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生活百態人生
-
2 # 創業大揭秘
陪伴隨然很好,但是年輕人更多的是應該有自己的事業,其實陪伴和整天待在家是不矛盾的"只是時間多少的關係而已,並不會因為過少的陪伴而讓親情的減少,而是為了以後更好的生活。
-
3 # 換樂段子手
用最直白的話說,就是
你一直讓孩子有依賴心裡
不夠獨立
遇到困難自己去解決的次數很少
依賴心理一旦行成
很難消除
總結來說,就是不太好的方式
-
4 # 木蓮媽媽
最近熱播劇《都挺好》中的蘇家日常頻頻引起熱議,其中二兒子蘇明成更是引發討論的熱點人物。劇中,蘇家的大兒子蘇明哲常年在海外,小女兒蘇明玉與家中關係不和,平時在身邊的二兒子蘇明成自然成為蘇父蘇母關注的焦點。而他表面上常常陪在父母身邊,實際上日常開銷都要靠父母接濟,父母一輩子的積蓄被花得所剩無幾。他對此沒有任何反思,反而認為自己為了讓父母開心,放棄了拼搏事業,陪在父母身邊,是一種孝順。
儘管陪伴父母確實是孝順的一種體現,但掏空父母的積蓄也是不爭的事實,“陪伴式”啃老也是啃老。這種“陪伴”,父母真的需要麼?為了這種“陪伴”,孩子一事無成、難以自立,相信父母也不想要這樣的孝順。
當然,孩子成為啃老族,原因一定不止其自身,父母的教育和做法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父母要怎麼做來避免這種情況?
1、父母要牢記自己和孩子的個體獨立
在傳統的家庭觀念裡,父母努力打拼、辛苦攢錢,都是為了下一代能有更加優渥的生活。集中全家人力、財力、物力培養孩子已經是大部分家庭的共識,如今獨生子女家庭是主流,他們往往會佔據最好的家庭資源。父母不僅自身這樣做,還會將這一觀念灌輸給孩子,“爸爸媽媽的東西都是你的”這類言論已經耳熟能詳。然而,這樣對孩子予取予求真的就是最好的父母麼?實則不然。
父母常常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丟失了自我,身份從某某變成了某某爸或某某媽,聊天話題從以自己為中心變成了以孩子為中心,曬圖也從生活日常變成了孩子照片。大家都覺得這樣的“親密無間”是一種為人父母的幸福,但是被嚴重忽略的事情就是: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即便父母與子女之間有著血緣這樣不可分割的紐帶,也不能失去自我、放棄獨立。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要學會漸漸放手,習慣與孩子無關的個人世界。“父母在,不遠遊”的那種陪伴,在如今,往往是困住孩子、困住自己的枷鎖。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要牢記自身和孩子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告訴孩子“你是你,我是我”。
2、父母要幫助孩子培養責任心
除去基因這一因素,孩子的性格主要是在成長過程中形成、固化的,家庭環境和父母觀念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世界觀。父母常常以孩子不懂事為由,為孩子代辦許多事情。小時候,孩子與其他人發生矛盾,常常是父母代為解決,道歉、負責都是家長的事情,而小孩子不一定理解,只知道父母會無條件為他善後。
上學的時候,家長往往已經為孩子設定好了目標,孩子只需努力學習便好,就算沒法達成,父母也會想方設法彌補。比如劇中蘇家二兒子蘇明成,高考失利、工作不順,但最後都有母親為他託關係、找資源,在他看來,這樣坐享其成也沒什麼可恥的。
父母太過負責,孩子反而開始逃避責任。雖然已經成年,但心理上仍然是個孩子,遇到困難,第一時間是尋求父母的幫助,而不是積極的解決。因為父母是天然的強大後盾,只要撒撒嬌、賣賣慘,多多陪伴父母,讓他們開心,就能從父母那裡得到資源,努力工作彷彿也沒那麼重要了。這種啃老,父母會被榨乾,孩子也不會有所成長。父母要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指路人,而不是不求回報的慈善家。
