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藥事健康
-
2 # 走好中醫路
兩者在臨床使用上,主要是動和靜的區別。生地性涼,活血涼血滋陰,熟地性偏溫,補血滋陰。生地流動性較好,熟地比較溫膩,如果痰溼體質,使用熟地,會加重滯留的副作用。
目前西醫使用激素治療的機會越來越多,也導致了很多患者痛苦的毒副作用,大劑量的生地,能大大緩解這種副作用,中醫臨床使用比較多。
-
3 # 蔚美食堂
中藥生地和熟地是典型的“生熟異治”的藥物。二藥的藥用部分都是玄參科植物地黃的根,由於加工方法不同,成為了不同類別的。
生地屬於清熱涼血藥,熟地屬於補血藥,作用大不同!
二藥,在臨床上應用的非常廣泛,歷代著名方劑中,都有它們的“身影”,如大多數人都使用過的“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四物湯”、“一貫煎”、“天王補心丹”、“炙甘草湯”、“養陰清肺湯”、“百合固金湯”、“清營湯”、“犀角地黃湯”等等。
二藥比較一、特點
1、生地
長於養陰生津,偏於治療血熱妄行,熱病傷津;溫熱病熱入營血;溫病後期低熱不退;內傷雜證,陰虛發熱。
生地有“增水行舟”的效力,五臟六腑的陰虛都可以選用。
為“涼血滋陰的要藥”。
2、熟地
長於補血滋陰,益精填髓,偏於治療血虛諸證;肝腎不足,精血虧虛;肝腎陰虛,真陰不足。
熟地補腎精,腎陰虛、腎陽虛都可以用。
為“補血的要藥”。
《本草綱目》:“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利耳目,黑鬚發”二、炮製(加工)
二藥加工炮製方法不同!
1、生地:是鮮生地曬乾入藥。
2、熟地:是生地經加黃酒等輔料拌蒸,反覆蒸曬,曬至內外色黑,油潤;或者直接蒸、曬至黑潤而成。
二藥功效1、生地
【藥性】味甘、苦;性寒;歸心、肝、腎經。
【功效】
清熱涼血:用於溫熱病熱人營血的身熱口乾,舌絳煩渴,斑疹吐衄。配伍玄參、犀角等,如清營湯。
涼血止血:血熱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等。配伍丹皮等如犀角地黃湯。
養陰生津:熱病傷津,舌紅口乾或口渴多飲等。配伍沙參、麥冬等,如益胃湯。用於陰虛內熱,骨蒸潮熱等,配伍青蒿、地骨皮等如青蒿鱉甲湯。
2、熟地
【藥性】味甘;性微溫;歸肝腎經。炮製後味甘如飴,色黑如漆。
【功效】
補血養陰:用於血虛的各種病證。如血虛面色萎黃,眩暈,心悸怔忡,失眠及月經不調,崩漏等。配伍當歸、白芍等,如四物湯、八珍湯。
填精益髓:用於肝腎陰虛,骨蒸潮熱,盜汗,耳鳴,目昏遺精及消渴等,配伍山藥、山茱萸等,如六味地黃丸。
炒炭止血:用於血虛等出血證。
熟地性質粘膩,有礙消化。氣滯痰多、脘腹脹痛、食少便溏者忌服。
請您閱後給我留下意見和建議,不勝感激!
