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河北農村小胖子

    領導有疏漏,你要有補救

    領導的疏漏主要表現在兩點,一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領導也會有考慮問題不全面,處理事情不周全的時候。二是情況在不斷的變化,計劃不如變化快的情形時有發生。遇到這種情況,是拘泥於成命,還是隨機應變,最能考驗一個人的智慧。

    機關幹部處在工作一線,對實際問題體會更真切,更直接,瞭解更透徹,發現領導的決心有哪些不妥當的,不能一任事態的發展,要及時採取有效措施給予補臺,這是有事業心責任感的標誌。如果事事都順著領導的話說,看領導的眼色行事,明知不對,少說為佳,明知是錯,將錯就錯,這樣建立起來的上下級關係,根本談不上是良好的工作關係。所以,“領導有疏漏,你要有補救”,是需要機關幹部牢記在心的。

    領導有分歧,你要有化解

    機關幹部所面對的領導,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集體,每個領導的話都要聽,每個領導的指示都要執行。但是,由於領導們的學識、經歷不同,性格脾氣不同,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相互之間意見不一致,甚至相互有矛盾的時候並不少見。處理這類問題,需要做到機敏靈活,妥善周全。

    ——從容應對尷尬場合。機關幹部處於決策中心的邊緣,由於工作的關係,經常參與決策諮詢,又由於地位的關係,沒有更多的發言權,更沒有決定權,因此,常常會遇到既不便表態又不便迴避的尷尬場合。比如,幾位職務相當的領導當著你的面發表不同意見,甚至激烈爭論。碰到這樣的場合,要區別不同情況,冷靜觀察,沉著而機敏地加以處置。

    如果領導爭論的問題不在你的工作範圍之內,或關係不大時,你最好是緘口不語。西方有句格言,“沉默是金”。這個時候不說話,可以說是最明智的做法。

    如果領導爭論的問題在你的工作範圍之內,但你對此又沒有透徹地瞭解,那麼你要迅速查明有關背景材料,迅速考慮基本意見,以備領導詢問。此時的基本原則是,領導不問你就別“吱聲”,領導問什麼,你就答什麼,簡明扼要,以回答問題為主,不要帶上意見和看法,更不要帶上感情色彩。當領導要求你發言時,你最好是全面而扼要地把有關情況介紹清楚,然後把幾個可供選擇的方案提出來,供領導參考定奪。

    ——靈活處置不同意見。在情況緊急需要迅速決斷而領導的意見不一致時怎麼辦?這時候,機關幹部應開動腦筋,迅速尋求一種使不同意見的領導都能接受的折衷方案。考慮折衷方案時,要充分尊重主要領導的基本意見,但有時主要領導的意見不正確或難於實施,而領導又固執堅持時,應考慮一個變通方案,使領導既能接受,又可待情況變化後迅速調整。

    ——巧妙化解分歧觀點。嚴格地說,領導對某項工作的實施計劃或某件事情的處理方法意見不一致,與相互之間存在著矛盾和隔閡是不同的。意見不一致是個認識問題,方法和手段不同而已,處理時雖有一定的難度,但畢竟都是為了把工作做好,不存在個人恩怨等工作以外的因素;相互矛盾則是兩個人之間的個人恩怨,並把這種個人間的好惡帶到了工作上來,處理起來就更復雜一些,弄不好會在無意中得罪一方。

    當然,這兩者之間的界限也不是那麼明顯,有時因為長期認識不一致,逐漸轉化為相互之間的矛盾,誰看了對方也不順眼,老是搞不到一起去;有時則因為有了矛盾才使工作意見更難統一,你要那麼辦,我偏要這麼辦。所以,處理這種情況要十分慎重,機智靈活地把兩者聯絡起來綜合考慮。對領導意見出現分歧的處理方法有這麼幾種:

