規律,後勁不足。(下圖日軍主力97改)也是日軍失敗的重要原因,日軍地處彈丸之地,卻抱著“螞蟻吃大象”的野心,侵略它國,自取滅亡,完全是咎由自取。
-
3 # 搞機小當家
大的來分,二戰中日本和蘇聯只有兩次坦克大戰。 一次是1930年代中蒙邊境的戰役,前後相隔幾年,發生兩場,主要是後一場大戰,日方叫張鼓峰戰役,就是在大戰前,日本向北方戰略進攻的試探,出動了5萬多人,共計兩個甲種師團,包括幾百輛坦克。目的就是試探看蘇聯能不能打。 當時斯大林很清楚這點,雖然面對的是希特勒,但絕對不敢對日本掉以輕心,所以向遠東緊急調集了3-4個步兵師,兩個裝甲師,近200架飛機,一共上千輛T-34(前身)坦克,雙方血戰十幾天,擊斃日軍一萬多人,師團長也被擊斃,日軍被打痛了,雖然認為是奇恥大辱,但從此再也不敢向蘇聯動手。 直到今天,都怕蘇聯。 一次是1945年8月7日,蘇聯對日宣戰,那時候德國已經投降,蘇聯為了搶奪亞洲遠東的勝利果實,緊急從歐洲戰場掉頭回運的一百五十萬蘇軍,超過3000輛坦克,1500架飛機,向盤踞在中國東北的70萬日本關東軍發起戰略一擊。 當時日本關東軍早已不是開戰時的精銳之師,大多是日本年輕新兵、南韓人、華人壯丁,戰鬥力很差,裝備也早就不行了,日軍裝甲車的鋼板薄得很,甚至擋不住蘇軍重機槍的掃射,在百萬蘇軍摧枯拉朽的全面洪水般進攻時,一次一個連乘坐軍卡追擊的蘇軍,截住了一隊快速逃跑的日軍裝甲車,雙方開火對射,蘇軍重機槍班一陣狂風暴雨的猛烈掃射後,日軍5輛裝甲車有4輛被打成篩子,裡面的乘員直接被掃死。 蘇軍T-34坦克那時已經經過和威震歐洲戰場的德軍虎式-I坦克的慘烈決戰洗禮,極其強悍,無論火力、裝甲厚度、行軍速度,還有經驗豐富的老兵,都絕對不是這時的關東軍能打上三個回合的,70萬關東軍的800多輛裝甲車和坦克,在被T-34一炮一輛幹掉一部分後,剩下的不是撤入日軍洞庫工事當炮臺用,就是缺油被繳獲,後來被蘇軍放入軍火倉庫,被緊急北上搶奪東北地盤的八 *一 *軍隊收繳,參加了後來的解放戰爭。
-
4 # 軍武最前哨
客觀而言,由於日本受戰爭思維和作戰環境的影響,包括坦克在內的裝甲部隊受重視程度相比德國要遜色很多!儘管日本在戰爭期間也生產了大量的坦克和戰車,但基本都已便於運輸的輕型為主。
1939年日蘇爆發諾門罕戰役時,日軍的坦克還是以輕型九五式為主。對比蘇軍的BT-7坦克,無論是在火力還是速度上都處於劣勢。這種差距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日本改進或者研發新式坦克。
比如九八式輕型坦克,因為採用了合金裝甲,所以防護能力要比之前的九五式強;但同樣造價也很高,所以日本僅生產了113餘輛九八式。而且它的作戰定位也並非叢集衝鋒,而是以引導和掩護步兵為主;但這型坦克卻始終沒有海外作戰的記錄。
如果要選出日軍在二戰中最出色的一型坦克,恐怕非九七式中型坦克莫屬。該坦克研發於1937年,並且服役後曾多次參與對中國、東南亞以及太平洋的戰爭。
雖然九七式被日軍稱之為“中型”,但它的戰鬥全重僅為15噸左右,如果按照蘇、德等國的標準,只能劃分到輕型坦克的陣營。該坦克的最大時速只有38公里,甚至不及九五式和九八式。
但九七式在火力和防護效能上卻要優於前兩款。其採用的都是鋼質裝甲,最厚處有25毫米;對比同為中型的德國五號坦克,其裝甲最厚處要達100毫米,這也間接的證明了德國對於坦克的重視程度遠高於日本。
火力配置方面,九七式的主炮是一門57毫米短管炮,具備發射穿甲彈和榴彈的功能,一次性可攜帶80枚榴彈和40枚穿甲彈。而穿甲彈的初速度為420米每秒。我們還是以五號坦克為參考:主炮口徑要比九五式大18毫米,初速度更是達到了1120米每秒。
九七式的效能雖然不及德國坦克,但其戰爭經驗也十分豐富;最早是出現在諾門罕戰役中,但僅有四輛參戰。它和九七改被廣泛投入戰場也已是1942年底及以後,雖然效能有所提升,但大多數時候的作戰定位仍是步兵推進的“厚盾”。
回覆列表
日軍坦克,向先進坦克,學得太慢,學得太爛。
被美俄吊打。
二戰時的日本甲裝部隊,就是個笑話的存在。
不堪大用,麻煩不少。
在國軍面前尚能耀武揚威。
在軍事大國前,毫無威力。
故,日本人也不願意談二戰時的日軍裝甲部隊。
談了心酸,談了傷心,談了丟臉。
#凌遠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