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talk古人
-
2 # 二茶阿
所謂顧命大臣,就是皇帝在臨終之前,親自挑選任命的輔佐還未能主持朝政的小皇帝的臣子。
這些人通常是那些德高望重、出類拔萃、忠心護主的高官。
古代被挑選為顧命大臣的官員,代替皇帝掌控朝政,在朝廷之中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能干預皇帝所有的決定。
不過,顧命大臣的無上權利背後往往也同樣伴隨著巨大的危險。以鰲拜為例,囂張跋扈,任誰也是容不下他的,何況是康熙這樣聰明的皇帝,被康熙設計拿下,鰲拜算是是罪有應得。
當然還有很多無辜,忠心的大臣被迫害,比如張居正,本為隆慶帝選出的忠心為國的顧命大臣,德高望重。張居正自知責任重大,所以對萬曆皇帝管教甚嚴,想輔佐出一代明君。無奈在皇帝眼裡便成為目無君主,權傾朝野,想除之而後快。
-
3 # 中孚鑑
在古代王朝中,當皇帝快要駕崩的時候,他擔心繼位的新君因為年齡幼小的原因、處理政事不熟的原因等等,都會給新君安排一些的拖孤輔政大臣。這些孤輔政大臣,因為有顧命大臣的身份,所以不僅身份顯赫,而且權利很大,在新皇沒有掌權之前,有很多皇帝都是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壓制。
而這些顧命大臣有的下場還好,比如三國時期蜀漢的拖孤輔政大臣諸葛亮,當然也有很多顧命大臣落下被新皇所殺的結局,有的是顧命大臣死後,他的家族因不法遭到滅頂之災。
那沒什麼顧命大臣常會被新皇殺掉呢?
首先,因為顧命大臣的權利很大,顧命大臣可能是外戚、權臣、輔政大臣等,他們的職責通俗點講就是代替皇帝管理朝政,若他們對皇帝忠心還好,若不忠心,必然會遭到新皇的猜忌,新皇帝也會想辦法除去顧命大臣的。
當然,顧命大臣的權利太大了。不僅可以管理朝政,而且有時侯還有皇帝進行廢立的權利,有這麼大的權利,就算顧命大臣沒有二心,新皇帝對顧命大臣也會多有忌憚的。皇帝為了消除這個忌憚、威脅,也只好想著法除去他們。
其次,能被上任皇帝選為顧命大臣的人,大多都是經過老皇帝認可的,是很有才能得棟樑之才,不然老皇帝也不會選他做拖孤輔政大臣。
然而他們雖然有大才,但有的卻剛愎自用,因為顧命大臣的權利太大,他們做了輔政大臣後,著隨著權利的增加,也會變得有些飛揚跋扈,從而會做出一些欺壓天子之事。故而也會受到新皇的記恨,從而為自己埋下了禍根。
最後,顧命大臣雖然有的是忠於朝廷的,但是就是因為他們有的太忠於朝廷,想著不辜負老皇帝得託孤重任,從而行事有時不顧新皇的感受。
同時他們本著忠於朝廷之心,對新皇盡心盡責,又以輔政大臣的身份,每當皇帝有些過失、或者施政不當的時候,就會加以反駁,甚至會有些指責,這讓新皇帝心裡很不痛快。
而又因為當時朝政大權有時又在顧命大臣手中,皇帝又不得不聽從輔政大臣的。然而新皇帝心裡卻是不願意的。此時皇帝的皇權是受到很大限制的皇帝想要取得皇權,就只能從顧命大臣手中奪的。
還有的皇帝是因為沒有皇權,雖然他很想有一番作為,但因為顧命大臣的反對、存在而不得施行,所以顧命大臣也就受到了猜忌,這也是一種因素。
所以,顧命大臣有的會被新皇帝殺掉。當然事情沒有絕對,有的拖孤輔政大臣,還是沒有被皇帝所殺的。比如著名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蜀漢丞相諸葛亮。
-
4 # 宋安之
因為顧命大臣一般多少會行使一部分皇權,甚至行使所有的皇權。家天下的社會中,講究的是唯我獨尊,有人曾代替皇帝使用過他的權力,他會舒服嗎,肯定不會。加上顧命大臣肯定有政敵會落井下石,所以綜合起來,顧命大臣難有善終的。
皇帝為什麼不將這個重任交給自己的家人,諸如妻子皇后,或者兄弟王爺之類的,是因為古代後宮干政,還有皇族攝政王取皇帝而代之的現象是屢禁不止,所以穩妥起見,皇帝一般選擇顧命大臣來輔佐新皇。