    一是按“時間先後”來處理。即哪個領導先說了就按照哪個領導的意見辦。這實際上是不等不同意見表達出來就執行,可以避免聽誰的話不聽誰的話之兩難選擇。

    二是按“職務高低”來處理。即誰的職務高就主聽誰的。雖然職級低的領導心裡不高興,但是不能完全埋怨機關幹部,即使有意見也擺不到桌面上來。

    三是按“實效大小”來處理。即你認為哪個領導的意見更切合實際,更富有成效,就按哪個領導的意見來辦,並把自己的認識向持有不同意見的領導講清楚。

    四是按“兼顧左右”來處理。即在不違背大原則的前提下,對不同領導的意見儘量兼顧到。有這樣一個真實的事例,某單位對營院整修時,兩位主要領導在如何修排水溝上意見發生分歧:一位要求修明溝,認為這樣節省經費;一位要求修暗溝,認為這樣美觀。兩位領導的意見都有道理,而且互不退讓,都要機關職能部門按照自己的意見去辦。負責施工的機關幹部便來了一個折中方案,營院道路邊的一半修成暗溝,房後不引人注意的一半修成明溝。既沒有得罪某個領導,又把任務完成了。

    怎樣正確處理與領導的關係(之四):“約束”領導

    唐代魏徵的故事,可謂路人皆知,他是精於約束自己領導的高手。正因為如此,貴為大唐天子的李世民非常忌憚他,不得不處處謹慎自己的言行,收斂過度的慾望,減少了好多失誤,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這個事例說明,再大的官,也需要有責任心的下級來約束。能有辦法約束領導的機關幹部,才是一個成熟、有智慧的機關幹部。

    依靠感情“約束”

    同事之間也好,上下級之間也好,感情問題至關重要。感情好,有事不當事;感情差,沒有事找事;感情深,大事能化小,小事能化了;感情淺,小事能鬧大,大事能鬧炸。

    那麼,怎樣才能與領導密切感情?比較便捷的做法是,要強化“自己人效應”。“自己人效應”的觀點,出自前蘇聯心理學家納奇拉什維裡的研究,他把彼此有一定相似處的人稱為“自己人”,他認為,“自己人”一般都是相互認同和彼此信任的,這種現象叫“自己人效應”。

    當然,我們不能把這裡說的“自己人”狹隘地理解為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人身依附關係。“自己人效應”體現的是一種領導與被領導之間的同志關係、平等關係。

    機關幹部培養與領導的感情,不是靠送豐厚的禮物,而是靠出色的工作。“最好的禮物是工作,最硬的後臺是群眾。”對這句話我體會深刻。在部隊工作近四十年間,我大大小小調動過10多個工作單位,或從基層到機關,或從機關到基層,或從小機關到大機關,或從一般機關幹部到機關部門領導幹部。每次調動或升遷,都會有人問我同一個問題:“花了不少錢吧?”我感到非常不解,調動工作或職務升遷,都是用人單位選調人才,個人怎麼還得花錢?我有一個極樸實的想法,無論哪個單位的領導選調你、提拔你,都是看中了你能“出力”,不是看中了你能“送禮”。要得到領導的欣賞,你把他交待的任務完成好,這就是最好的禮物,如果他費勁把你選調來、提拔起來,你什麼活也幹不了,什麼任務也完不成,證明他看人不準,用人不當,讓他多丟面子?“不爭氣”的下屬領導是絕不會喜歡的,不要說你沒有多少禮送,就是有禮送他也不敢收。相反,你工作出色了,為他爭了光,他還要給你獎勵。

    當然,也有的領導是貪官,奉行“理論聯絡實惠”那一套,不以工作取人,而以“厚禮”取人,不是看你乾的多少,而是看你送的多少。如果你是真正靠本事吃飯,而不是靠送禮吃飯的人,不必硬要扭曲自己的性格,違心地去搞“吃、請、送”那一套。要耐下性子等待,相信時間是最偉大也是最公正的,只要你耐心等待,組織上遲早會還你一個公道。