-
5 # 劉丙午1
陪伴父母,照顧父母,使老有所養,這是應該提倡的,它不僅能使父母享受天倫之樂,也能使年齡比較大的父母在需要時得到及時照料,但是,如果子女沒有自己能做的事,沒有一定的經濟收入,把陪伴父母變成了啃老,那對自己以後的生存會造成很大的危害。
每個人都要從青壯年過渡到老年,每個人都有家庭、兒女,每個人都有應盡的義務與責任,而所有這些,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是無法完成的,父母在時啃老,自然有父母的退休金作為保障,生活暫時不必顧慮,可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當父母去了,經濟失去來源,這又怎麼辦呢?此時的我們,也許正面臨兒女們成人、結婚,花費是非常大的,錢又從哪裡來?再者,日常開支,生活所需,哪樣能離開錢,往日的我們,養成了不勞而活,既沒有一技之能,又懶散成習,不能吃苦耐勞,連簡單的工作也不能勝任,錢從哪裡來?日子將怎樣過?對兒女們的責任怎樣盡?
所以,當我們陪伴父母時,這是對父母的孝順,對父母的報答,但萬不可啃老,我們應當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我們應當習慣經濟上的獨立,我們更應該不斷努力,去創造更多的價值,讓別人因為我們而活得更好!
-
6 # 您的健康教育生活顧問
你好這位朋友!這個問題非常好。
我們國家和社會里出現新的“民族”啃老族,這是全世界的唯一現象,這種情況的出現只能說明我們的教育和認知出現問題了,這主要是家長的問題,我們的太多家長們幾乎都不真正理解和懂得尊重和愛,所以,很多家長就將嬌慣、寵愛和溺愛當成了愛,這就是典型的胡愛、亂愛和瞎愛,最終造就了一些新的種族如“啃老族”和“月光族”等。
其實,陪伴是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和生活中必須要有的,因為,人是屬於動作這個種類的,動物的生存方式可分為兩種,群居式和獨居式兩類,比如狼群、獅子等都屬於群居式,而老虎、熊、豹子等動物都屬於獨居式,群居式生活方式的動物大部分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尊重、相互陪伴和支援的,獨居式動物雖然是自己獨立生存,其實在幼年期也需要陪伴和關愛的,只是它們成年後需要自己去獨立生活。
但是,無論是群居性動物還是獨居性動物的陪伴,都是以個體自我成長(包括方法、能力、認知、思維等為主導),做父母的必須讓自己的孩子學會尊重自己、學會和懂得為自己負責任,學會生存的法則和能力、學會正確的思考和思維,比如很多年前有很多人都在學習狼的生存之道和智慧,其中有一本書《狼圖騰》作者是姜戎,描寫的就是狼群的生存之道和人群的生存之道的衝突,生存法則就是去偽存真、弱肉強食、不斷學習和進步。故此,我們人類是高等動物應該比狼更具有智慧,陪伴孩子不是滿足孩子最好的物質需要,而是給孩子心智模型建立、人格完善和身體健康提供最好的成長空間;教孩子學習和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孩子懂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生存之道和生活的方向,也就是我們做父母的必須經常引導、啟發和帶領孩子,去正確的認識自我、正確的認識社會、正確的認識自然、正確的理解各類事物,並懂得珍惜、責任、感恩、快樂、健康……這才是真正“陪伴”的意義和目的。
最後,祝願我們的家長們都能為了我們自己的未來多學習和提升自己的認知和能力;為了我們自己孩子的教育多承擔社會和家庭責任;為了民族和國家的發展和未來共同努力!
回覆列表
啃老是現在年輕人生活常態,由於社會的變化,家庭的寵愛,很多年輕人思想思維能力和執行能力下降,導致更多的年輕人在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