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匈奴人曾經越過長城多次頻繁中原大地,秦始皇也因此修建了長城,直到後來漢武大帝才徹底的摧毀了他們的根基,那麼如今他們是當今的哪個民族,你有啥要說的嗎?

22
回覆列表
  • 1 # 參習處

    匈奴雖然強盛一時,但在漢武帝之後局面發生扭轉。最終,匈奴多數被漢化了。

    草原第一王朝

    北方遊牧民族集團,先後經歷的番號: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回紇、黠嘎斯、契丹、女真、蒙古。

    這些古代遊牧民族,在現代民族中也留下了痕跡,多少能找到“親戚”。比如,鮮卑與錫伯族相關,突厥與哈薩克族相關,回紇與維吾爾族、裕固族相關,黠嘎斯與吉爾吉斯族相關,契丹與達斡爾族相關,女真與滿族相關。不管是傳說也好,還是確有其事,總能在這些現代民族中找到與古代遊牧民族的關係。

    反而比這些民族都古老的匈奴,卻湮沒在了歷史長河中。

    匈奴是第一個在草原上崛起的民族,其王室自稱夏桀之子維淳的後代,其部族自稱黃帝苗裔。如果腦洞一下,黃帝部落也是遊牧的,沒準真有可能是融入中原之前遺落在草原的黃帝后裔。這麼一說,匈奴反而是黃帝嫡系了。不過,年代實在太久遠,其來源眾說紛紜,大體都不可考。

    不過,隨著匈奴的滅亡,大致可以梳理出其後代的活動軌跡。

    兩次南北分裂

    匈奴曾遭受三次沉重打擊。

    第一次是秦始皇時期,大將蒙恬率領的三十萬大軍將其逐出河套平原。秦末漢初,冒頓單于統領匈奴,征服東胡、丁零,統一草原,奪回河套,建立匈奴國。

    第二次是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奪取河西走廊,封狼居胥,使得匈奴退居漠北。漢武帝去世後,匈奴逐漸休養生息,開始與漢朝爭奪西域,此消彼長。

    第三次是漢宣帝時期,因為天災、戰爭,資源減少,內鬥加劇,造成五單于爭立。最終,呼韓邪單于向漢朝投降,為南匈奴。郅支單于佔據漠北王庭,為北匈奴。

    之後,北匈奴郅支單于以為呼韓邪單于不再返回,便想趁機將勢力擴大到西域。卻在征伐西域時期,被漢朝軍隊與呼韓邪單于聯合追擊。郅支單于被殺,北匈奴被呼韓邪單于兼併。這也便是“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出處。

    呼韓邪單于藉助漢朝外力,統一了匈奴,又娶了王昭君,與漢朝交好三十年。但在呼韓邪單于去世後,呼韓邪單于的兩個孫子爭位,又分裂為南北兩個匈奴。

    這一次,南匈奴直接歸附漢朝,被安置在了河套平原。到了三國時期,南匈奴被曹操改編為五部。西晉時期,南匈奴左部帥之子劉淵趁亂建立前趙國。隨著前趙國的滅亡,南匈奴也消融在了北方漢族中。這段歷史,也暗合了前幾年的傳說:匈奴的基因,在北方漢人中的比例高於蒙古族。

    消失的北匈奴

    匈奴的另一支——北匈奴則在漠北遭受到了東漢的暴擊。最近在蒙古國發現的《封燕然山銘》,可以作證。以前在史籍裡,就有這篇文章。當時都以為是東漢的人在吹牛。如今找到了實物。

    北匈奴是在兩年之內,擊敗兩次。於是,大部分西遷到了中亞。但在中亞的北匈奴餘部,仍然與漢朝作對。總之,隊伍越打越少,逐漸消散了。

    有人據此推論,北匈奴是繼續向西遷徙,最終到達歐洲成為匈人(即匈牙利人的祖先)。實際上,這樣的說法已經被推翻了。北匈奴確實西遷,但距離上並沒有那麼遠。只能說,北匈奴的西遷,推動了其他西部民族向著更西方遷徙,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最終,到達中歐的匈人應該與北匈奴在血緣上無關。

