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腦袋要鏽啦

    這種情況是屬於兩難選擇,一是現在平穩而後怕,二是後怕而心慌

    怕出去後更差,怕不出去就沒有更好

    在此,你真的需要做出選擇

  • 2 # Restart5

    這個情況其實並不是個別現象。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不願改變生活狀態。人在習慣的生活狀態裡會更容易感覺到到舒適和安全。例如習慣乘坐某趟地鐵或公交上班,習慣在某個小鋪買豆漿油條或一碗粉面作為早餐,習慣週末和同事一起打球出汗等等。當一個職業機會出現時,雖然可能在事業上是一個契機,但也可能將我們感覺舒適安全的作息和習慣徹底改變。這時候,偏向於既定生活狀態的人更容易猶豫不決。

    2.對未知的恐懼。不論我們是否承認,除了極少數風險偏好非常強的人以外,絕大多數人對於未知的事物在心理上都會有恐懼。例如我們進入沒去過的山洞、我們去觸控未曾見過的動物等。選擇新的事業機會,意味著我們將面臨新的公司制度、領導、同事、客戶等,原來得心應手的工作處理流程和配合默契的團隊等都將歸零,公司發展、工作業績、薪酬增長等是否與預期一致?這些都存在不確定性。因此,我們心裡難免會有猶豫。

    3.生活成本的約束。俗話說“換工作窮半年,換行業窮3年”。如果我們已經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每月都面臨房貸、車貸、學費、醫療費等費用的壓力,那麼穩定的較低收入比波動的較高收入更有吸引力。因此,在面臨新的職業機會時,也會斟酌這方面的因素。

  • 3 # 文叨叨

    我身邊剛好有朋友,最近遇到類似的事。

    她在製造業做品牌推廣,做了六七年,工作寡淡無聊,也沒什麼晉升的機會,工資也不太高。——嗯,就是那種特別穩定,又特別無聊的工作。

    最近她遇到一個簡直是為她量身定製的機會,一個旅遊類的創業平臺,深圳區城市合夥人的機會,對方看中了她在深圳的資源,以及對旅遊和生活方式的獨特想法。

    因為她本身是個愛玩會玩的人,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公號,大概1000多粉吧。

    按理說,對於30歲的她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事業機會吧,是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又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但,跟很多人一樣,面臨事業機會,她卻猶豫了。

    從她的身上,以及身邊眾多此類例子的身上,我好像找到了原因。

    1.你的人生觀是“唯結果論”,你是認可“人生是一場體驗遊戲”

    往往機會都伴隨著挑戰,不是所有人都有接受挑戰的勇氣。

    不管是像我朋友這樣的創業機會,還是本職工作中的晉升或跳槽,其實所有的事業機會,都是指向未來的。也就是說,往往人們看中的是未來的前景。

    但是,馬上就會面臨,當下的抉擇。

    是在現有的位子上,穩定熟悉旱澇保收,還是去賭一個未來,接受挑戰,也獲得指數級提升。

    挑戰的不確定性,以及挑戰失敗後還能不能回到原來的崗位,是人們猶豫的點。

    本質上,還是骨子裡渴望穩定,並且希望所有挑戰都能成功——事情唯結果論。

    如果人們做很多事情,能夠從“唯結果論”,變成“人生是一次體驗遊戲”,那這些猶豫,就會少一些了。

    新的事業機會,往往是全新的事情,如果抱著體驗的心態,人生不過是一場又一場的體驗遊戲,那麼,體驗足夠多,人生就足夠豐富淋漓,也不枉世間走一遭。

    唯結果論,就會計較得失,權衡利弊。

    體驗論,則會追求新鮮,並不計結果。

    當然,常見的橋段是,當你不計結果全情努力時,反而都能取得不錯的結果。

    2.因為成功次數少,所以對自己不夠自信。

    為什麼有些人更主動接受挑戰,接受新事物,其實很多時候是它們擁有自信,相信自己能夠hold住。

    如果一個人,擁有足夠過的成功經驗,成功的體驗次數越多,它的自信心就越強。

    這種成功體驗,不是說你每次都要升職加薪月入多少萬。

    其實在你很多生活小事中結果,也會非常影響自信心。

    比如:你學完駕照,是不是很快就敢上路,而且開得還不錯;

    比如:你每次定一個計劃,大機率都能實現;

    比如:你每次跟朋友溝通,都能有一些獨立見解,被大家認可;

    再比如:你有一個從0到1學新技能,且堅持的還不錯的經歷。

    總之,這種看起來非常不起眼,大大小小的成功,都能夠積攢自信值。

    如果你日常攢的自信值越多,在面臨一個新事物時,你就有越多的信心能hold。

    反之,你平常就經常在大小事情上受挫,或者被人diss懷疑,那面臨大的選擇時,當然也就沒有自信了。

    所以,那些面對事業機會,猶豫不決的人,其實就是唯結果論和不自信。

    而這些,如果想有所改變,我想,可以嘗試人生是一場場的體驗遊戲,以體驗的心態面對挑戰。

    同時,在日常的小事上,給自己積贊信心值。

  • 4 # 熱乎乎冷知識

    根據你的敘述,有人在事業上遇到機會時猶豫不決,你想知道為什麼。我談談自己的一點認識,不分先後順序,想到哪寫到哪。首先,關於什麼是正確的價值。有的正確分文不值,有的正確貴比黃金。大家都能意識到的正確的價值幾乎趨於零。大家都沒意識到,僅你自己意識到了的正確,價值連城。地上有塊金子,如果大家都看到了,輪不到你撿。金子上包裹著泥,只有你看出來了,恭喜你,你發財了。路邊樹上低垂的野果子儘量不要摘,大機率不甜美,否則早被別人摘完了。機會往往不是顯而意見的。再者,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這裡有路徑依賴問題,有環境因素,也有個人的心理素質因素等。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態位。環境與你互相制約,想邁出去需要勇氣。曾經有個種人參的農民,種了十年參,終於成了富人。然而中間過程中負債累累,妻離子散。這樣的結果你能承受嗎。每個人的容忍度都不一樣。每一個月都見到收益的,你可能是清潔工。(無貶義,莫怪)每一年都能見到收益,你可能是職業經理。幾十年見收益,你可能是企業家。用一生來經營企業,那你可以是慈善家。每個人的容忍度都不一樣。你很難把人一刀切然後貼標籤。另外,人的見識很重要。見識甚至比知識重要。對一個睡著了的監獄犯人來說,門關著與開著沒區別。因為在他的選項里根本不存在這扇門。見識多了你才能談跨界。井底之蛙永遠囿於井邊那一片天。青蛙會以為那已經是世界的全部。還有創業的時機問題,運氣問題等。有人說運氣比努力還重要,這一條不可忽視。有時候我們只能盡人事聽天命。所以,猶豫也沒有大毛病。經濟學上有個概念叫經濟利潤。它不同於會計利潤。它強調是利用現有資源在能力允許範圍內可得的最大利潤。幹同樣的事別人最高能獲得一萬元,而你卻獲得了三千元(會計利潤),那麼你的經濟利潤為三千減去一萬,負七千!賠了七千。上述需說明,你有能力獲得一萬而實際獲得三千才成立。能力不夠另當別論。猶不猶豫不重要,只要你能夠承擔不創業的全部後果,能夠做到三年不後悔,十年不後悔,足矣。否則,就鼓足勇氣,挽起袖子,幹吧,活出自我。天降大任,兼濟天下!謝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多歲買10萬的車丟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