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蘭愛跳舞

    可穿戴式裝置吵得很熱,我們爭相幫助使用者發掘一些以前未被發現的需求,也許某天回過頭來發現,使用者需要的最主要的需求,也許僅僅是“便於攜帶”而已,那就悲劇了。僅僅是綁一根皮筋就變成可穿戴了嗎?當然不是。那呢?首先,電量要足,待機時間越長越好。目前的可穿戴式裝置如手環,待機時間是一週左右,而手錶剛更短,一兩天,至於Google Glass,只能用幾個小時,這對於一款需要隨身攜帶甚至還需要從身上拆卸下來的裝置來說,太麻煩了。NFC這種技術多年來一直不溫不火,幾大硬體廠商都曾推動過它的發展,但是一個巴掌拍不響,NFC始終沒有落地。就不吐槽自稱待機99年的GEAK 魔戒了,不過,以魔戒為代表的帶有NFC模組的可穿戴式裝置卻在“省電”這一功能上讓人印象深刻,透過非接觸讀卡器的 RF 域來供電,即便是寄主裝置(如手機)沒電也可以工作,99年甚至更長,這當然是最理想的可穿戴式裝置待機時間。除了NFC外,無線充電也許是個可能的解決方式--電池不給力,那就一直充電。畢竟,無線充電技術現在已經相對成熟。之前無線充電話題很熱的時候有人推薦了一個手提包,當你把手機放進去它就自動充電,完全不會讓使用者有多餘的動作,這種體驗是需要被應用到可穿戴式裝置上的。最近在眾募平臺indiegogo上出現了一款名為Misfit Shine的裝置,它號稱待機6個月,由鈕釦電池驅動,可能是它在節電上做了很多最佳化,但在效能上必然有所犧牲。另外,多天前有人為健忘的男士們打造了一款Remember Ring,平時靠體溫充電,結婚紀念日到來的時候會發熱,提醒日子到了,這個創意最大的亮點可能就在於它不需要充電,而根據第一熱電效應又稱塞貝克(Seeback)效應在技術上早就已經能夠實現。由於可穿戴式裝置能夠與我們的身體近距離接觸,因此只需要提升轉化效率,同時降低能耗,它也許就能夠足以供應一臺裝置的正常執行(是不是人發燒的時候效果更好。。。)當然,對於待機這個問題,誰都知道,但目前好像沒有什麼能拿出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以前也曾有過靠衣服、鞋子的運動來驅動發電裝置,但這些裝置恐怕距離足夠人性化、足夠可靠和穩定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次,最好不去改變使用者之前就已經形成的習慣。Google Glass對於我們這些天天戴眼鏡的人來說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對那些平常不需要眼鏡的人來說就有點累贅了。手錶也是一樣,透過手機行業近十幾年的努力,我們幾乎已經完全將手錶這一工具變成裝飾和奢侈品(以及反腐工具)。再後來,我們習慣了走到哪裡都帶著一個金屬“磚頭”,這是手機行業的成功,但卻並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之前做計步器都是一個小小的塑膠方塊,夾在衣服上或者塞進兜裡。但當你給它加一個配適的腕帶或者其他能夠綁在身體上的東西,它似乎就變成了一個不一樣的東西,畢竟,戴一個手鍊、腕帶讓它的便攜性上升一個量級,而且更貼合我們之前已經養成的使用習慣。但是,腕帶和手環就應該是產品的理想形態嗎?當然不是,我們已經離開手錶手環好多年了。另外,給一款手環或者手錶每幾天充一次電,這對於使用者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困擾,因為之前你可能有過每天為手機充電的習慣,但從沒有過每天給手錶充電的習慣,你要把它取下來,找到充電器,充完電還得記得戴上,這是對使用者忍耐度極大的考驗。我曾遇見一位仁兄,他說他戴一個手環已經四五個月了,一種敬佩之情油然而升,因為一般情況下,沒有人能夠佩戴這個手環超過三個月。然而細問之下,他的手環已經快兩個月沒充過電了。。。