    第二種說法是,北匈奴並不是全部往西遷徙的,而是有一部分向東遷徙。傳說,在如今的俄羅斯薩哈共和國境內的原住民便與匈奴有關係。

    第三種說法是,北匈奴有一支原地不動,被後來的鮮卑接收了,成為鮮卑的一個部落。確切地說,就是鮮卑拓跋部。那麼,追尋拓跋部的蹤跡,也就能知道匈奴最後的下落。眾所周知,拓跋部建立了北魏,北魏分裂成東西魏,又被北周北齊取代,最終建立隋唐。北魏的拓跋部後人也就融入了漢人族群中了。

    實際上,匈奴更像是一個草原王朝的名號。類似中原王朝有漢、唐,草原上也有匈奴、鮮卑、柔然等。一個部落強大了,統一整個草原,這個部落的名號,也就成了整個草原上所有部落的名號。所以,匈奴可能早就融入到後來的鮮卑、柔然、突厥等民族中了。草原上最後的霸主是蒙古,必然也包含著匈奴的血統。

    中原的漢朝在戰勝匈奴之後,南匈奴內附,北匈奴餘部輾轉,也都融入漢族中。

    所以,北方民族多多少少都會有一點匈奴的影子。

  • 2 # 兔窩老張

    據司馬遷《史記》記載,商湯滅夏後,一支族人北逃,匈奴人是夏朝人後裔,匈奴人與漢人本屬同源。

    一部分匈奴人融入了漢民族之中

    在漢朝的多年征伐之下,匈奴分裂為兩部分:南匈奴人歸附漢朝,漢朝皇帝封土賜姓,定居在河套地區,逐漸民族融合被漢民族同化;而北匈奴的去向就非常波折了。

    北匈奴在漢王朝打擊下不斷西遷

    北匈奴被漢王朝的打擊下屢次大敗,損失慘重,最終退出了蒙古高原向西逃竄。先是逃到了烏孫國,後在漢軍打擊下再次西遷進入錫爾河流域(今哈薩克附近),結果又一次遭到漢朝打擊遷到頓河附近。雖然匈奴在漢朝打擊下屢戰屢敗,但是到了歐洲開始逞威風。先是滅掉了阿蘭,然後打敗了東哥特人和西哥特人,哥特人為了避難跨過多瑙河,結果把羅馬帝國打的大敗,連羅馬皇帝都給殺了。

    安頓下來的匈奴人在今天的布達佩斯附近建立據點,繼續過著從前遊牧和掠奪的生活,直到……

    阿提拉當上大單于之後,迅速向周邊國家和部落發動了戰爭。不僅打得高盧人、盎格魯撒克遜人、日耳曼人等蠻族部落受不了,連東、西羅馬都無法招架,紛紛向匈奴支付“歲幣”。雖然期間羅馬帝國屢次組織大軍與阿提拉單于交戰,但大都以失敗告終。雖然後來阿提拉單于突然暴斃,但是留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幾經演變,在原匈奴王庭位置誕生出一個國家:匈牙利。

    匈牙利人有可能是北匈奴人後裔

    匈牙利的英文單詞是Hungary,而匈奴人的英文單詞是hunnish;歐洲人普遍是“名在前姓在後”,而匈牙利人和我們一樣也是“姓在前名在後”。歐洲普遍的家庭觀念比較淡薄,而匈牙利人家庭觀念卻非常濃重。匈牙利布達佩斯廣場上的先王雕像和博物館阿提拉復原像仔細看全都是亞洲人面孔,而並非歐洲人臉型。

