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蝸牛的日常

    看你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師,父母的言行都會對孩子有深遠的影響,你們孝敬父母的同時也會帶著孩子一同孝敬爺爺奶奶,所以言傳身教,孩子潛意識會懂得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只要沒有太溺愛著孩子,一般都不是問題,也為你這樣的父母點贊,為你這樣的子女點贊

  • 2 # 小憨郎

    孝敬父母是每個人最起碼的責任。

    大中國禮儀之邦,百善孝為先。有人說,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我們現在如何對待自己的長者,等到老了,孩子會怎麼樣對待我們,雖然不是決對,可以影響自己的孩子的。

    作為大人,我們不能指靠孩子的所謂的孝敬。但是我們有指引下一輩們傳承美好的家國情懷。

  • 3 # 蕭赫—日知錄

    父母是最好的老師,言傳身教勝於千言萬語。

    你怎樣對待父母,你的孩子就會怎樣對待你。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可以在孩子身上看到你所有的優點、缺點。

    世事難以預料,孝敬了父母,孩子不一定會孝順我們,但是不孝敬父母,孩子一定不會孝敬你。

  • 4 # 魂系怡紅

    肯定會的,除了極個別的家庭外,絕大多數家庭都會繼承這個優良傳統的,這是良性迴圈!我們不能因為無法確定下一代能否孝敬我們,就推卸自己的責任,首先自己就要做到無愧於心!當我們站在兒女和別人面前的時候,我們的心會很坦然,不愧疚!

    孝不孝敬父母,我們的孩子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的!孩子孝不孝順源自於遺傳天性和後天培養,父母的一舉一動直接影響下一代,我們首先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是父母!從小就要教育孩子尊老敬老,愛老護老,那麼孩子長大後一定會是一個有愛心,懂禮節,盡孝道,守國法的人!

    我們要永遠牢記: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 5 # 樹上有條河

    我看難。

    第一,養老已經逐步社會化。我們的子女將逐漸習慣把年老的我們丟給社會。有份孝心的話,就偶爾買一束花來看望我們。

    第二,養老護理專業化,年老的我們病了,或者活動不方便了,別太指望我們的孩子陪護我們。到時候陪護我們的將是經過專業培訓的護理人員,甚至是機器人。

    第三,未來我們跟子女之間的代溝更大,更加沒有共同語言。即使住在一起,也是兩種生活。沒有了共同語言,也就沒有了那份貼心的溫情。

    但願是我胡說八道。我不喜歡冷冰冰的專業化養老,但不得不面對這種可能。

  • 6 # 任生若只如初見

    古語有云:百善孝為先。

    做父母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過的好,他們總會說,你們過好了就是對我們最大的孝敬。

    老一輩打拼一輩子都是為了孩子,就拿我為例吧。

    我家是農村的,我的父親母親都已經花甲之年,為了我們姐弟幾個忙活了大半輩子,現在我們的生活好了,總會想著讓父母過得好一點,給他們買了新衣服卻總是在過年和有重要的事情的時候才穿,平時還是原來的衣服;給他們買了好吃的,卻還是等到我們大家都回家的時候一起吃,他們自己在家還是鹹菜稀飯的吃著。

    所以當我們結婚生子後,也不會總是想著讓孩子孝敬自己,孩子過好了自己才會開心。

    這並不是說不用給父母盡孝道,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我們對人對事的態度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

    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不僅僅是在盡孝道上做一名合格的“老師”,更要在任何事情的處理上都要做一個好榜樣。

  • 7 # 逍遙178629322

    中華五千年,自古就是禮儀之邦,言傳身教,上承下傳,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孩子,從小就養成的習慣不會改變的,現在的社會又開始重視德育教育了,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不能丟,人不孝敬父母不立於天地,羊羔尚知道跪乳,人就更應該知道回報養育之恩了,我相信我們孝敬父母孩子們也學會孝敬我們的。

  • 8 # 故事音影

    首先,孝敬我們的父母是義務也是美德。這對大多數人來說應該是一種本能地親情反饋。我們孝敬父母不是借錢還錢的關係,而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意念。這一點不需要解釋,烏鴉還有反哺之情,羊羔也有跪哺之恩。

    至於我們的子女能否傳承,我想老貓抱頭把覺睡都是一輩傳一輩!我們沒必要寄託太多的希望,我們只管做的更好沒有最好。一切順其自然,因為我們永遠只能做自己的主人,我們不是上帝。就像信仰,上帝永遠希望你崇敬他,而現實又有多少人信仰上帝呢!

  • 9 # 潕途

    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他的父母。這是我的回答。

    孩子的身上處處的折射著父母的影子,這也充分的說明了為什麼教育要從娃娃身上抓起。

    分享一個個人真實的故事。(你可以認為是我編的,但我希望的是每個人都老所養,這個社會不會在爆出關於“白眼狼”的社會新聞,盡一份小小的力量罷了。)

    我從小是一個無神論者,我也長大後才知道有這種說法。在家鄉有那些拜祭活動,清明祭祖我都不會去的。一是顯得虛偽(人都走了,還博什麼眼球。)二是不喜歡熱鬧,三是我真的不喜歡堵個十幾個小時的車回到我家鄉。(一無所有的地方,買個東西,騎摩托車都要半個小時)。

    有一次清明前一個星期,我爸他不喜歡喝酒。我那時候也沒未成年,他第一次給我倒了酒。他問我“清明節你回去嗎?”八個字的問題似乎他已經知道答案了,仰面喝掉了小杯白酒。他每年都會問我,我每年告訴他都是一樣的答案,搞得大家不歡而散。我是一個不合群的人。我是這樣認為的。

    他又給自己滿上了一杯,緩緩說“她要是還在就好了”“誰啊?”“你曾祖母,她在我十六歲那年走了,那時候家裡窮,曾祖父一個人養不活家,她也去跟著那些下海的老婆子一起去搞海產(下海在我們那裡是在海邊生活的人去挖海產去買)每天走一個多小時的路過去,也沒有車,賣到的錢都會給我買小吃,那時候才一分錢就可以買個餅了呢。曾祖父給她的雞蛋她都會留一個給我放學回來吃。我們那時候過生日才有雞蛋吃,你還要什麼蛋糕…說好了,等我賺到錢…”他又仰面喝了一杯酒。“我也不在乎什麼會不會保佑我什麼的,我只是太想念那個年代的那個她了。人不能忘本,落葉也需歸根。我也會成為那一抔黃土”。

    我那一年每次清明都會回家,每一次放假都會回家,因為我知道或許我現在很年輕,但是我的心已經老了。我會成為和我爸爸一樣的人吧……

    文筆不好,靜靜地闡述個故事罷了。

  • 10 # 新視界觀天下

    現在仍有很多人不願意贍養父母,幾個子女相互推來推去,甚至出現了很多現代版的“牆頭記”。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老人的感受,有沒有想過父母是怎樣含辛茹苦把自己養大的?

    贍養父母是每個兒女的義務,兒子、女兒都一樣。父母把我們養大,我們陪他們變老,讓他們度過一個幸福的晚年。

    孝敬父母,也是為了給自己的兒女做個榜樣。老人的現在就是我們的將來。因此不要把孝敬老人當成負擔,要把老人當成寶,當成神來供養。孝敬老人能夠給自己和子女積德積福,帶來更多的好福氣,好運氣。

    子欲養而親不待,讓我能共同努力,別留下遺憾,更別留下不孝的名聲,讓親朋恥笑,也讓自己的子女丟臉,或者效仿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與寒有關的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