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量又萌

    高宗封她為後,與他並稱二聖,帝王帝后感情親密史上罕見。高宗死後,武則天稱帝,大唐李改大周武,這是她在世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她考慮後繼之君的時候就會考慮清楚,如果把天下傳給她侄子繼續大周武,那在當時的背景及輿論下她侄子很難做穩江山,就算做穩了後世皇帝也只會供奉自己的爹媽,不會供奉她這個姑媽。她一輩子豐功偉績的歷史都會被隱藏。

    武則天作為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她明白只有死後把皇位歸還大唐李家,死後做回李家的皇后與高宗合葬才是最明智的選擇,其他選擇可能會導致屍骨無存。

    個人看法不喜勿噴。

  • 2 # 五嶽獨尊—泰山

    唐朝時期的唐高宗其實是一位非常沒有主見的人,當時的唐高宗在位期間,也沒偶任何事情,畢竟,唐高宗的父親唐太宗已經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當時的唐朝一片和諧。那麼,唐高宗李治非常喜歡武則天,可以唐高宗死得早,被葬在了乾陵,而後來是誰和唐高宗葬在了一起呢?原來正式武則天,這也是歷史上唯一的兩代皇帝葬在一起的事情,別看武則天和唐高宗葬在一起,其實,這些都是武則天的小算盤。一起來看看!

    唐高宗在863年駕崩,葬於乾陵,那麼後來和唐高宗合葬的人是誰?中國唯一合葬在一起的兩位皇帝是誰?答案就是武則天,武則天死後和自己的丈夫葬在了一起。為此,乾陵是中國乃至世界上唯一一座埋葬了一對夫妻兩代帝王的陵墓。

    乾陵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兩位皇帝——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也是目前已知儲存最完整、文物儲藏最豐富、而且沒有被盜的帝王陵墓,被稱為埋在地下的“世界第九大奇蹟”。

    據史書記載,當年唐高宗在洛陽病逝後,陳子昂等人力主在洛陽設定陵寢,但武則天為了遵照高宗“得還長安,死亦無恨”的遺願,把唐高宗葬在了乾陵。公元705年,武則天病重,十一月,武則天崩逝於洛陽上陽宮,臨終遺囑“祔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中宗皇帝滿足母后“歸陵”的遺願,力排眾議,命人挖開乾陵羨道,啟開墓門,於神龍二年五月將武則天合葬入乾陵玄宮。

    武則天為何會選擇與唐高宗合葬呢?武則天爭奪皇位之時,用盡了權謀手段,如果另設陵墓,伍子胥鞭屍復仇的故事很可能又會重演。而與高宗合葬,既可以避免身後慘遭羞辱,又可以陪伴高宗,永享子孫後代的香火祭祀。

    神龍元年武則天病故之後,中宗李顯根據其母武曌的遺願,力排眾議,將武則天與高宗李治進行合葬。從有關歷史可以看出,與高宗李治埋葬在一起是武則天自己自主決定的,可以說是“自願”的。那麼,武則天為什麼會“自願”與李治埋在一起呢?在大家印象中,李治是一個懦弱無用的皇帝,武則天則開創了另一個王朝武周,理應單獨埋葬的。

    回答這個問題,其實不難。第一點,唐高宗李治並不是大家所想象的一樣,他非但不昏庸,反而是非常厲害一個人。唐高宗在世的時候,他掌握著所有的大權,武則天即使在作為“二聖”的時候,也沒能真正掌握到實權尤其是軍權。高宗時期提拔了大量人才,像薛仁貴、蘇定方、劉仁軌等人都是效力於高宗,而不是武則天的。與高宗朝昔相處,既為夫妻又為戰友(武則天是高宗剪除世家大族的劊子手,連自己舅舅都殺了), 武則天對高宗應該說是非常敬重的。武則天雖然後來成為了皇帝,但是女人都是想依靠強者的,高宗便是這個她可以依靠的人。如果說武則天有愛情,那也只能是高宗,其他的張昌宗這些男寵純粹是娛樂,武則天根本不可能真正地愛他們,因為他們差太遠。這是為家。