    包括匈牙利總理歐爾班都說過:“匈牙利民族來自東方,毫無疑問我們的祖先來自亞洲。”雖然目前沒有確鑿的史料加以證實,但大多數學者認為匈牙利人很有可能是北匈奴人後裔。

    北匈奴人也有可能已融入各民族之中

    有一部分學者的意見是匈牙利人是匈奴後裔缺乏確鑿證據。因為匈奴本身並沒有文字記錄自己的歷史,而其他民族對匈奴歷史的記錄又斷斷續續不完整,因此從阿提拉帝國滅亡到匈牙利建立的這半個世紀的時間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並不清楚,因此不能完全肯定匈牙利人就是匈奴人的後裔。這部分學者認為,匈奴人隨著西遷的過程中,逐漸的融入了其他民族之中,現今不再由匈奴人的直接後裔了。

    因此,匈奴人如今演變為哪個民族這件事,目前尚無確鑿定論。也許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的文獻和考古資料被挖掘整理出來,真相一定有浮出水面的一天。

  • 3 # 石隙甘泉

    近幾年來,對於匈奴人的探究熱衷起來,其實是一種強制性概念灌輸。說上幾句。

    第一,對於中國歷史上的民族稱謂,其不必太認真。無論是匈奴也罷,還是突厥也罷,實際上都是漢人的稱謂。這種稱謂,只是漢人面對北方地帶,對於這一地帶比較強大的政權或部落的稱呼。而實際上,這些被稱為匈奴或突厥的人,到底是由那些民族或者部落構成的,作為漢人沒有可能去調查,也不可能調查清楚。而匈奴,其自身也沒有什麼可靠的文字材料流傳下來。這些所謂的稱呼,完全就是漢人的記載,類似的稱呼太多了,概括起來還是一句話,就是漢民族對這些人統一的稱呼而已。

    第二,無論是匈奴如何,它並不代表什麼。一個很簡單的事實,如果把歷史向更遠處研究,你自然就會看到,在更遠的歷史,根本就沒有匈奴這個詞,更何況所謂的匈奴民族。所以說,匈奴或者非匈奴,根本就不是什麼固定的。地理是永恆不變的,但是,對於這塊土地上的人的稱呼一直都在變,這說明什麼?這就是再說,所謂的民族只是漢人在不同時期,對這一地帶生活的人的不同稱謂。而到底生活著什麼人,都是由那些民族構成的,它們都是如何演變而來的,根本就說不清楚。所以,沒必要深挖細考。

    第三,所謂的匈奴變遷,實際上與匈奴本身未必有什麼關係。要說匈奴哪裡去了,說存在也存在,說沒了,也就沒了。說存在,是因為基因血脈的傳承一直都在。因為,在中國歷史上就沒有過宗族滅絕的屠殺,所有歷史上存在過的民族都有著後裔延續下來,所以說,一直都存在。說沒了,是因為,作為匈奴本身,這個獨立的政權不存在了。不存在的原因有許多,例如被漢人政權擊敗了,被其他新崛起的部落擊敗了,自身內部鬥爭分裂了,什麼原因都有,總而言之,就是作為政權消失了。這是說國內的。而遷徙它往的呢?實際上,對這些遷徙者,根本沒必要追究其緣由。他們自什麼地方遷徙而來,因何遷徙?漢人根本無從考證,而他們自己也無任何資料傳世。而他們前往何處,只有有限的記載,大多數都與某些歷史事件有關聯。而實際上這些關聯,其實完全都是從漢人自身的觀點得出的,而實際上到底怎麼回事,漢人怎麼可能知曉得詳之又詳,只能參考而已,萬不可以以此為證。