我是一名中醫高階講師,你我在文章中“遇見”,期待下一次重逢。
-
4 # 藥師子漁
中藥地黃為玄參科植物的根莖,每年10~11月採集,曬乾即為生地,將生地反覆蒸曬,至顏色變黑、質地柔軟後,即為熟地。
因此,生地、熟地為同一藥物的不同加工品。二者均能滋陰生津,治陰虛津虧諸症。生地長於涼血,熟地則長於補血。下面就來介紹一下這兩味藥的功效及臨床應用。
一 生地的功效應用生地藥性甘,寒。歸心、肝、腎經。
生地甘寒質潤養陰,為清涼滋潤之品,擅長於滋陰清熱涼血,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
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瘟病熱入營血癥;血熱妄行,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等諸出血症;還可治療熱病後期傷陰、陰虛發熱、內熱消渴的陰虛證;對於陰虛腸燥便秘可達到增水行舟的作用。
二 熟地的功效應用生地製成熟地後,其藥性有寒變微溫,其功用也發生了變化,成為補血要藥。
熟地黃味甘微溫質潤,入肝腎二經,既善補血滋陰,又能補精益髓,主治一切血虛陰虧精少之症。
主要功能為養血滋陰、補精益髓,用於治療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崩漏及腎陰不足的潮熱、盜汗、遺精、消渴等症狀,還可治精血虧虛的腰痠、腳軟、頭眼昏花、耳鳴耳聾、鬚髮早白等。
在配伍應用上,熟地配伍白芍能養肝,配伍柏子仁能養心,配伍龍眼能養脾,配伍麻黃則通血脈。
但由於熟地性質滋膩,易礙消化,在使用時常與健胃藥和砂仁、陳皮等同用。脾胃氣滯、痰溼內阻的脘腹脹滿、食少便溏者忌服。
三 熟地的兩大名方熟地配以當歸、白芍、川芎,就成為大名鼎鼎的“四物湯”,常用於治療血虛證。
以熟地為主藥製成的六味地黃丸,就是著名的補腎良藥。現代臨床上還常將它用於治療慢性腎炎、高血壓、神經衰弱、肺結核等病的治療。因本品寒滑膩滯,脾虛食少便溏及溫滯中滿者忌用。
一位著名老中醫常用六味地黃湯隨證加肉桂、五味子,治療糖尿病、尿崩等獲良效。專家研究還發現,地黃有抗放射損傷作用。
更多中醫藥知識,請關注作者!
-
5 # 康復劉醫生
生地黃屬於中藥裡面清熱涼血的藥物,主要是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治療一些熱入營血,舌絳煩渴,陰虛內熱,腸燥便秘,內熱消渴的,一般脾胃虛弱便溏不建議使用。
熟地黃,屬於中藥裡面補血藥物一類。主要是補血養陰,填精益髓,治療一些血虛,肝腎陰虛等。熟地比生地更粘膩,容易影響消化,所以一些氣滯痰多,脘腹脹痛,飲食不佳,便溏等不建議服用,一般可以配合用陳皮等一起使用,可以避免影響胃腸道功能。
-
6 # 青年中醫張清雲
熟地是經過九蒸九曬之後的生地性寒,功能為涼血清熱、滋陰補腎、生津止渴,常用於治療骨蒸癆熱、咽喉燥痛、痰中帶血等症。 生地製成熟地後,藥性由寒變微溫,其功能也發生變化,成為補血藥。總體來說呢就是體有熱症的常用生地熟地則相反
雖然是同一種東西但是經過炮製以後性味功效就變了,用的時候要珍惜
-
7 # 一聊健康
生地和熟地的功效區別在於:
一、生地又名乾地黃,性寒,味甘、苦,其功效以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為主。
主要應用於:1、溫熱病熱入營血,身熱口乾、舌降或紅等。2、溫熱病後期,餘熱未退,陰津已傷,出現發熱,夜熱早涼以及陰虛內熱所引起的潮熱證。3、用於熱在血分,血熱妄行引起的吐血,尿血,鼻出血等以及由血熱毒引發斑疹。4、用於熱病傷陰,出現舌紅,口乾或口渴多飲,消渴等證。5、用於腸燥便秘。
二、而熟地,性微溫,味甘,是由生地以酒、砂仁、陳皮為輔料,經過反覆蒸曬,直到內外色黑,油潤質地柔軟粘膩而成。有養血滋陰、補精益髓的功效。
