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孫舉海sunjuhai

    法國作家巴爾扎克的作品:已經出版了文集,其中比較有影響的高老頭,歐也妮葛朗臺,邦斯舅舅,攪水女人,貝姨等。雨果的作品:己經出版文集,其中比較有影響的巴黎聖母院,笑面人,悲慘世界,九三年等。司湯達的紅與黑。莫泊桑的俊友(漂亮朋友),羊脂球,項鍊等。大仲馬的三個火槍手,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還有戴高樂傳等。

  • 2 # 路人甘

    “人在世上越離開世俗,越接近自己,就越幸福。”

    這是法國作家盧梭的散文集。是作者晚年在巴黎郊外隱居時寫的,在經歷種種磨難和困厄之後,作者流連在郊外美麗怡人的自然景色中,幻想,冥思,“時有動人的遐想湧上心頭”。

    本書只是一本薄薄的冊子,收錄十篇日記體散文,卻是可以重讀多遍的,內容厚重的書。

    一個人在原野中靜靜地走,聽著鳥鳴啾啾,看著閒花燦燦,回味著畢生的種種,“在大自然母親的懷抱裡”尋求庇護和溫暖。

    本書每篇散文沒有標題,但每篇都有鮮明的主題,如“散步之四”中論述講真話與撒謊。“散步之五”中感悟“毫不費力就愉悅地體驗生命的存在”等等。

    這本書需要靜下心來才能讀,與作者一起散步,一起遐想,去體味作者孤獨的況味。孤獨不是寂寞,孤獨不是空虛,孤獨是一種精神境界,在獨處中與天地通融,與自然一體,讓靈魂昇華,身心愉悅。

  • 3 # 7682849907825

    法國作家:司湯達紅與黑,巴爾扎克高老頭,人間喜劇,莫泊桑羊脂球,雨果的巴黎聖母院,大仲馬三個火槍手,小仲馬的菜花女,等書。

  • 4 # 徐逢讀書

    我想提兩個人,一位是法國國寶級作家柯萊特,一位是莫泊桑。

    柯萊特的人生富有傳奇色彩,20歲的時候,她嫁給比她年長14歲的維拉爾。但這個丈夫風流放蕩,對她不忠,傷透了她的心。

    維拉爾出生於出版世家,經常僱傭一些槍手寫作,柯萊特怎麼也不會想的,她也成為了維拉爾的“槍手”。

    柯萊特把她小學的經歷寫下來,稿子放在抽屜裡,結果卻被她的丈夫拿去用自己的筆名發表了。

    當然,後來她離開了維拉爾。

    柯萊特一生創作了幾十部反映法國社會生活的文學作品,多次獲得榮譽桂冠。

    我們熟悉的女神奧黛麗·赫本,就曾演出過根據她的小說改編的舞臺劇《琪琪》。

    2009年有部電影《謝利》,由米歇爾·菲佛主演,也是根據柯萊特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這本書寫的是年輕男子與成熟婦女的愛情故事。

    莫泊桑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羊脂球》

    是大家最為熟悉的短篇作品。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題材非常豐富,他總讓我想起中國的蒲松齡。比方說他寫了一個短篇《隱居者》,男主是一個地道的巴黎人,生性浪蕩,私生活混亂,忽然有一天,他在獵豔的過程中遇到一個姑娘,那個姑娘其實是他的女兒。他人性未泯,知道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幹下了卑鄙下流的事情,就悄悄地把一半財產給了那個姑娘,自己去南部隱居了。這篇小說和蒲松齡的《韋公子》很像。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是速寫的話,《漂亮朋友》則是一幅法國巴黎1880年代的長篇畫卷。

    男主杜洛瓦是一個擁有漂亮外表和精明頭腦的無恥之徒,一個冒險家。小說寫實,筆觸客觀,閱讀體驗如穿越到那個年代的巴黎。

  • 5 # 手機使用者香山紅葉紅

    謝邀!法國是一個文學藝術水平很高的國家,產生了許多大文豪:莫里哀、司湯達、巴爾扎克、大、小仲馬、莫泊桑、福樓拜、薩特等。值得閱讀和評論的作家有很多,個人最欣賞的是司湯達、巴爾扎克,前者的《紅與黑》是在大學讀書時最喜歡的作品,其次是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臺》、《高老頭》,這些名著對我後來的學習、生活影響至深。