  • 2 # 河北農村小胖子

    領導有疏漏,你要有補救

    領導的疏漏主要表現在兩點,一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領導也會有考慮問題不全面,處理事情不周全的時候。二是情況在不斷的變化,計劃不如變化快的情形時有發生。遇到這種情況,是拘泥於成命,還是隨機應變,最能考驗一個人的智慧。

    機關幹部處在工作一線,對實際問題體會更真切,更直接,瞭解更透徹,發現領導的決心有哪些不妥當的,不能一任事態的發展,要及時採取有效措施給予補臺,這是有事業心責任感的標誌。如果事事都順著領導的話說,看領導的眼色行事,明知不對,少說為佳,明知是錯,將錯就錯,這樣建立起來的上下級關係,根本談不上是良好的工作關係。所以,“領導有疏漏,你要有補救”,是需要機關幹部牢記在心的。

    領導有分歧,你要有化解

    機關幹部所面對的領導,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集體,每個領導的話都要聽,每個領導的指示都要執行。但是,由於領導們的學識、經歷不同,性格脾氣不同,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相互之間意見不一致,甚至相互有矛盾的時候並不少見。處理這類問題,需要做到機敏靈活,妥善周全。

    ——從容應對尷尬場合。機關幹部處於決策中心的邊緣,由於工作的關係,經常參與決策諮詢,又由於地位的關係,沒有更多的發言權,更沒有決定權,因此,常常會遇到既不便表態又不便迴避的尷尬場合。比如,幾位職務相當的領導當著你的面發表不同意見,甚至激烈爭論。碰到這樣的場合,要區別不同情況,冷靜觀察,沉著而機敏地加以處置。

    如果領導爭論的問題不在你的工作範圍之內,或關係不大時,你最好是緘口不語。西方有句格言,“沉默是金”。這個時候不說話,可以說是最明智的做法。

    如果領導爭論的問題在你的工作範圍之內,但你對此又沒有透徹地瞭解,那麼你要迅速查明有關背景材料,迅速考慮基本意見,以備領導詢問。此時的基本原則是,領導不問你就別“吱聲”,領導問什麼,你就答什麼,簡明扼要,以回答問題為主,不要帶上意見和看法,更不要帶上感情色彩。當領導要求你發言時,你最好是全面而扼要地把有關情況介紹清楚,然後把幾個可供選擇的方案提出來,供領導參考定奪。

    ——靈活處置不同意見。在情況緊急需要迅速決斷而領導的意見不一致時怎麼辦?這時候,機關幹部應開動腦筋,迅速尋求一種使不同意見的領導都能接受的折衷方案。考慮折衷方案時,要充分尊重主要領導的基本意見,但有時主要領導的意見不正確或難於實施,而領導又固執堅持時,應考慮一個變通方案,使領導既能接受,又可待情況變化後迅速調整。

    ——巧妙化解分歧觀點。嚴格地說,領導對某項工作的實施計劃或某件事情的處理方法意見不一致,與相互之間存在著矛盾和隔閡是不同的。意見不一致是個認識問題,方法和手段不同而已,處理時雖有一定的難度,但畢竟都是為了把工作做好,不存在個人恩怨等工作以外的因素;相互矛盾則是兩個人之間的個人恩怨,並把這種個人間的好惡帶到了工作上來,處理起來就更復雜一些,弄不好會在無意中得罪一方。

    當然,這兩者之間的界限也不是那麼明顯,有時因為長期認識不一致,逐漸轉化為相互之間的矛盾,誰看了對方也不順眼,老是搞不到一起去;有時則因為有了矛盾才使工作意見更難統一,你要那麼辦,我偏要這麼辦。所以,處理這種情況要十分慎重,機智靈活地把兩者聯絡起來綜合考慮。對領導意見出現分歧的處理方法有這麼幾種:

    一是按“時間先後”來處理。即哪個領導先說了就按照哪個領導的意見辦。這實際上是不等不同意見表達出來就執行,可以避免聽誰的話不聽誰的話之兩難選擇。

    二是按“職務高低”來處理。即誰的職務高就主聽誰的。雖然職級低的領導心裡不高興,但是不能完全埋怨機關幹部,即使有意見也擺不到桌面上來。

    三是按“實效大小”來處理。即你認為哪個領導的意見更切合實際,更富有成效,就按哪個領導的意見來辦,並把自己的認識向持有不同意見的領導講清楚。

    四是按“兼顧左右”來處理。即在不違背大原則的前提下,對不同領導的意見儘量兼顧到。有這樣一個真實的事例,某單位對營院整修時,兩位主要領導在如何修排水溝上意見發生分歧:一位要求修明溝,認為這樣節省經費;一位要求修暗溝,認為這樣美觀。兩位領導的意見都有道理,而且互不退讓,都要機關職能部門按照自己的意見去辦。負責施工的機關幹部便來了一個折中方案,營院道路邊的一半修成暗溝,房後不引人注意的一半修成明溝。既沒有得罪某個領導,又把任務完成了。

    怎樣正確處理與領導的關係(之四):“約束”領導

    唐代魏徵的故事,可謂路人皆知,他是精於約束自己領導的高手。正因為如此,貴為大唐天子的李世民非常忌憚他,不得不處處謹慎自己的言行,收斂過度的慾望,減少了好多失誤,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這個事例說明,再大的官,也需要有責任心的下級來約束。能有辦法約束領導的機關幹部,才是一個成熟、有智慧的機關幹部。

    依靠感情“約束”

    同事之間也好,上下級之間也好,感情問題至關重要。感情好,有事不當事;感情差,沒有事找事;感情深,大事能化小,小事能化了;感情淺,小事能鬧大,大事能鬧炸。

    那麼,怎樣才能與領導密切感情?比較便捷的做法是,要強化“自己人效應”。“自己人效應”的觀點,出自前蘇聯心理學家納奇拉什維裡的研究,他把彼此有一定相似處的人稱為“自己人”,他認為,“自己人”一般都是相互認同和彼此信任的,這種現象叫“自己人效應”。

    當然,我們不能把這裡說的“自己人”狹隘地理解為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人身依附關係。“自己人效應”體現的是一種領導與被領導之間的同志關係、平等關係。

    機關幹部培養與領導的感情,不是靠送豐厚的禮物,而是靠出色的工作。“最好的禮物是工作,最硬的後臺是群眾。”對這句話我體會深刻。在部隊工作近四十年間,我大大小小調動過10多個工作單位,或從基層到機關,或從機關到基層,或從小機關到大機關,或從一般機關幹部到機關部門領導幹部。每次調動或升遷,都會有人問我同一個問題:“花了不少錢吧?”我感到非常不解,調動工作或職務升遷,都是用人單位選調人才,個人怎麼還得花錢?我有一個極樸實的想法,無論哪個單位的領導選調你、提拔你,都是看中了你能“出力”,不是看中了你能“送禮”。要得到領導的欣賞,你把他交待的任務完成好,這就是最好的禮物,如果他費勁把你選調來、提拔起來,你什麼活也幹不了,什麼任務也完不成,證明他看人不準,用人不當,讓他多丟面子?“不爭氣”的下屬領導是絕不會喜歡的,不要說你沒有多少禮送,就是有禮送他也不敢收。相反,你工作出色了,為他爭了光,他還要給你獎勵。

    當然,也有的領導是貪官,奉行“理論聯絡實惠”那一套,不以工作取人,而以“厚禮”取人,不是看你乾的多少,而是看你送的多少。如果你是真正靠本事吃飯,而不是靠送禮吃飯的人,不必硬要扭曲自己的性格,違心地去搞“吃、請、送”那一套。要耐下性子等待,相信時間是最偉大也是最公正的,只要你耐心等待,組織上遲早會還你一個公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新福睿斯和新英朗都用三缸發動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