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寒燈獨夜lhf人

    皇帝的老師被稱作太傅或者帝師,私下裡皇帝叫老師,公共場合稱官職。作為皇帝,首先要飽讀詩書,所以皇帝的老師一般是博學有德之士。皇帝每日需要讀儒家四書五經,不僅要讀,且要理解熟讀,不明白什麼意思要請教自己老師。練字也是必修課程,宋朝宋徽宗的便是書法大家,其瘦金體獨具特色。明朝皇帝還需讀《史記》、《資治通鑑》和《通鑑節要》等書,瞭解歷史朝代更迭興亡,以史為鑑。有些朝代還要求皇帝琴棋書畫射樣樣精通,作為皇帝要比常人更加努力才能站在萬人之上。

  • 2 # 尋覓seek

    以此為例

    明穆守時內閣大學士張居正,在穆宗逝世後,輔佐十歲的小皇帝神守當政,還是神守的教師。他曾為小皇帝規定了如下一張課程表:

    ---每日接續講讀《大學》《尚書》,先讀《大學》十遍,次讀《尚書》十遍。

    ---講讀畢,皇上進暖閣少憩,禮監將各衙門奏章,進上御覽,臣等退在西廂房伺候。皇上若有所回,乞即如臣等至御前,將本中事情,一一明白敷奏。

    ---覽本後,臣等率領正字官恭侍皇上,進字畢,若皇上不欲再進,暖閣少憩,臣等仍退至西廂房伺候。若皇上不進暖閣,臣等即率講官再進午講。

    ---進午初時,講講《通鑑節要》,講官務將前代興亡事實,直解明白,講畢各退,皇上還宮。

    ---每日各官講讀畢,或聖心於書義有疑,乞即下問,臣等再用俗說講解,務求明白。

    ---每月三、六、九視朝之日,暫免講讀。仍望皇上於宮中有暇,將講讀過經書,從容溫習。或看字型法帖,隨意寫字一幅,不拘多少,工夫不致間斷。

    ---查得先朝事例,非遇大寒大暑,不輟講讀。本日若遇風雨,傳旨暫免。

  • 3 # 清談歷史

    古代皇帝在選擇接班人的時候,有時候有充裕的時間和選擇餘地,這時候接班人有足夠的時間成長為一個合格的能擔當皇帝重任的人,權力交接就會相對比較順暢,對後期的國家治理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問題。但也有例外情況,那就是皇帝在風華正茂時突然駕崩,這時候往往還沒有立太子或者太子還年幼,這就會造成新皇帝接班時仍然是個孩子,此時嚴格意義上的皇帝老師就登場了,他的目的就是把一個普通孩子培養為合格的帝國統治者。

    如萬曆皇帝即位時的年齡是10歲,他的老師是張居正。皇帝的學習,分為日講和經筵兩種。日講是學習平常的知識,經筵是為皇帝講授經傳史鑑特設的講席;日講為經常性的學習,經筵為不定期的講座。對每一天日講的內容,張居正專門上奏了《日講儀注八條》,對其做了相當細緻的規定。這八條是:

    一、每日講讀《大學》、《尚書》。先讀《大學》10遍,次讀《尚書》10遍,講官各隨進講。畢,即退。

    二、講讀畢,皇上進暖閣少憩,司禮監將各衙門章奏進上御覽,臣等退在西廂房伺候。皇上若有所諮問,乞即召臣等至御前,將本中事情一一明白敷奏,庶皇上睿明日開,國家政務久之自然練熟。