    第二點,武則天也是為自己身後事做安排。武則天無論是在高宗時期還是後來垂簾執政乃至稱帝之後,殺了大量李唐皇族之人,這點是非常致命的。她自己死的時候,張柬之等人已經發動政變,政權不可能是武家的後人(小編以為她本來也沒打算傳位給武家後人,待後再議),必須為自己死後的事情做安排。假如武則天選擇了單獨安葬的,難保不會有懷有仇恨的人去挖她的墓,而古代人視死如生,被挖墳是奇恥大辱。而與李治埋葬在一起的話,李治是李唐正統的皇帝,在李唐存續的年間不可能被挖墳,即便是李唐瓦解了後世也沒有理由去挖墳,要安全得多。這是為自己,也是她隱藏的私心。

    第三點,武則天承認了武周屬於大唐的事實。這個呢說實話,沒有什麼根據,只是自己的推測。按照常理,武則天病入膏肓的時候,張柬之等發動了政變,擁立中宗李顯為皇帝,這個武則天是知道的。既然是自己的兒子繼承了皇位,在自己丈夫與自己之間單獨開闢算一個王朝,那樣豈不是難堪,自己又成了什麼?也許,武則天作為一代女強人,可能想法不一樣,但是我們無法得知,只能是依照常理來進行推斷。這是為國。

  • 3 # 李飛熊

    作為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在去世的時候,卻是顯示了她更柔性的一面。“附廟、歸陵、去帝號”,也就是她的遺願是和唐高宗李治合葬在一起。其後,唐中宗李顯力排眾議,把父母合葬在一起。但武則天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武則天和李治的愛情

    雖然武則天的野心很大,但是和李治之間兩人還是有感情在的,否則當初李治也不會把她立為皇后。雖然前期武則天是李治手中的一把刀,用來對付貴族集團,但武則天也是李治喜歡的型別。甚至中間有廢掉武則天的想法,最終也沒有實行。當初狄仁傑勸武則天立兒子為太子,而不是孃家的侄子為太子。其中一條理由便是:“如果立武家後人為太子,那麼高宗李治便享受不到祭祀”,武則天聽了之後流淚,最終決心傳位給自己的兒子。這就足以說明,武則天和李治之間,是有感情存在的,死後合葬一處也就可以理解了。

    武則天想要享受香火

    如果武則天另開一座帝王陵墓,那麼她進入宗廟的阻力將會前所未有的大。但現在她以李家媳婦的身份下葬,便沒有了這個阻礙。而且武則天如果另開一座陵墓,以後能否享受到香火,也是說不準的事。自己曾經殺兒子,殺孫子,後代完全有理由不祭祀她。但是和李治合葬以後,就沒有這個顧慮。不管後來的繼位者是誰,不管他願不願意,只要祭祀李治,自己便可一起享受香火。古代人對這個還是非常看重的,狄仁傑就曾以“歷來哪有侄子祭祀姑姑”,來打消武則天立武家之人為太子。

    武則天害怕死後陵墓被盜

    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武則天可是大肆屠戮李唐宗室和大臣,她不得不擔心自己死後的結局。當年伍子胥鞭屍楚平王的典故還在,武則天的擔心也是有道理的。後面的事情也印證了武則天的擔心,後面武家之人有被殺的,被被掘墳墓的,大多下場並不太好。而武則天透過與李治合葬,則避免了這樣的命運。其對帝王權術的運用,可見一斑。

    綜上所述,武則天之所以和李治合葬。除了兩人的感情基礎,還有武則天的“小算計”在裡面。而且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武則天還專門不化妝,把自己憔悴的一面展現給兒子李顯。利用大臣發動政變的事件,讓李顯心裡充滿愧疚之情,從而達到與李治合葬的目的。其後果然不出武則天所料,唐中宗李顯內心充滿愧疚,力排眾議,堅決把父母合葬在一起。從而也避免了武則天陵墓被掘的命運,還可以享受李家的祭祀香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音樂、美術、體育、書法老師辦培訓班算不算補課?該不該取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