    第四,關於匈奴遷往歐洲或者中亞一說,不必認真。一是,匈奴本身就是遊牧部落,其遷徙至少與沿途部落民族交織繁衍。到了歐洲也罷,到了中東也罷,到底還是不是原本的匈奴?誰能說清楚?這是很簡單的道理!路途那麼遠,哪裡有記載期間發生了什麼?這些事件對匈奴產生什麼變化?變化有多大?沒辦法說清楚!二是,匈奴作為獨立部落,是在哪裡被徹底吞併的?這又有說的清楚。而匈奴在遷徙過程中,對沿途部落民族產生了什麼影響,遺留了哪些後世子孫?這些東西誰能說的清楚?三是,到底匈奴在遷徙過程中,其稱謂發生了哪些變化。不要糾結於中國對匈奴的稱謂上,中國是一個文明與歷史不曾間斷的國家,但是,這個世界有幾個這樣的國家,而在匈奴遷徙的道路上,有一個這樣的國家嗎?呵呵,一個都沒有!連一個延續不斷的國家都沒有,你怎麼考證,後世所稱謂的匈奴還是來自於中國的匈奴?況且,漢人稱呼匈奴為匈奴,難道匈奴在遷徙過程中也稱呼自己為匈奴嗎?在匈奴遷徙的道路上,其他民族部落國家也都不約而同的稱之為匈奴?這豈不是怪事!

    對匈奴的考證,實際上毫無意義。

  • 4 # 凌煙閣論史

    匈奴的概況

    匈奴由先秦的鬼方、葷粥、獫允、山戎,北狄中的赤狄、白狄等演變而來。此一觀點首先見於司馬遷《史記·匈奴列傳》“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允、葷粥,居於北蠻。

    匈奴社會的性質是奴隸制。匈奴社會是亞洲草原上最典型的一個奴隸社會。這個社會是以家畜和牧奴私有的奴隸主之畜牧經濟為基礎的,土地和牧場則屬於部落或國家公有。一般說來,這種奴隸制最初是以家長制的家族單位為前提而進行的。自從成立了國家以後,則在家族奴隸的基礎上實行了被征服的異族部落的奴隸制。匈奴的丁壯全都做了“控弦之士”的騎兵,社會生產勞動主要由奴隸擔任。

    由於草原環境的抗風險性比較弱,如果遇到天氣原因,草原的生存就會困難,所以匈奴人除了自己生產以外,對外掠奪是他們的生存方式之一。

    匈奴與漢朝之間發生了持續數百年的戰爭,從漢初一直持續到東漢中後期。最終,匈奴人被打敗,一部分西遷,一部分被漢朝內遷進入河套地區。

    匈奴人的最終結局

    西遷的匈奴人:

    西遷匈奴人後來演變為歐洲的斯拉夫民族,即匈牙利人、塞爾維亞人、保加利亞人等諸民族。

    西遷的匈奴人,一路征服詳細,最終進入東歐,建立了匈人帝國,著名的上帝之鞭阿提拉就是匈奴人的後代。阿提拉的帝國向南擠壓,被擠壓的日耳曼蠻族就向南入侵了羅馬帝國,最終導致羅馬帝國解體。

    章太炎先生在《匈奴始遷歐洲考》一文中說“今之匈牙利即匈奴音轉。尚考匈奴西遷在後漢永元之世。……其西遷的情形是,一出烏孫,一趣大秦。趣大秦者,所謂匈牙利也。”

    北匈奴被東漢擊敗後,越過金微山,至康居,建立悅般國。一部分北匈奴人在公元374年先進入黑海北境,接著深入歐洲腹地,建立了匈人王國,今匈牙利數部仍為匈王阿提拉的後裔所統轄。後期在公元508年,悅般國王率領匈奴種人再次進據黑海以北,後來形成了斯拉夫族。

    北匈奴西遷過程可概括分為四個階段。一、悅般時期約公元91一160年;二、康居時期約公元160一260年;三、粟特時期約公元260一350年;四、阿蘭時期約350一374年。經過長途跋涉之後,北匈奴人最終出現在了歐洲東境。進入歐洲後,主要經歷了三個時期,第一期,公元374一400年;第二期,公元400一415年;第三期,公元422一468年。