  • 6 # 蘇小妮

    2015年,女兒去法國讀研,我這個留守媽媽為了跟女兒之間增進共同語言,還真是一連串讀了不少法國小說家的作品。

    法國小說中令我印象最深的非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莫屬,這部書在上大學的時候曾經讀過,不過那時候年輕,對人性沒有那麼多的瞭解,當時也就是泛泛而讀。當後來我又重新讀到它,讀到冉阿讓面對人性的抉擇的時候作出的選擇,還是深深的為之震憾。正好妞租住的房子到學校的公交,中間就有一站叫維克多雨果站,就是以雨果命名的,她曾經幾度乘坐公交在那一站報站名的時候跟我影片,那一刻,我感覺自己彷彿也站在雨果當年所站的位置,感受他文字裡面那震懾人心的力量。

    2016年春天,妞跟她同學放春假的時候(法國的學校春天都有一週左右的假期)去了馬賽,登上了位於地中海上的伊芙堡,她向我展示了一份中文版的伊芙堡的旅遊宣傳冊,真令人驚訝。那裡是當年《基督山伯爵》主人公艾德蒙唐蒂斯被關押的孤島,如今已經是著名的旅遊景點。為了那麼中文宣傳頁,我又重讀了《基督山伯爵》,再次感受作者小說構思之精巧,佈局之完美,故事之跌宕起伏。

    如果讓我來推薦,《悲慘世界》和《基督山伯爵》是我最喜歡的兩部作品,在這段時間裡,我還看了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正好那一陣馮小剛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上映,據說翻譯成外文版的名字就叫做《我不是包法利夫人》,其實,外華人可能不知道潘金蓮是誰,但是,翻譯成《我不是包法利夫人》顯然也跟原版差距甚大。

    另外,在這段時間還看了加繆的《鼠疫》和《局外人》,加上早期看過的杜拉斯的《情人》,小仲馬的《茶花女》,聖·埃克蘇佩裡的《小王子》,司湯達的《紅與黑》等等,都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入選了中學教材的世界短篇小說巨匠莫泊桑的作品,如果說是學生來讀,時間又有限,那麼莫泊桑的短篇小說絕對是不二的選擇。當然,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也不能忘了儒勒·凡爾納,初中課文中有他的作品,中考也時常會考到相關的題目,他的科幻小說或許更適合學生來讀。

    很遺憾的是我至今沒有看過巴爾扎克的作品,據說他的作品超過了我前面提到的諸多大家,但是我確實沒有讀過。更要命的是,家裡面有一本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整部書長大240萬字,買回來大概有二十年了,但我每次讀了個開頭再也讀不下去。不知道別人怎樣呢。

    放上兩張我家妞當時拍的美圖以饗讀者。

  • 7 # 管理者洞察

    你既然提這個問題,想必你對法國文學不太瞭解,甚至文學閱讀習慣還在養成之中。在這種情況下,閱讀那些大部頭的文學作品如《巴黎聖母院》、《紅與黑》之類的,可能會適得其反。並且18世紀、19世紀的作品,可能因為年代隔太遠會讓你閱讀體驗不佳。

    建議你循序漸進,可以從篇幅不長、年代較近的作品開始讀起。我推薦你可以先從加繆的作品入手。

    很多人可能會推薦你讀加繆的《鼠疫》、《局外人》,但我要推薦的是《第一個人》。這部作品是加繆未完成的,根據其去世時留下的手稿出版的。這部作品是加繆自傳體式的小說,篇幅不長,算是小長篇。敘述流暢、語言平實而深刻,平靜的敘述下掩藏著作者洶湧的情感。

    更值得推薦的是,《第一個人》在加繆作品當中,算是存在主義和荒謬主義痕跡較輕的一部,哲學味道不算太濃,適合非專業學者型的讀者閱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他愛上一個比他大的女人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