選擇顧命大臣的好處顯而易見的,首先顧命大臣並非皇族中人,沒有那種得天獨厚的政治優勢,同樣要掌控大權肆意妄為,如果你是皇太后或者攝政王什麼的,受到的阻力就小多了。如果你是顧命大臣,那麼就不一樣了,受制頗多,而且顧命大臣往往不是一位而是幾位,幾個人也可以互相牽制,所以一般顧命大臣都是小心翼翼的。
加上能被老皇帝選為顧命大臣的人,都是經過老皇帝的考驗的。基本上都是情商品德很高,有自知之明的大臣,再加上沒有皇族中人那種得天獨厚的政治優勢,所以這些顧命大臣的表現都遠好於後宮、攝政王、外戚等。
但即使如此,顧命大臣也是難有善終者。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來說說家天下特色,那便是天下共奉一人,君王唯我獨尊。
而顧命大臣一般是要行使一部分皇權,或者說全部皇權。這點來說等於是享受了皇帝應該享受的權力,這可是犯了皇帝的禁忌。
當然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很多顧命在這個過程中會迷失自己,以上犯下的。
最有名的例子的就是康熙帝與鰲拜,鰲拜身為順治帝留下的四大輔政大臣,因為權傾朝野太過飛揚跋扈,最後為康熙帝智擒,雖然沒有處死他,但還是被囚禁至死。
很多顧命大臣就是因為權傾朝野,得罪了皇帝,所以被皇帝所記恨,最後被殺。
顧命大臣為什麼會這麼輕易被殺呢,原因在於顧命大臣相對來說後宮干政之類的,並沒有太大的政治優勢,所以並不是真正的可以掌控朝政,還是有著一批反對者或者說政敵的。
也就是說顧命的實力並不是很大,有著一定的侷限性,所以方便被皇帝收拾。
還有一些皇帝是不滿意顧命大臣,也不想落得不好的名聲,所以授意下面大臣推翻顧命大臣,自己在背後順水推舟的殺死顧命大臣。
比如說唐太宗李世民為唐高宗李治留下的顧命大臣長孫無忌,就是被這樣害死。長孫無忌身為顧命大臣又是李治的舅舅,所以兩人一開始的親密無間的,但是後來因為權力,也變得背道而馳。
在廢皇后等事情上,長孫無忌總是反對唐高宗,使唐高宗認為自己權力受到限制,自然不高興。於是唐高宗一授意,長孫無忌的政敵年許敬宗就誣陷長孫無忌造反,最後長孫無忌先是被流放後是被逼自縊而死。這背後如果沒有唐高宗的點頭,長孫無忌又怎麼可能被逼自殺呢,可見帝王心術的恐怖之處。
顧命大臣為何是高危職業呢,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內部的爭權奪利,或者與外部的權力廝殺。
比如說鰲拜身為四大顧命大臣之一,與同為顧命大臣的蘇克薩哈有仇,所以矯詔殺死蘇克薩哈。
還有咸豐帝死時留下顧命八大臣,因為兩宮太后和恭親王與他們是政敵,為了爭奪權力,所以乾脆聯合起來發動政變,將顧命大臣殺的殺,罷官的罷官。
最後總結一下,為何顧命大臣大臣多是這樣不得善終呢,因為他沾染了皇權。再想想皇帝本身就是個高危職業,顧命大臣不是皇帝,卻沾染上了無數人嚮往的皇權,當然是更危險了。
-
5 # 晨曦歷史
顧命大臣一般是老皇帝去世前,挑選輔佐自己年齡尚小的繼任者。
一般這些人都老皇帝信任,並且具有一定能力的人。老皇帝在時,權利在皇帝手上掌握著,這些人自然小心謹慎,絲毫不敢有什麼想法。
但在老皇帝死後,掌握最高權利之後,這些人就會發生變化。權利使人腐化這句話決對正確。
掌握權利過長,自然會有一些不檢點的事,對於同僚可能不尊重,而對於小皇帝自然有輕視之心。而且掌握權利那麼就久,在小皇帝長大後,自然不會好好還權。
歷史上的顧命大臣如霍光權利之大可以廢立皇帝。在宣帝時霍光為宣帝駕車,宣帝看著他的背影卻坐立不安如芒刺在背,而換了一個人後宣帝就沒這樣的感覺了。
像南北朝時劉宋,宋武帝去世前令謝晦、檀道濟等人輔佐兒子劉義符。武帝死後,這些人覺得劉義符不適合當皇帝,既然不適合,那就廢了吧。然後四人就立四人另一個兒子,像這樣對皇帝說廢就廢,任何皇帝都無法忍受。對於皇帝而言凡是威脅自己皇帝之位的人即使父子兄弟都可以殺掉,更何況這些外姓之人呢!
