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俊俊電影

    去年,一部國內外都叫好又叫座的優秀商業電影《天才槍手》上映,在網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一篇是介紹,但是我覺得並不滿意,

    於是寫了另一篇,解讀細節。

    當時是拿到了最高贊,後來有人抄襲我上了豆瓣熱門,我維權後也成了豆瓣最高贊之一。

    一直到後來一個角度清奇的大哥,不講電影,只是科普十六進位制記憶法拿了一萬贊,很厲害。現在我那個答案知乎是7000個贊。

    (今天這篇,要結合知乎那篇原影評,以及電影一起看)

    但是,其實我一直對那個答案不滿意。

    主要是因為我自認為電影的表象都被我觀察到了,但有一個地方,我雖然心裡清楚,卻沒想明白要怎麼表達。

    鏡子

    那個地方就是,網上小部分觀眾,對女主角小琳,評價不好。覺得這個角色,有點婊。

    我覺得這是一個誤會,是對電影理解的不夠深刻。

    下面我詳細解讀一下。然後再講乾貨。

    大部分觀眾不喜歡琳,是這麼想的:

    為什麼要作弊是你,慫恿班克犯規的也是你,最後洗白的也是你??

    其實,琳不是婊,她只是和班克一樣,在成長罷了。

    雖然是天才,卻也是小孩子。

    她的內心和態度,一直都在變化。

    一開始作弊只是出於友情,以及對老師開小灶的義憤填膺。

    後來決定有組織的作弊,一開始是拒絕的,但是因為聽說學校瞎收費,又天真的覺得不公平。

    這時候她內心像是俠盜一般,挑戰所謂的潛規則。

    再後來和校長公然對抗,被父親指責,雖然沒有徹底醒悟成熟,卻改變了心意。拒絕了再幫閨蜜作弊。

    再後來,突然想到一個絕妙的作弊方法,於是拉班克入夥,想要搞一波大的,

    鏡子

    如果成功了以後,

    有錢又有學校上,【從明天開始,世界由我們說了算】

    世界不可能由聰明人說了算的,其實從這個不成熟的心思,就可以看出小琳骨子裡是理想主義者。

    再後來,富二代坑班克逼上梁山的事情曝光,小琳又決定不作弊了,因為她沒想到真相會這麼黑暗,班克的獎學金就這樣被自私的富二代毀了。

    她後悔,她不值。

    反而是班克回來找她說,要堅持繼續做下去,不然連錢都沒有。

    小琳這個時候基本上可以說是為了班克在做,在維持理想的夢。

    最終,夢破碎了,班克徹底黑化了,愛情也死了,她眼睜睜的看著這場鬧劇,終於成熟了,下了決心,

    要實現理想,放棄出國或是深造,投案自首,並且選擇成為一個老師。

    鏡子

    大家可以看到,這個角色,不是簡簡單單一個婊字就可以形容的,她雖然聰明,卻也涉世未深。雖然會在學費上討價還價來貼補爸爸,但是骨子裡都是理想化的東西,最終的選擇也是非常理想崇高的改善教育。

    因為現實太殘酷,理想總是破滅,所以她一直都在掙扎。

    我的朋友也寫了個回答,就是專門從人物道義的轉變來寫的。

    只不過,導演對她的掙扎和內心戲,都是很剋制的,暗示的,用鏡子來表達內心的變化。

    而她的外表,是除了在自己父親面前,絕對不露出軟弱的,是很強硬的。屬於外冷內熱型。連撩漢都是點到為止。

    所以,大家都會忽視了,這其實也只是一個17歲的孩子,一個單親家庭,苦苦掙扎的窮人,一個心懷善良和理想的天真學生。

    所以一部分觀眾才會誤會,覺得不喜歡她。

    因為班克的轉變,是非常大的,非常有衝擊力的,從一塵不染,到跌落谷底徹底黑化。

    所以觀眾反而非常容易理解班克,卻不理解小琳。

    你可以不喜歡,但你不可以不理解。這樣不好。

    這個問題,內容大概就是這樣,但是這樣寫,真的太長了。太囉嗦了。

    我覺得,這樣想的觀眾,應該是沒能理解導演對這個角色的刻畫,應該是誤會。

    如果我解讀清楚了,誤會就能消除。但是我當時一直沒想到如何明確的表達。

    所以只好退而其次,在文章裡含沙射影的說,導演對女主的刻畫,以及對主題的昇華,很隱喻,很剋制。以及寫了一些女主的內心戲。

    但我真的不喜歡留下缺憾和不完美,尤其是不喜歡誤會和bug。所以一直耿耿於懷。

    做事就要做好,講就要講清楚明白。

    最近,這個要怎麼表達的問題突然跳進我的腦子裡,我也終於想明白了要怎麼寫。

    其實很簡單,就是四個字,人物弧光。

    優秀的作品不但揭示人物性格的真相,而且還在故事過程中展現人物內在本性的弧光和變化,無論是變好還是變壞。

    而這個弧光,就是角色的精華所在,一部戲的主角如果從頭到尾都沒有變化,那就沒啥回味的餘地。

    而越是好的作品,越是不會明示這個變化,只會不動聲色的描述這種轉變,從細節入手。

    因為從細節暗喻,觀眾都是自己體驗的變化,自己領悟到的,所以格外的深刻,回味無窮。反之越是強行灌給你的轉變,越是覺得生硬,反感。

    對比班克的變化弧光太耀眼了,導演對結局處理的又特別剋制,對內心的變化又總是用鏡子來暗示,所以某些觀眾就不喜歡她,甚至把她推上了婊的位置。

    大部分人,並不能理解,她那麼聰明一個人,最終心甘情願選擇當平凡老師,把改善教育當成理想,需要多大的勇氣,是多成熟。在掙扎和劫難之後,初心不變堅守原則多可貴。

    如我在那篇回答裡所說,無論班克和小琳,其實都是一種選擇罷了。

    每個人都要做出選擇。

    所以,要表達這一觀點,闡釋清楚這個誤會,其實很簡單,一段話就夠了:

    小琳外表強勢,內心多愁善感,雖然總是在掙扎在徘徊,總是在做自以為覺得爭取的事,一直到見識到真相的殘忍。但的人物弧光太隱蔽,所以觀眾也許會對她有誤會。其實她和你我一樣,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滿是無奈罷了,可變來變去,她終於還是鼓起勇氣,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當初加上這一段話,那個答案就完美了吧。

    人生的道路有很多,無腦站隊是最沒有意義的,觀察理解之後有所體會才是積累的關鍵。

    可惜,我天生多資訊接受觀察多角度發散思維,雖然心裡明白,但想的多就容易短路,當時死活也想不起來人物弧光這個基本詞,想不出這段話,表達能力還不夠強,所以一直覺得很彆扭。

    今天,終於補充完整了。相信那些原本有誤會的觀眾,也稍微能理解一點角色了吧。

    開心。

    祝各位也能在縱觀全域性之後,做出屬於自己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類沒有飛出過地球之前,是怎樣知道飛出地球需要什麼條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