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智慧擇
-
2 # 透骨相思君知否
先攢錢。老了後有以下三種辦法養老。
1.僱傭保姆。
2.住養老院。
3.與他人簽定協議,在世時由其贍養,過世後由其繼承遺產。
-
3 # 從今往後先愛自己
我瞭解的農村人,也就是光棍,沒有娶老婆,當然也就沒有孩子了,現在基本都60多歲了,領著國家的200多五保戶錢,趁著自己還能動種點小菜過著,就不知道不能動的時候咋辦?他們一般不會進醫院,有病就是買點藥,實在病的不行走不了死家裡也只有鄰居發現,那時候村上應該會負責安葬吧!
現在城市裡沒有結婚的很多,也40多歲了,還有父母健在一起和互相照應,再過30年就不知道什麼情況了,但願國家會負責
-
4 # 吳二587
對於孤獨的無保老人來說,一般國家都有補貼,再加上自己能動時,做點小活掙點錢,日常開銷綽綽有餘了。有的地方,每到過年過節,村裡或居民委員會里都有人來探望慰問,送點節日禮品。這不是偶爾做做樣子給人看,是年年都得如此,當一種工作來對待完成。在還有勞動力時,自己做點小活養活自己,待老人不能動了,就去養老院,有專人伺候生活日常。
對於不願進養老院的,地方上,村裡出錢請一些年紀稍輕的老人(大概五六十歲的,剛退休的)去無保老人家裡幫忙做做家務。
我現在是在江蘇蘇州地區,這是我這裡現在的情況。至於其它地方,或以後會怎樣就很難說了。但這些孤獨的無保老人的養老情況只有越來越好,不會太差。
二三十年前,我老家安徽農村,我一個同學是孤兒,他是在養老院長大的。據他所說,他村裡的無保老人都在養老院,由國家養老。而他一孤兒當然也由國家養。
所以,一個孤獨的無保老人的養老問題並不用擔心,而往往讓人擔心的是兒女成群的老人養老問題。這種有兒有女卻無人養老的問題,電視裡,網路上也看到過不少,真是讓人嘆息又無奈。
-
5 # 醉裡挑燈臥劍人
第一,社保。這個可以託底。
第二,商業保險。包括養老保險和重大疾病保險。解決大病醫療費問題和病程中的看護問題。
第三,可以透過工作買套房子。這套房子不僅僅可以自助,以後也可以變現然後購買養老小區的房子。
第四,現在網路發達。不僅解決了一個人孤獨的問題。網路能提供的購物,送貨上門,線上支付等服務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生活中的不便。
第五,叢集養老。在老齡化加劇,單身人口增加之後,養老產業必然興起。會有專門的配套設施完善的養老小區,養老公寓。資金充裕的還可以選擇高階的養老小區。如獨門獨戶,幾家人或是幾個人在一起。就像前幾天報道的,日本七位獨身女性把房子買在同一幢公寓一起養老的事情。相互照顧,一起旅遊,過節,一起活動等。實際上你關心一下財經新聞的話說不定早就知道,國內相似的養老服務早就有企業在佈局了,如萬科地產(真的不是打廣告)。
第六,留一點相應的存款或投資以備不時之需。
請相信人類的智慧和市場經濟的調節能力。這個問題你想到了,其他人肯定也想到了,尤其是那些主動選擇單身的。大家沒那麼笨,就是看到獨身養老的方便性,才敢肆無忌憚的挑剔伴侶並準備好終身單身的!
-
6 # 會講故事的餘漫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覺得需要先回答一個問題——孩子是用來養老的嗎?
我的意思是說:我們生育下一代就是為了讓他們給我們養老嗎?
做為80後,我看到了四代人,可以分別說一下。
第一代人:太爺爺輩。太爺爺我是沒印象了,太奶奶小時候還看到過,不用說,她是靠我幾個爺爺輪流養老的。
主要原因:她沒有積蓄,連最後的房子也成了某個兒子的家產。
第二代人:爺爺輩。做為農村人,剛好碰到拆斥,其實我爺爺只能靠種地養家,但事實上後來土地開發,因為拆遷的緣故,他手裡原本應該有錢的。
幾個女兒已經出嫁,兩個兒子都已成家,有了各自的歸屬,他自己住的房子拆遷換錢。
但是做為老人都有一個通病,跟我太奶奶一樣——疼自己的孩子。所以當他發現某個孩子經濟條件不好的時候,就想要貼補他。
貼補的後果就是自己拆遷款被孩子花掉了,他自己沒有退休金,又只能輪流住到幾個兒女家裡。
說老實話,對於已經成家立業,明明能夠自己養家餬口,需還要伸手問老人要的這種情形,雖有現實的無奈,但有的時候也挺鄙視。
第三代人:父母輩。1、沒有退休金的父母。
父母自然還是農村人,沒有退休工資,唯一的就是房產。所幸拆遷有多處房產,幾個兒女分開,自己還有一套,還有房租可拿。
表示,他們完全不願意我們住在一起,寧願自己住。有自己的房子住,有房租可以拿,揚言除非老得動不了了,不住在一起。連選擇房子的時候,還特地沒選在一層,就是怕串門太容易了,跟沒“分家”似的。
2、有退休金的公公婆婆。
有退休金是好事情,真的。尤其是還有自己的房子,完全可以跟兒女分開住。
公公婆婆完全是過來幫忙照顧孩子,揚言等孫子上小學了,他們立馬回老家自己生活,還是那邊自在一點。除非以後動不了,覺得自己單住比較自在。
第四代人:我們。無意中跟同事談到過養老的問題,每次談的時候,同事都會問我:“現在,是你養父母,還是父母貼補你?”
我頓時啞口無言,無言以對。買房、買車,我們掏的是父母的積蓄,有多少年輕人能夠自己掏腰包?包括孫輩的日常開銷,爺爺、奶奶輩沒有貼?
說是靠我們養老,但老了老了,他們都領退休工資了,其實還是在貼補我們。
我同事說:“所以,看到了沒有?以後我們大概也靠不了兒女養老,還是努力工作,退休金養老吧。記得,有條件再買套房,分開住。這樣你偶爾去串串門,用不遠的退休金說不定還能貼補一下他們。年輕人,尤其是生了小孩子的年輕人,他們養自己都養不活,讓他們養你?做夢。”
我問:“萬一生病了怎麼辦?”
“醫保幹嘛的?”
“醫保不夠呢?”
同事一攤手:“你拿得出錢嗎?”
我:“……”
同事:“父母的積蓄呢?”
我:“被我們花了。”
同事:“兒女都是債,就是這麼來的。”
我深以為然。所以,養兒女真的不是為了養老,親,如果你真想養老:第一,努力工作;第二保持身體健康,多運動;第三,有套房+退休金,還略有存款。
條件好的,直接住養老院。同事前去考察過:跟幼兒園似的,單間,一日三餐有人做,衛生還有人定期打掃,每天還有各種娛樂活動,最重要的是,全部都是同齡人,喝茶、打牌、唱戲、學書法等等。
你單身就覺得很爽的日子,老了依舊單身,怕啥?
回覆列表
有條件交社保,多交多領。農村也可以,有條件交最高檔次的,當地社保局有交費基數,同樣多交多得,這就是養老途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