-
6 # 史說新傳
古代封建帝王死前一般會留給後世子孫一些遺言,被稱為“遺命”“遺制”。這些遺詔的內容、字數各不相同,也因人因時而異。有的對自己一生功業的回顧,對後世的希望和繼承人的安排、對喪死的處置,也有的是對自己生前某些言行懺悔並要求繼任者代為改正的。
據記載,中國歷史上現存最早的帝王遺言是周代的《尚書·顧命》,內容是說周成王臨死前擔心兒子姬釗不能勝任,就要求大臣召公奭、畢公高率諸侯在他死後輔佐他的兒子周康王。因此,後世多把接受遺詔輔佐幼主的大臣為“顧命大臣”。
因為幼主大多不能自主理政,所以皇帝的“顧命”一般會委託給多位大臣,一為互相輔助,二為互相牽制。
古往今來有很多有代表性的例子,例如西漢權臣霍光,在武帝立劉弗陵為儲君後,命霍光等四人輔佐幼主漢昭帝。清代康熙幼年登基,就有索尼、鰲拜、蘇克哈薩、遏必隆四大臣受顧命奉幼帝玄燁承大統。
後來還有咸豐皇帝在彌留之際,委託他所倚重的肅順等八人為顧命大臣,輔佐年僅五歲的載淳為帝。
高危職業難善終
主幼臣強,顧命大臣看起來大權在手,風光無限,實際上是個高危職業。因此,自古以來,顧命大臣大都很難善終,當然個別也有例外。畢竟在中國古代的君權至上,但是當小皇帝年幼無法自主統治時,就需要這樣的顧命大臣來幫助小皇帝完成過渡,等幼主成年時,自然就完成了政治任務。但問題就來了,顧命大臣的人選都是皇帝所信任倚重之人,要麼是皇親,要麼是重臣,肯定握有大量政治資源。
這個時候主少國疑,自然需要這麼個核心人物或者團隊來把握大局。這些顧命大臣有的盡心輔佐,有的飛揚跋扈者,甚至直接廢掉小皇帝。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小皇帝執政過程中第一個敵人其實就是顧命大臣。所以在歷代新皇成長的道路上,其與顧命大臣間的權力鬥爭從未中斷過,前面我們所舉例子中,霍光雖然受命輔佐漢昭帝,但在昭帝死後就迎立昌邑王劉賀,後來又擅自廢立,改立漢宣帝劉詢,權傾朝野,功高震主,最終為霍家覆滅埋下了禍根。康熙帝玄燁即位後也未嘗不是如此,四大臣輔政,鰲拜專權,與其他幾位大臣矛盾重重。康熙六年六月,索尼病逝後,七月,蘇克哈薩又被鰲拜所殺,後來內外用其私黨。到康熙八年,玄燁親政之後,智擒鰲拜下獄,四大臣輔政結束。
-
7 # 憶古鑑今
因為顧命大臣多是新皇父輩或哥哥輩,嚴格的說的也算是新皇的前一輩,位高權重,掣肘新皇,所以很多有抱負有野心的新皇,都不想被掣肘和操控,自然只能撤銷或者直接殺了顧命大臣。
-
8 # 金龍逸
所謂的顧命大臣不僅可以立威,還可以鞏固自己的統治。還有一些顧明大臣,分不清自己的位置。皇帝年幼的時候,那些大臣習慣了高高在上,到了皇帝長大即位。會有很多人轉變不過來身份,雖然說新皇帝會感激你的幫助,但是皇帝是誰,這天下就沒有比皇帝還大的人。再說,在自己之前可是被廢掉幾個啊,出於自己的戒心,新皇帝也會殺掉所謂的顧命大臣,清洗一下朝堂之上的臣子,培養自己的心腹,這就是歷史的必然。所以說雖然顧命大臣表面風風光光,但是實際上危險重重,天堂地獄也許只是一步之差。
-
9 # 星空史話
一提到皇帝殺掉顧命重臣,一般人都會想到是因為這個大臣權傾朝野,威脅皇權。這確實是絕大部分類似事件的原因,但並不是完全。顧命大臣被新帝殺掉,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因執政理念分歧,造成的統治階級內部矛盾
顧命大臣往往都是能臣,他們在當政時都為先皇治理天下出謀劃策,功在千秋。但是身在朝堂,要像幹出一番成績,避免不了對一些既得利益群體的傷害,由此結下樑子。這方面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商鞅。商鞅大刀闊斧的改革使秦國在一代君王的時間內從諸侯國中脫穎而出,成為諸侯霸主,於國運來說,他是大功臣,但是在朝廷內部,商鞅的改革措施幾乎得罪了整個士大夫階級,其中給他埋下最大禍根的,就是他對太子太傅施以劓刑,得罪了下一任的天子,自然會被報復。
2、權勢熏天,有不臣之心
有一些顧命大臣重權在手,先皇在的時候還能靠自己的威望勉強鎮住,一旦改朝換代,就不把兒皇帝放在眼裡,目無主上,把持朝野,對政局的穩定形成重大威脅,逼得皇帝不得不殺他。比如鰲拜,在康熙剛即位時,鰲拜已經是朝中首輔,且手握重兵,連孝莊皇后都要忌憚三分,只要鰲拜高興,他隨時可以廢立皇帝,且行事乖張,張揚跋扈。康熙帝只能施計將他擒殺於宮中。
3、根系太深,把持朝中人事
這種顧命大臣雖然沒有對江山的迫在眉睫的威脅,但由於朝中大部分官員都是他的門生,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朋黨勢力,皇帝在頒佈實施政令的時候發現周圍無人可用,處處掣肘,實際上架空部分皇權。這也是為什麼嘉慶一上臺就要除掉和珅的原因。
回覆列表
顧命大臣會被新皇帝殺掉,主要是皇帝怕顧命大臣權力大了,為所欲為,破壞朝廷,肆意搜刮民脂民膏。從而引起民憤,再加上顧命大臣“養”的貪官,有機率引起人民起義。一旦起義,朝廷抵擋不住,就會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