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042898638258

    古人計算時間,最常用的方法是測日影和滴漏。

      測日影:的工具有“圭表”和"日晷"。"圭表"由兩部份組成:"圭"是平放於南北方向的尺;"表"是垂直立於"圭"的南端的標杆。古人根據"表"的影子投射在"圭"的表面上的長度,來判定中午的時間,從而推算出冬至日、夏至日、二十四節氣和其他時刻。

    正午時表影最長的一天是冬至日,最短的一天為夏至日。

      "日晷"又稱日規,和"圭表"同樣是以日影來判別時間的計算儀器。"日晷"是由"晷針"和"晷面"組成。"晷針"的作用等於"表",垂直穿過"晷面";"晷面"相等於"圭表"的"圭",是一塊表面被劃分成12格的圓形石盤。

    圓盤上每一格大約等於兩小時。當太Sunny照射到"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便會投射到"晷面"上,就像現代的時鐘般顯示不同的時間。

      "日晷"和"圭表"都有個缺點,就是遇上陰天和雨天便無法計時。於是,人們又發明了"滴漏"。早期的"滴漏"是一個簡單的銅製圓筒,筒放置標尺,然後注滿水。

    開始計時的時候,水從銅壺漏出,水位慢慢下降,而標尺也隨之下降,古人便是從標尺上的刻度來判別時間。"滴漏"的標尺刻有10格,每格又細分為10格,這100小格便代表了一天。古人把一天分為12個時辰,如果以100格的方式計算時間,換算起來有點不便。

    聰明的祖沖之於是把標尺改良,將刻度改為3大格,每1大格刻有4中格,每1中格再刻上8小格,這樣標尺上便有96小格,每小格為一刻,每一刻相等於15分鐘,這樣計算起來,是不是方便得多呢?祖沖之還發現了"滴漏"的另一個缺點:壺中水多時,水滴得較快;壺中水少時,水滴得較慢,這樣量度時間便會出現較大的誤差。

    於是他把三個漏壺分別放在木梯上,上壺的水滴到中壺,中壺的水滴到下壺;他又增加了一個"受水壺"在下壺底下,把標尺置於"受水壺"中。這個改良,能使漏壺的水更均勻地外流,這樣計算時間便更準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識別手錶藍寶石水晶玻璃表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