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蠻腰

    我是小阿蠻,下面以唐詩為例,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唐詩對日本文化的影響。

    我們知道,唐代的時候,日本有“遣唐使”。這些人的身份都是較為尊貴的,也可以說是上層階級,比如:官員、貴族、僧侶等等。這些人來到中國之後,不僅學習唐代的先進文化,回國後,還帶回了他們所能接觸到的唐人詩詞文賦。這些人是上層階級,他們回國之後,既有官方的支援,又加上個人的影響力,這位唐詩在日本的大範圍傳播提供了有力支援。

    我們最熟悉的日本遣唐使,大概是晁衡。他是日本遣唐留學生(他的家族在日本是世家大族),名字叫阿倍仲麻呂,他對中國文化如痴如醉,來到中國後,就把自己的名字改為了中文名:晁衡。當時,他幾乎和唐代有名的詩人都有交往,並且關係都非常好。比如李白、王維、儲光羲這樣的一線詩人,都和晁衡有詩歌唱和。儘管晁衡在途中遭遇不測遇難,但是他在日本國內以及對後世日本文學的影響非常大,他其他許多日本留學生的學習以及兩國學者的往來提供了方便,比如我們熟悉的鑑真東渡,就是和晁衡的努力分不開的。

    在平安時期,日本的幾代天皇都對唐朝文學極為痴迷。比如嵯峨天皇,這位皇帝就喜歡山水田園、琴棋書畫,而這部分的內容,就是來源於中國文化。嵯峨天皇寫的漢詩,到今天還保留了90多首。另外,他在位期間,大力推行“唐化”,從禮儀、服飾、殿堂建築,以及上面說的生活方式,都是模仿唐朝文化來的。可以說,中國文化在日本的傳播,得為這位天皇記上重重的一筆。

    另一位天皇,醍醐天皇則直接說“平生所愛,《白士文集》七十卷是也”,可見他對白居易,對唐詩是多麼的熱愛了。有這樣的皇帝帶頭,那當時日本上下自然對包括唐詩在內的唐朝文化追捧有加。當時日本國內,白居易的詩文是“博士的必讀文”!還有人稱白居易為“一代之詩伯、萬葉之文匠”,評價非常高。除了白居易,初唐四傑,陳子昂,王維,李白,王昌齡,元稹等人的詩歌作品,也受到了日本人的喜愛。

    和中國唐宋詩詞大概相同時期的,日本叫五山文學,也叫鎌倉、室町時期文學。在這個時期,來中國訪問求學的日本人員數量極為龐大。當他們回國之後撰寫的文學作品,裡面就包含了大量的與中國文化有關的內容。比如《今昔物語》中,和中國古代故事有關的條目,就有8萬條之多!《蒙術和歌》中,收錄了200多條中國的唐宋時期故事。

    日本的唐詩愛好者和研究者數量非常多,海外漢學,日本的唐代詩歌研究一直處於領先水平,質量非常高。他們不僅把唐詩作為文學作品來閱讀,同時,因為文化的近緣性,他們還模仿唐詩的各種創作流派,自己寫詩歌作品。現在日本京東東北部還有一座“詩仙堂”,裡面供奉著李白、杜甫等等中國的36位詩人肖像,並且每個人都贊詩一首。

    時至今天,隨著中日文化交流的發展,唐詩依舊在日本廣為傳播,唐詩愛好者和研究者數量也非常多。

    本文主要參考資料:

    《唐詩在日本》、《唐代中國詩詞對日本詞作發端的影響》

  • 2 # 夕艾依

    唐宋詩歌對日本文化的影響很多,尤其是在詩歌方面。這裡我主要說明下唐詩對俳句的影響,唐詩與俳句是源與流的關係,在許多方面有共同之處。

    1、俳句的形成,可能受到絕句和律詩的啟發。

    清周亮工《書影》卷二:“徐巨源曰:‘……蘇李、十九首,變為黃初建安,為選體,流為齊梁俳句,又變至唐近體,而古詩盡亡。’”

    很多學者認為日本俳句的形成受到了中國近體詩中絕句的影響。 日本中古的時候出現了和歌,和歌的格式是五句三十一音。後因多人合詠和歌,出現了長短連歌。而俳句起源於連歌,為連歌的發句,為三句十七音。連歌的脅句,為二句十四音,加起來正好是三十一音。

    而中國古人有一說法,把絕句看成是律詩的一半,即所謂“絕者,截也”。古代日本詩人大半都能漢詩,所以,俳句的形成,有可能是日本人從絕句和律詩的關係上得到了啟發。

    2、俳句的意境和漢詩有很多共同點。

    俳句的優點在於,攫取大自然的美麗景色,使之與詩人的情感相呼應,生出獨特的韻味和禪味,使剎那的時間永遠凍結。這種禪的味道,在王維的詩句《飯覆釜山僧》"一悟寂為樂,此生閒有餘"等中國詩歌中頻繁體現出來。

    日本的俳句詩人多數也能創作漢詩,也有以中國的漢詩為基礎創作俳句的例子。 例如芭蕉的“夏草や兵どもが夢の跡”(長夏草深茂,武士留夢痕)就參考了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俳句中使用的季語意象受到唐詩影響。

    季語是表示季節的詞語或者是從季節派生出來的詞語。比如“草”這一意象,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謳歌了草的生命力。而正岡子規的“我庭の小草萌えいでぬ限りなき天地今やよみがへるらし“(山庭小草復萌發,無限天地行將綠) 雖沒有直接表現出對小草生命力的謳歌,但仔細分析,小草再次萌發時,天地都快要被染綠,讓人不由地為小草生長之繁茂,小草之生命力所驚歎。

  • 3 # 融融118

    唐宋詩詞特別是唐詩,對日本文化的影響非常大。

    我來說幾個例子。

    許多日本人會選擇在除夕之夜來中國,去聽寒山寺的鐘聲,他們認為寒山寺撞的108下鐘聲,能夠驅除人間108種煩惱,還有的日本人認為∶聽了寒山寺的鐘聲可以年輕十歲

    這個聽寒山寺鐘聲的習俗在日本的流行有幾個原因。

    一是張繼的《楓橋夜泊》在日本風靡盛行, 此詩被列入日本小學教科書,家喻戶曉,幾乎人人會背。

    二是唐代高僧拾得東渡扶桑,在日本創立 “拾得寺”,現成了日本最有名的寺院之一。

    因寒山和拾得有師兄弟的特殊關係,日本拾得寺與蘇州寒山寺就如一對兄弟寺廟。於是,日本人來中國一定來寒山寺祭拜“和合”二仙(即寒山與拾得),這中間有割不斷的文化淵源。

    偉大的詩人白居易,您是日本文化的恩人,您是日本舉國敬仰的文學家,您對日本的貢獻恩重如山萬古流芳,吾輩永誌不忘。

    還有,日本的俳句就起源於中國的五七言唐詩。俳句,是日本的一種古典短詩,由“五-七-五”,共十七字音組成;以三句十七音為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 有時也可以只兩句。

    如《春雨》:綿綿春雨懶洋洋,故友不來不起床。

    《竹林》:大竹林裡明月光,間聞杜鵑聲感傷

    《懷古》:昔日雄關今不見,秋風掠過竹桑田

    《笠島》: 欲往笠島行,無奈五月梅雨泥濘道。

    日本俳句源於唐詩,在意象的選取與意境的營造上,二者都有很多相似之處。

    當時,唐都長安是國際化的大都市,日本多次派遣唐使來大唐學習漢文化,唐詩等漢文化對日本影響非常久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Windows會不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