    內遷的匈奴人:

    西漢末,匈奴五單于爭國,呼韓邪單于率部落民眾臣服於漢。漢把他們安置在幷州北界。於是匈奴五千餘落入居朔方諸郡與漢人雜處。

    東漢時,匈奴分裂為南北二部之後,南部歸於漢,入居塞內,其後又不斷內徙。北邊的北地、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雁門、代、上谷各郡,即今甘肅東部、山西、陝西北部及內蒙古呼和浩特至包頭一帶,都有匈奴人的蹤影出現。

    北匈奴西遷之後,附漢南匈奴中屢有叛亂,漢中央政府遂將重新歸附的匈奴叛亂民眾安置到內地各郡縣,客觀上推動了匈奴人深入內地的程序。後來,匈奴人逐漸深入集中到

    山西幷州諸郡的汾水流域一帶,而且不斷南下向內地深入。

    東漢末時,曹操擔心匈奴人積多難以控制,就把活動在汾晉一帶的匈奴部眾分為左、右、南、北、中五部,分別置於太原故茲氏縣、祁縣、蒲子縣、新興縣和大陵縣。又設部帥和漢司馬監督管理各部。各部帥家屬則集中於晉陽(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同時,還將匈奴上層吸收到地方政府中擔任官職,徵發匈奴的丁壯人員為兵,並將他們的家屬遷移到鄴城,前後有數萬口。這樣,在中原王朝的多次推動和引導之下,匈奴人逐漸散佈於內地各處,達到了曹操對南匈奴部落分而治之,分化瓦解的目的。

    後來到了西晉末年五胡亂華時,匈奴人發動叛亂,建立了前趙(又稱漢趙),但最後歸於失敗。匈奴人在戰亂中為了自保,逐漸融入了其他民族和漢族。

    小結一下匈奴人的最後歸宿:

    留在草原上,既沒有西遷、也沒有內遷的匈奴人,大約10萬落融入了鮮卑族。鮮卑族進入中原後建立了北魏,後來北魏演變為東西魏、北周北齊、隋唐,他們全部融入了漢族。留在草原上的匈奴人,還有一部分融入了柔然。柔然人依然是三個出路。一路西遷,在今巴伐利亞東部建立阿瓦爾汗國。最終被法蘭克王國消滅。第二路是內遷,融入漢族。第三路是留在草原,融如了突厥、契丹部落之中。留在草原上的匈奴人,還有一部分演變形成了回紇(回鶻),即今天維吾爾族的前身。內遷進入中原的匈奴人,在五胡亂華過程中,融入了其他民族,但最終這些其他民族無一例外都融入了漢族。

    進一步向今天追溯,除了融入漢族以外,突厥、契丹進一步演化。

    突厥:演變成的主要民族有:土克曼人、塔塔爾人、哈薩克人、吉爾吉斯人(柯爾克孜人)、撒拉爾人(撒拉人)。

    契丹:現在的達斡爾族及雲南阿、莽、蔣姓“本人”,為契丹族後裔。

  • 5 # 柴門聞犬吠666

    匈奴人在唐朝之前一直生活在中國的北方地區,對中國曆代中原王朝的發展影響深遠。可是自從唐朝之後,史書上就再也沒有記載過有關於匈奴的歷史,匈奴人像是從人間蒸發了一般,沒有了任何的訊息。

    有關於匈奴人後來的故事,一共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曹操時期北匈奴都被趕到了歐洲,而南匈奴逐漸的被漢人吸收。北匈奴到歐洲地區之後有了自己的國家,也就是當年的奧匈帝國,捷克斯洛伐克這些國家。

    但無論是哪種說法似乎都有些道理,但又都不算準確。

    那麼當年中國歷史上的那批匈奴人到底去了哪個地方呢?他們現在過得怎麼樣呢?今天就給大家來詳細解讀一下匈奴人的前世今生。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歷史上匈奴人這個群體。

