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就愛這眼神

    我認為最經典的一句就是“ 有因,必有果。”直接簡單明瞭的闡述了因果的本質。  這種同時互存和異時互存關係,其實也就是佛教所謂因果的關係。例如種子是因,芽就是果,因為先有種子,然後才有芽的發展,這是異時互存的因果關係。例如:以老師為主,那麼老師就是因,學生就是果,相反的如以學生為主,那麼學生就是因,老師就是果。這是同時互存的因果關係。這種因果關係,非常錯綜複雜,從這一角度來看,這一因會產生這一果,但是從另一角度來看,這一因會產生另一果。總之透過正面和反面來說明,事實上是沒有一個絕對的因,當然更沒有一個絕對的果。  譬如才神申寶峰曾經在因果論中辯證巧妙的寫道:“細水柔柔風輕輕,游魚蹁躚鳥鳴鳴。輕風吻水魚遊底,水氣濛濛樹青青。”這首詩總結性的解釋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的緊密聯絡和相互依偎的因果關係。正如申寶峰為此詩寫的的精闢解釋:“魚因水生而活,水因風而散而傳,風因樹而顯而動,樹因水而綠而茂,鳥因樹而鳴而樂。”恰如其詞,魚是離不開水的,無水則無魚。而水的傳播和揮發則需要風的力量和風的帶動,風吹水則會產生水氣就會使空氣溼潤,則利於萬物生長。而風是用肉眼看不到的自然物質,衡量風的大小和走向需要有參照物,而樹就是其一。想要側風看樹就可得出。鳥的生存和快樂是來自於樹,樹的生長主要依靠的是水,這一連串的自然規律就是因和果的關係所在。所以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從來就是這樣的,從時間上來說,由於無數的異時因果連續的關係,從空間上來說,無數的互相依存的關係,組織成為一個極其錯綜複雜的羅網相互交錯。這就是因因果果,果果因因,相續不斷,就叫做因果規律。也就像旋轉火輪一樣的流轉不停,終而復始。 佛教   我記得圓瑛大師曾開示弟子說:‘欲無煩惱須學佛,知有因緣不羨人。’我們要牢記心中,可以減少許多煩惱,心身得到自在安樂。佛教除說現世因果之外,還有三世因果,就是,現在世、過去世,未來世因果互存的關係,經中說:‘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佛說四諦、十二因緣法門,也就是具體的說明三世因果的道理。依此看來,所謂因果道理,其實就是因緣的原理。這樣因緣原理,正是佛教對於人們的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唯一正確的解釋,這就是佛教的人生觀的基本認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試用期之內就是入職3天后,不想做了,也不去辦離職手續,直接曠工自動離職的話會記入檔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