    三、覽本後,臣等率領正字官恭侍皇上進字畢,若皇上欲再進暖閣少憩,臣等仍退至西廂房伺候。若皇上不進暖閣,臣等即率講官再進午講。

    四、近午初時,進講《通鑑》節要。講官務將前代興亡事實直解明白。講畢,各退,皇上還宮。

    五、每日各官講讀畢,或聖心於書義有疑,乞即問臣等,再用俗說講解,務求明白。

    六、每月三、六、九視朝之日,暫免講讀,仍望皇上於宮中有暇將講讀過經書從容溫習,或看字型法帖,隨意寫字一幅,不拘多寡,工夫不致間斷。

    七、每日定於日出時請皇上早膳,畢,出御講讀。午膳畢,還宮。

    八、查得先明事例,非遇大寒、大暑,不輟講讀。本日若遇風雨,傳旨暫免

    也就是說萬曆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學習了,要透過儒家經典《大學》《尚書》學習如何治國,透過《資治通鑑》探求歷代治亂興亡的規律。萬曆皇帝還練就了一手非常好的書法。總之皇帝的學習是非常嚴苛和刻苦的。萬曆親政後開始還是比較勤政的,但後來對皇朝積重難返的無力感越來越深,最終成了幾十年不上朝的怠政皇帝,明王朝也一步步走向了滅亡的邊緣。

    對一個小孩子來說,幼年就被選為皇帝,到底是幸運還是不幸?在皇宮這個權力的象徵物中,有著世界上最密集的陰謀,最嚴格的規矩,有著世間頂級的浮華和奢靡,但卻缺少了孩子成長中最需要的東西:平凡的親情。

    教育學家說,刻板、教條、嚴厲的教養方式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這些孩子往往拘謹懦弱,膽小怕事,同時又固執倔強,不善變通。這些人通常都是完美主義者,因為他們會下意識地時時處處以父母的要求來評價自己,對自己過分苛求,事事追求完美,對自己和對他人都缺乏寬容。試問一個人格都不健全的人怎麼能勝任一個帝國的統治者呢?

    “何苦生在帝王家”,這可能是歷史上無數長在深宮中的帝王的悲歌。

  • 4 # 博雅吉祥如意

    儒家經典、歷史、性知識,這是每個皇帝都必須學習的,還有不少皇帝學習武術,尤其是少數民族做了皇帝。

    兵法也是一門很重要的知識。

    地理知識,主要是瞭解自己的版圖和周遍國家。以方位,位置為主。

    古代中國天文,算術、機械雖然領先,但是他們多沒什麼地位,這些知識不會交給太子很多。

  • 5 # 漢愫漢服

    中國古代王朝,往往是外儒內法,並佐以陰陽、佛道等文化神話王權。

    因此,我覺得所為的帝王之術,一是學習儒家的綱常倫理,以禮法尊卑、等級森嚴來做臣子百姓們的“君父”,既是施予仁德恩情的君子,又是萬民楷模、人人尊崇的父親;二是學用法家的“法、術、勢”,以健全的法制、絕對的權力和駕馭群臣的本領,來做臣子百姓的“牧羊人”,執敲撲以鞭笞天下;三是學用陰陽家、佛家、道家思想,神話王權,來做臣子百姓的“天子”,秉持天神的旨意管轄人民。

  • 6 # 尚武菌

    任何人的知識和學問都不是天生的,都是靠後天的學習獲得的。在學習過程中,老師的作用不言而喻。一般人的老師相對較為好當,華人尊師重教,學生對於老師向來都是非常恭敬;但作為皇帝的老師,卻並不那麼容易當。

    周代曾設立太傅、太師、太保,合稱“三公”,名義上是天子的老師,其實是輔佐天子的官職,後來把“三公”用作賞賜大臣的最高榮譽。能成為帝王的老師,也是中國古代讀書人最高的榮譽。

    成為帝王的老師有兩種,一種是在帝王還沒有當皇帝的時候,教他讀書。將來有一天,所教的學生當上了皇帝,老師跟著也就成了帝王師。如漢成帝為太子的時候,丞相張禹曾為他講授《論語》,等成帝即位當上皇帝后,就尊稱張禹為帝師。另一種是直接為皇帝講課,這種老師最難當。

    因為在古代,皇權至上,皇帝是地位最高的人,至尊至大,老師地位再高,也是臣,皇帝雖為學生,卻是君。一般的學生見了老師是要拜老師的,但身為學生的皇帝,卻不拜老師,反而是老師得拜他。老師在教皇帝的時候,也不能像對待一般學生那樣,不能責罰,連罵都不行,時刻要小心,以免出差錯得了皇帝,丟掉飯碗是小事,丟了性命可就麻煩大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搭配新年的大紅色毛衣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