我們研發可穿戴式裝置的初衷不再是“增加一個機器裝置”,而應該是“減少一個機器裝置”。應該是減少某些操作而不是增加更復雜的操作,否則,它就不能稱之為一個更有效的工具。從人類主動去適應一個裝置到裝置配合人去完成一些人力不能及的事情,這是可穿戴式裝置所面臨著最大的機遇和挑戰。再次,成為身體的延伸某次活動上,神念科技的張彤談起過,本來我們人類的某些感知器官是非常靈敏的,那些曾經是我們生存本能的東西由於工具的使用而退化了,但是,可穿戴式裝置有可能能夠幫助我們找回這些能力,甚至增加一些能力。戴上Google Glass,你看起來像是沒有任何輔助工具的樣子。但有了增強現實功能,理想情況下,你瞬間變成了一部百科全書,能夠解構面前的所有事物;你本人突然變得像一部雷達,可以自由收發來自世界各地傳送給你的訊號;你只需要抬頭看一看鏡片,就可以知道哪個方向是北,車該向哪個方向開;你面帶微笑的看著對方,也許是自己正在玩遊戲。。可穿戴式裝置可能會成為我們的第二個大腦,甚至,可能在某些情形下取代第一大腦成為主要儲存,而我們的五官和肢體變成了輸入輸出單元。而擁有多種感測器的可穿戴裝置又會成為我們的感知器官,它們的效能極大的延伸了我們的觸角,它會幫助我們更懶惰,但也會幫助我們做到一些以前無法做到的事情,不管是作為輔助計算裝置還是輔助健康管理裝置。另外,裝置與人的各種生理特徵的結合一定在未來幾十年內大有用武之地,我們人類無法自己量化所有的生理指標,不管是心率還是運動量,或者是腦波,而這些資料的量化不僅能幫助殘疾人恢復正常人的生活,而且非常有助於我們提升生活的質量。將人類基因組序列弄清楚是個大工程,而將人體所有資料量化是個更大的工程,把這個弄清楚了,以後治病就跟設斷點改BUG一樣了吧,so easy ~~最後,科技、藝術、實用性的結合大家對於可穿戴式裝置普遍無法佩戴超過三個月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它所能提供的資料實在是有點雞肋,也就是實用性遠沒達到硬需求的水平,人們不會太介意每天究竟走了一萬步還是一萬零五百步,所以,一些更實用的功能,一些與健康密切相關的功能可能在實用性上更勝一籌,比如心率血壓等。而當模特戴上Google Glass走上T臺的時候,我看著圖片突然覺得有點想念喬布斯先生。從某種程度上講,是他推動了科技與藝術的結合,讓硬體看起來不再那麼冷冰冰,不再那麼不近人情。不管Nike+fuelband的功能性如何差,它首先是一件藝術品,一個漂亮的碗帶,即便不給它充電,不給它同步資料,甚至把裡面的感測器全部換成巧克力,它仍然是一件可供佩戴的精美的裝飾。而一個非常有用,非常靈敏的裝置,如果你把它的外型做成一坨屎 ,恐怕也沒多少人願意戴著它出去。設計者決定產品是怎麼來的,而消費者決定產品是怎麼沒的。

  • 2 # 於小魚學長

    首先有抱負有理想不甘於虛度年華的人,需要一位傑出的領導者,要給其他人留有進步空間,要給其他人良好的建議,能幫助這些人快速的成長並且得以改造,這是一位傑出的有思想的領導者

    殘疾人,是需要關愛的,是需要用心來呵護的,所以這位領導者還需要善良,像孔夫子一樣,有愛心有善心有慈悲心,這樣會讓兩方相處的更加融洽,融洽的環境是一個讓人最容易進步的環境,但社會上缺少這樣的領導者,志同道合的人也未必志同道合,所以理解也是很重要的,用善良慈悲,幫助一個人找回自信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所以只要你用聰明的腦袋善良的心對待每一個人,這世界上就不會有殘疾人,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定會為你開啟一扇窗,所以加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欺老莫欺小”這句話怎麼解釋?有何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