    根據《史記》記載:“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獯鬻、薰育)。唐虞以上有山戎、獫允、薰粥,居於北邊,隨草畜牧而轉移”。

    根據這樣的一個定義,我們就可以看出來當年的匈奴人和現在的蒙古人的習性是非常相似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遊牧民族。

    與中原人最大的區別就是他們沒有一個固定的居所,哪裡有草他們就趕著牲口去哪裡放牧。

    但所有的事情有壞處也有它的好處,也就在這種環境下造就了匈奴人的身體,他們往往都比較強壯,野外生存能力比較強。而且在冷兵器時代,騎兵是一個最為強大的兵種,所以匈奴人當年的騎兵的作戰能力還是比較高的。

    而且匈奴也並非是一家,而是有好幾個部落組成,所以匈奴並非是指的一個民族,而是指的一個群體,比如說咱們現在說歐洲人一樣。

    ——而與之相對比,中原人則是有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居所,已經進入了農耕文明社會,所以容易積累一些生產資料,雖然受到了一定的天災影響,不過應對自然災害的打擊能力要高於匈奴這樣的遊牧民族。

    而中原王朝雖說沒有像匈奴那般戰鬥力極強的騎兵部隊,但是手工藝相對先進,可以製造一些相對先進的武器從而佔據優勢。同樣也會對匈奴人的優點進行吸收,比如說當年趙武靈王就提出了“胡服騎射”,從而強大了趙國的軍隊的作戰能力。

    不過由於遊牧民族有著較高的機動性,所以不可能夠徹底的消滅他們,無非也就是一打而散。當時各國為了防著匈奴,也就有了今天的萬里長城。

    等到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便將河套地區的匈奴人趕了出去,並且命令蒙恬將之前燕趙長城修繕一下,連成了後來的萬里長城防禦匈奴。匈奴也算是正式的和中原王朝進行了一定的分離。

    根據史料記載:“漢遂取河南地,築朔方,復繕秦時蒙恬所為塞,因河為固”。

    而在此期間匈奴經過不斷的吸收中原文化開始慢慢變得的發展壯大。在此期間北方的匈奴各部逐漸統一,並且形成了一個較為強大的統治集團。同時北方匈奴也開始嘗試著農耕,在一些適合種植農作物的地方讓漢人俘虜屯田收糧。

    “以滅夷月氏,盡斬殺降下定之。Murano、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已為匈奴。諸引弓之民併為一家,北州以定。”“匈奴稍強,蠶食諸侯,故破走月氏,因兵威,徙小國,引弓之民,併為一家”。

    當時的匈奴從面積上來說甚至超越漢朝的實際控制區域,而軍事力量上完全也有和漢朝對抗的能力,甚至超越漢朝,而此時匈奴也算是進入到了一個巔峰時期。

    等到漢武帝時期百姓生活富足,糧草也積攢的具有了一定的數量,綜合國力大大的提高。

    在漢武帝之前,漢朝可以說是受盡了匈奴各種凌辱,但無奈匈奴當時比較強大,漢朝只能夠和匈奴保持著一種隨時願意和談的態度。

    漢武帝時期一共向匈奴發起了三次戰爭。

    ——首先派衛青收復了原本的河套地區。

    ——公元前121年又派霍去病奪取了河西走廊。此地當年也是匈奴掌握的唯一可以耕種的地方,失去了這些可耕種之地,匈奴的生產資料也就變得相對不穩固,其實力開始迅速衰退。

    ——而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又派衛青、霍去病,被卻匈奴千餘里一直打到封狼山,也就是現在的俄羅斯境內。

    這幾次戰爭,基本將匈奴軍隊主力給打廢了,不過當時的匈奴還是堅挺,並沒有消失。匈奴本身就是一個遊牧的民族,本來就居無定所,所以漢朝軍隊也不可能說將匈奴人給趕盡殺絕。

