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小小一座山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天才。在固有的概念裡,我們認為那些取得卓越的人,通常都是自帶天賦,普通人就算費勁畢生精力都未必達到的境界。最多,也只是中上等而已。

    莫扎特5歲的時候會作曲,被稱為神童;老虎伍茲被公認為史上最成功的Golf球手之一,網球界的威廉姆斯姐妹幾乎創造奇蹟……但這卻不是全部的真相。

    真相是,如果掌握了正確的方法,有目的的持續練習,你也可以成就卓越,成為別人眼裡的“天才”。

    我給你推薦一本書。《天才假象》這本書收錄並整理了近25年來出現的各種證據,它能有效駁斥“天才擁有常人沒有的天賦”這一結論。書中用大量的事實告訴我們,所謂的天賦,只在最開始有用,隨著練習的深入,這種差距會越來越小。也就是說:“只要我們肯吃苦,肯動腦,準備好進行長時間的練習,那麼人人都可以實現卓越。”

    本書的作者馬修·薩伊德,也是作品《黑匣子思維》的作者,他是英國乒乓球頂尖高手,近十年的時間都霸佔英國乒壇榜首的位置。同時透過自學,他考上了英國牛津大學,以一等成績畢業。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天才不是比別人聰明,而是比別人擁有更多認真練習的時長。

    1.持續的練習

    “神童只是將天文數字般的練習時間壓縮到從出生到青春期這短暫的時光中了”。

    再回到我們最開始有關天才的問題,那莫扎特是天才麼?

    我們都知道,莫扎特6歲時在彈琴上已經非常優秀了,5歲開始進行樂曲創作,10歲之前已經創作出了許多的曲目。但我們不知道的是莫扎特的父親本身就是著名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在莫扎特3歲開始,當同齡人還在玩玩具、咿咿呀呀的時候 ,莫扎特已經開始接受專業的、高強度的訓練了。估算下時間,在莫扎特還沒有到6歲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接近3500小時的訓練。

    這是什麼概念?從3歲到6歲,平均每天三個小時以上。

    我們來計算一下,按照普通人,從六歲開始學習,堅持每天一個小時的訓練,想要達到3500小時的練習時間,需要十年的時間,也就是16歲。如果每天只進行半小時訓練,那就是20年,26歲。而莫扎特在6歲就已經完成了這些訓練。

    一個26歲的年輕人,會作曲,我們可能會覺得的他厲害,但並不是特例,你也可以做到。

    馬修·薩伊德說:“我們之所以對神童現象感到吃驚,是因為我們沒有把他們和練習時長與之相同的成人做對比,而是把他們和同齡人做對比,而同齡人花給的時間精力遠不及他們。”

    那這是不是個例呢?

    泰格·伍茲,連我這個完全不看Golf球的人,都曾聽過“老虎伍茲”的名號。老虎伍茲不到2歲零八個月的時候,已經知道了什麼叫做“沙坑球”,5歲生日前5天擁有了自己的一隻Golf球杆,沒到15歲已經全身心投入練習了一萬小時了。

    網球名將威廉姆斯姐妹,十一二歲的時候練習時長也已經達到了一萬小時……

    還有更多的例子能證明這個觀點:天才不是憑空而來,卓越取決於持續不斷的練習。

    那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很努力,卻並沒有收穫很多呢?這就涉及到練習的第二個問題。

    2.刻意練習,也就是有目的的練習

    我曾經教過一個學生,作為樂器老師,第一節課教了她兩個基本指法,第二節課回課之前她告訴我她每天練四個小時,甚至更多。我一聽非常驚訝,只是一個簡單的基本指法而已。結果,一回課,全是錯誤。我隨口問了一下,你是怎樣練習的?她說:老師我太喜歡,所以我沒事就抱著琴彈,邊看電視邊彈,我……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你花了時間,卻完全不在點上,這些練習都是沒有用的,還容易導致負面情緒,造成“我很刻苦,但是卻沒與效果,一定是我很笨”的心態。

    那麼,到底什麼叫刻意練習?很簡單,就是有目的進行針對性的練習,尤其強調在練習中針對自己的薄弱環節,透過各種方法強化訓練。

    作者馬修·薩伊德就是刻意練習的受益者。他在19歲的時候開始接受了中國陳新華教練的指導,乒乓球的訓練不再是一對一,而是“多球訓練”。教練會在身旁放一桶球,分別從不同的方位,用不同的速度,各種旋球發給他,他需要在短時間內迅速作出判斷,並進行回擊。同時,教練將球檯加寬,他需要迅速轉移,練習腳下功夫,才能接到乒乓球。

    正是因為這些特別的訓練方法,馬修·薩伊德的速度不斷加快,世界排名也在不斷的攀升。

    其實這種刻意練習很容易理解,速度不夠練速度,力量不夠練力量。只不過很多人在訓練的時候,很難突破自己的舒適區。會對那些自己擅長的內容越練越順,越練越有自信。這就導致了強的更強,弱的更弱。

    事實上,所有世界頂尖球員都得益於這種“刻意練習”。

    再舉幾個例子,泰格·伍茲把球踩進沙灘中進行擊球,一次又一次的提高技術難度;演奏家為了精湛的演繹這首樂曲,透過練習基本功提高自己的手指能力;中國吊環王陳冰,每次訓練結束後加練十個下法,如果有一個沒有穩穩落地,就重新開始計數……

    如果說這些所謂的“天才”他們還有什麼優勢的話,就是他們不僅僅在很小的時候就比同齡人多的練習時間,還在很小的時候就接受了科學、專業的指導,所以在學習的一開始他們就進行了刻意練習,所以可以說他們練習的每一分鐘都是高效的,有意義的。

    如果說,你也能做到以上兩點,基本上就差不多了,這裡還有一點作為關鍵的補充,也不能落下——及時的反饋。

    3.及時的反饋

    反饋很容易理解,羽毛球不過網是一種反饋,Golf球打到場外去了,也是一種反饋,當然反饋不僅僅是這些。

    我們的訓練過程中,教練和教師就是非常好的反饋者,他們有著專業的技術,同時還是一個旁觀者。每次的訓練,他們都能給練習者一個明確的指示,“做的很好”,“這個地方可以再注意一些“。

    這樣的及時反饋可以讓我們瞬間瞭解自己的優缺點,改正做的不好的地方,同時也增加信心。任何一種練習,如果沒有反饋,是很難成就卓越的。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這本書中提到了一個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也就是說,從平凡到世界級大師,你差的只是這“一萬小時”,但現在我們知道了,還得是“刻意練習”。

    我在剛開始讀《天才假象》的時候,覺得成功需要天賦和汗水,但天賦非常重要,沒有天賦再努力也是徒勞。但讀完之後我才知道,我只是為自己不成功找了一個不努力的理由。

    《天才假象》中有很多具體事例,比如在乒乓球屆速度驚人的運動員,換到另一個測速度的遊戲中竟然是反映最慢的……這些都告訴我們,所謂的天賦其實都是透過不斷地練習所達到的。《天才假象》在一定程度上也給了我莫大的信心,不是做不到,只是時間積累的不夠而已。

    總結一下就一句話:有目的的持續練習。如果你堅持了一段時間還沒有效果,那隻不過是時間沒到,積累不夠,只要再繼續堅持下去,你就離卓越不遠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皇帝的自稱除了孤、餘、朕以外還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