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親子育兒時光
-
2 # 心夥伴
對已經形成了三觀的人來說,語言暴力其實是一種微不足道的傷害,因為他們可以用自己形成的世界觀來保護自己,但孩子正處於思想與心理上的發展期,他們不知道什麼樣的思想是對的,當遭受語言暴力之後,他們可能認為對方的暴力並沒有錯,有錯的是自己這個人,所以長大之後他們可能會變得逆來順受。
語言暴力在短時間內並不會造成明顯的傷害,但是如果時間一長,這種損害就會在孩子的身體上表現出來,這種對外表現的形式可能在各方各面,比如說他們以後遇到欺負的時候,會習慣性的感到害怕並且放棄抵抗,當老師讓他們在公共場合講話時,由於曾經遭受了語言暴力,他們會變得更加的戰戰兢兢,因為他們特別害怕自己會做錯一些什麼,而緊張的心態也會不利於他們的臨場講話發揮。
但如果是家庭的那些語言暴力,比如說父母之間的爭吵,那這就是孩子所不能避免的,並且孩子必須要讓自己學會適應這一些語言上的暴力,長此以往,他就會出現心理上的一些患得患失,因為他並不明白自己最愛的兩個人為什麼一直會爭吵?而最後導致的這種孩子通常在心理上會更加的敏感與自卑。
-
3 # 進擊的滷蛋
◇父母的語言式暴力
這一代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有過一些自殺的念頭。所以才會在看到一條條“自殺”新聞的時候,心有慼慼然。
無奈又悲傷。
而在大片網友感同身受的背後,是一群中國式家長從未商討卻極其統一的語言式暴力。
“你怎麼這麼笨”“你是豬嗎”,近乎一半的人都被這樣的語言重傷過。
他們有的成為了“沒用的人”,有的在言語中傷下結束自己的生命,有的成年後再也沒有回過家。
唯一的共同點是:父母成為了他們心裡一道過不去的坎。
一個犯罪的孩子說父母的語言暴力
一名網友自述,十二歲時他爸因為一件小事被父親罵了一個多小時。
隨著時間的遠去,他已經記不清那件“小事”具體是什麼,但他卻記得當時自己痛哭、懺悔、下跪也無法阻止父親口中蹦出的惡毒的言語。
——“廢物”、“沒用”、“丟人”!
然後,他默默地爬上了窗臺。
他看到底下的父親冷笑著看他,眼帶嘲諷地說:“下來吧,你不可能跳的”。
他還看到窗外的藍天白雲,綠樹上棲息著小鳥,小道旁邊一群小朋友在奔跑嬉戲。
思考良久的他最終還是沒有骨氣地下來了。
窗外的世界
可是在往後歲月無數次的午夜夢迴中,他又回到了十二歲那年,還是站在那個窗臺上,還是面對那冷冷的眼光,眼前是窗外鬱鬱蔥蔥的樹,他勇敢地一躍而下,轉身一瞬間留下一個釋然的笑,如願看到父親破碎的表情與驚悔的眼神......
那成了他往後的執念......
父母的語言化作兇器
什麼時候父母才能知道他們也需要再教育?
什麼時候父母才能學會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什麼時候父母才能醒悟,語言也能給你帶來無法磨滅的傷害?
難道只能等到我們這一代長大以後,才有可能去給自己的孩子一個溫柔的教育?
-
4 # 龍傲教育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完美,我們按照這個標準要求孩子,讓他們按照我們的想法生活。
正如世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也沒有相同性格的兩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會有不完美,家長要包容他們,給他們成長的空間。
教育家愛爾維修說過:
“人剛生下來都一樣,僅僅由於環境和教育的不同,有人可能成為天才,有人則變成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即使再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當,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不必要求孩子完美,這是不可能的,你必須要把孩子當成同齡人來對待,不能把他當作你的下屬來使喚。
世界上每一個孩子都有積極向上的心,就看父母是如何引導了,他們都是帶著使命來到世界上的。
接納孩子的不足就是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讓孩子在自己的時區裡,不慌不忙、不緊不慢地成長,孩子舒服,你也會幸福。
《以弗所書》中有一句話說得好:“汙穢的語言,一句也不可出口。”
孩子的可塑性很強,他們沒有接觸過外面的世界,還是一張白紙,父母在這張紙上畫了什麼,孩子展現給別人的就是什麼,當你惡語相向時,他會把這種惡語傳給其他人。
父母教育孩子的目標,首先是讓孩子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當你以溫柔、關愛對待孩子的時候,他會在這個世界裡,感受到關懷和愛,受到最少的傷害,感受到最濃的自信,最充足的安全感!
回覆列表
語言暴力,有時候比身體暴力帶來的傷害都大。
一、語言暴力的隱形傷害語言上的暴力,因為沒有明顯的外傷,所以很容易被忽略。
被父母忽略,也被孩子自己忽略,但是,造成的傷害,比如孩子的不自信、膽小,對世界缺乏安全感,要在孩子成年以後才會顯現出來。
二、語言暴力的長期性因為語言暴力的傷害不明顯,所以通常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伴隨著孩子的成長過程。
“你怎麼這麼沒用!”,“廢物”,“怎麼這麼笨”……當父母經常用這種語言,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對孩子進行傷害時,一些小的傷害就會慢慢累積,變成心理創傷。
那麼,語言暴力對孩子最大的傷害是什麼呢?
一、懦弱因為經常被父母語言暴力,孩子會變得膽小懦弱,不自信,做什麼都縮手縮腳的,害怕被罵。
長期下去,會形成自卑的心理。
二、怨恨雖然沒有明顯的傷害,但是被語言暴力傷害後,仍然會有怨恨在。這種怨恨長期積壓,有可能在某一個階段爆發出來。
三、暴力雖然只是語言暴力,但是有可能讓孩子透過暴力來發洩自己的情緒,從而引發暴力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