主要應用於:1、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月經不調等證。2、用於腎陰不足,潮熱盜汗,遺精,消渴等。3、用於精血虧虛所致腰痠膝軟,頭暈眼花,耳鳴耳聾,鬚髮早白等。
凡脾虛溼滯,氣滯痰多,脘腹脹滿,食少便溏生熟地均不宜用。
-
8 # dai春華
地黃為玄參科地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河南懷慶所產者最好。以質大者為佳。生地黃味甘苦性寒。入心肝、腎經。有清熱涼血,祛瘀生新,養陰生津的作用。主要用於熱入營分之身熱口渴等真陰被劫之證;或熱病後期低熱不退;慢性疾病證屬陰虛內熱者;肺胃蘊熱之口渴引飲,消渴心煩,胃陰受傷之口渴少津;血熱妄行之吐衄便恤、崩漏下血;血熱毒盛之發斑紫黑;或血熱所致之蕁麻疹、癬疹等證。一般用量10~30克。熟地黃為生地經酒燉(或酒蒸)後的炮製品。熟地黃味甘性微溫。入心、肝、腎經。有滋陰補腎,養血調經的作用。主要用於肝腎陰虛、骨髓空虛、心腎不濟之腰膝痠軟,目澀頭昏,遺精盜汗,耳鳴等下元虛損諸證;血虛氣弱之面白無華,心悸怔忡,失眠;婦女月經不調,血少經閉等證。一般用量10~30克。應該注意:脾虛氣滯,腹滿便溏,痰多溼重者不宜用,必須使用時應與砂仁拌搗,以防滋膩礙胃。
-
9 # 用臨床知識傳播愛心
兩者同來源於玄叄科多年草本植物地黃的黃色地下塊根。生地是由地黃塊根緩緩烘焙至八成幹而成;而熟地是由生地用酒燉至酒吸盡或蒸發,蒸至黑潤;然後取出,經太陽曬;前者晾曬至外皮黏液稍干時,切厚片或塊,乾燥,即得;後者,曬至約八成干時,切厚片或塊,乾燥,即得。
《中華本草》中指出,生地為清熱涼血藥,而熟地為補益藥。
生地:甘寒,而熟地經制曬後轉微溫,皆可如心、肝、腎經。
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熟地黃:滋陰補血,益精填髓。
從兩者的功效可以看出,從嚴格意義上講,其實兩者都有補益的作用。
生地在清熱涼血的同時,還可養陰生津。養的就是陰血,生的就是津液,而陰血津液就是氣血的一部分。
所以無論是治病上,還是日常保健上,生地都被人們廣泛應用、食用。在1000多年前,在中原地黃生產區域的人們,就將地黃“醃製成醃菜、泡茶、泡酒”而食用。至今也常切絲涼拌或煮粥喝。在臨床治療上,生地被廣泛運用於各種熱性病引起的症狀的治療與改善。如各種熱症引發的氣血妄行、出血,導致的熱瘀血滯、津虧血瘀、血熱、消渴,引發的口乾、口苦、腰膝痠軟、齒搖發枯、牙痛、心煩、失眠、便幹尿黃、眼紅、眼乾澀等等問題。總的來說,生地的清熱涼血功效可治一切熱症及改善其引發的諸多症狀;而其養陰生津的功效卻可補益各種熱症導致陰血損耗的虧虛;亦可糾正各種虛症引發的燥熱,補益、緩解各種虛症陰血津液的虧虛。
熟地黃:滋陰補血,益精填髓。其更偏於補精血上,尤擅補腎的真陰原陰,填補腎的真精。其補血功效強於當歸。因為氣、血、精是可以互相轉化、生化的。日常裡,往往最先損耗的是氣,然後才是血,最後才是真精真元。氣血易補,精卻難填。因為,補進去的,必先先化生氣血,化生的氣血足夠供應人體日常生活所需的消耗,有剩的氣血才能轉為精,存於腎中,以供人體應急之用。如有些人意外大出血,平時素質強的人一般能抵抗過來而且較快、早康復。是因為儲存的腎精充足,當需應激,機體氣血不足時,腎精主動動用庫存,化生氣血,助人體度過險關。
所以,當有實證、虛症共存,而虛症偏重時,往往是生熟地共用,且重用熟地,就是以上原理。
所以,日常生活裡,當我們有熱症、虛熱症時,如虛、實熱虛發熱、便秘、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熱症或虛火上炎時,都可用生地熬水喝,症狀不是特別嚴重的,喝了後,一般都能有效緩解。症狀重的,自己調理無效的,必須馬上找醫生調理。因為,無論是熱症,還是虛熱症,都必有火,火最傷人體陰血津液;陰血津液虧虛嚴重,又會加重實熱、虛熱,甚至消耗人體真精,人體就容易被掏空,百病則易滋生,而遷延難愈!