    但當時由於匈奴勢力衰弱,內部自然就會開始出現分裂現象——當時有不少匈奴部落直接向漢朝臣服,成為了漢朝的子民。

    漢朝則對於匈奴曾生活的河南套地區加強了管理,而在那之後,中原王朝不斷的壓縮匈奴人的生存空間,讓匈奴喪失成氣候的基礎,並且不斷讓他被其他部落給吞併或是融合。

    而三國時期,曹操對於比較乖巧聽話的南匈奴不斷的進行漢化,對於堅持抵抗的北匈奴則進行了驅趕。

    1、先說被驅趕的。

    ——而這批被驅趕的北匈奴人中的一小部分人也就來到了歐洲地區,雖說無法與中原王朝匹敵,但在當時分裂的歐洲卻是相當強勢的,他們給當時的歐洲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歐洲歷史上記載,匈奴人來到歐洲後被稱為“上帝之鞭”。

    不過由於匈奴的文化相對落後,而且人口少一些,在歐洲定居後,開始不斷的融入到歐洲本地的一些居民中,慢慢的被當地的民族所同化,畢竟少數被多數給融合是必然。

    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遷移到歐洲那麼遠的,則是遷徙到了離的最近的中亞、俄羅斯、蒙古等國,也就是說中亞的斯坦人、俄羅斯人、蒙古人都可能有匈奴血統。

    2、再說當時被漢化的。

    南匈奴不斷的被漢化,晉朝時期則是發動了八王之亂,而在之前這些匈奴人已經被漢化的差不多了,在五代十國時期匈奴人不斷的相互融合相互吸收,界限也就逐漸變得不太明顯。

    不過仍然有一些匈奴部落或群體也開始開始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比如說後來建立西夏的党項族,北方的蒙古族,女真族、契丹族等,還有一些在歷史中根本沒有提起名字的民族,姑且不論。

    後來在漢人政權再次崛起之後,有一些小民族開始不斷的被漢人所吞併,並且進行了非常徹底的融合,這群人也就徹底成為了漢族人的一員。

    像金國、遼國這些學徒人所建立的國家對於國家內的一些匈奴小民族進行了統一的大融。後來在金國和遼國這兩個國家滅亡之後,其主體民族則是又逐漸的被漢族以及蒙古族所同化。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基因庫分析,當時融入中國最多的匈奴人,主要分佈在現在的遼東半島一帶,蒙古地帶,還有新疆等地區。

    總的來說,嚴格來講匈奴人並未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他們依舊存在,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逐漸成為了其他國家或者是民族的一員。

    這裡再來簡單回答下,他們過的怎麼樣

    ——曾經的他們是一個強大的遊牧帝國,即便分裂了也依舊能在一些地區稱王稱霸,所以他們可以說還是過的很不錯的。

    有人或許會認為衰落後,他們一直被中原王朝打著跑,應該很可憐才對。但事實真是這樣嗎?別忘了,他們是遊牧民族,居無定所才是天性,整天跑對於他們是在平常不過的事,所以這也不是啥大問題。

    而至於現在的他們,大多已經融入到了民族、國家的,自然是有好有壞了,大家都看在眼裡,這裡我們就不用進行過多贅餘。

  • 6 # 待解脫灬

    匈奴一部分留下來和其它北方少數民族融合了,部分西遷的匈奴人在阿提拉時期(公元400年左右)建立了匈奴帝國,而這些匈奴人的人口並不是很多。阿提拉死後,帝國崩潰,部眾也逐漸融入周圍的各個民族中。至於幾百年後的匈牙利人,可能會有一部分匈奴血統,但不會全是。都混血了唄,所以說不清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朋友圈那些長得漂亮的女孩子沒上班,天天到處旅遊吃喝玩樂消費,經濟來源是怎麼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