體質比較弱的,或有著特殊生理如經、孕、產、乳的女性,日常裡可時不時用熟地搭配著其它一些補益氣血的藥材如紅棗、枸杞、黃芪黨參之類的藥材煲些湯水喝,不僅補益氣血還填腎精,可緩解日常裡氣血的消耗、透支。但,熟地滋膩難以消化,最好搭配上陳皮、茯苓等行氣、利溼藥同用,則可補而不滯。所以,經後,建議女性喝幾劑“四物湯”就是這個原理,其中的熟地就可直接補血填精,對促進氣血的生成有神效。
無論是生地,還是熟地,都是比較滋膩厚胃的,脾胃功能虛弱者,往往難以運化吸收其中營養,反傷脾胃,堵滯氣機,反成生痰溼、化瘀熱的原料。所以,脾胃虛弱及痰溼盛者忌用。一定要用,也得在醫生指導下與行氣化滯、健脾胃利溼藥同用。
回覆列表
中藥生地和熟地均是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塊根,於秋季採挖,除去蘆頭、鬚根、泥沙,洗淨,透過不同的炮製方法而得。經過炮製,改變藥物的性味,從而改變藥物的作用。
生地、熟地均能滋陰生精、治療陰血津液虧虛諸證。然生地性寒味苦,長於清熱涼血、潤腸,而熟地為生地的蒸曬加工炮製品,其性微溫味甘,善於養血滋陰、填精生髓。
生地黃,也稱生地,取鮮地黃烘至內心變黑,約八成幹,捏成團塊而成。其性味甘、苦、寒,入心、肝、腎經,屬清熱涼血藥,為清滋潤滑之品,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潤腸的功效。既善清解營血分之熱,又善滋陰清熱而生精,用於溫病熱入營血、溫毒發斑、血熱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尿血、熱病後期傷陰、舌絳煩渴、精傷便秘、陰虛發熱、骨蒸勞熱及內熱消渴等病症。內服常用量10-30克,或入丸散,止血宜用生地炭。因生地寒滑膩滯,脾虛食少便溏、溼滯中滿者慎用。
熟地黃則是生地的加工炮製品。取生地(或加黃酒拌勻)隔水蒸至酒吸盡,藥物顯烏黑色光澤,味轉甜,曬至八成幹,切厚片、塊,乾燥而得。其藥性由寒轉溫,味由苦轉甜,功能則由清轉補。熟地酒制則助力補陰血,藥力強,起行藥勢、通血脈的作用。其性味甘、微溫,入肝腎經,屬補血類藥,具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的功能,為治血虛精虧、陰液不足之要藥,用於血虛萎黃、肝腎陰虛、鬚髮早白、腰膝痠軟、月經不調、崩漏、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心悸怔忡、眩暈、耳鳴等病症。內服或入丸散,常用量9-15克,虛損性出血宜用熟地炭。熟地黃質厚味醇、滋膩礙脾,易礙消化,宜與健脾開胃的砂仁或陳皮同用,以保胃氣。脾胃氣滯、痰溼內阻、脘腹漲滿、食少便溏等脾胃不健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