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鐵肩擔道義15

    從小說要事先的主題來看,只有被詔安被瓦解,才能讓好漢”忠君報國,建功立業”的人格得到昇華,才能反襯出宋徽宗時期”官逼民反”、朝廷黑暗的政治環境。

  • 2 # 閱讀與思索

    首先,從整個小說來說,梁山泊的聚義口號是"替天行道"。

    而皇帝被稱作"天子",宋江以前又是皇帝手下的政府官員,宋江一直是想做官的,投降朝廷是遲早的事情,應該是自他上了涼山後可能就已經考慮過這個事情了。

    所以,口號"替天行道",說明宋江還是想為天子服務。

    其次,從當時的情況來分析,宋江及其梁山好漢,剛開始時勢力有限,即使宋江想招安朝廷也不會答應,朝廷會把他們消滅的。後來勢力大了,朝廷想一下子消滅他們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加之還有其他的農民起義軍,所以朝廷就想接受招安他們然後讓他們去打別的起義軍。所以說只有具備了一定的勢力才有談判的籌碼。

    再次,宋江以前在官府做事,他是很清楚國家的一整套機構和制度,雖說當時皇帝昏庸,但是當時的國家整個勢力遠不是梁山他們所能比較的(先不考慮金兵的侵犯)。所以,宋江一直堅持要招安。不招安最後必定被消滅。"招安"聽起來比投降好聽一些,招收後再進行安撫安置。

    最後,對於當時的百姓來說,國家安定,沒有戰爭,沒有打家劫舍,沒有偷盜,那麼生活就會少許多麻煩和危險。在當時,梁山有一些人還是有打家劫舍和濫殺人的行為的,百姓不一定都會支援梁山泊的。

    綜合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招安的確比不招安結果要好。

  • 3 # 有話我要說153519311

    梁山好漢是怎麼聚在一起的?各有來歷,也各有目的。有逼上梁山的,有被匡上山的,有因充軍逃往梁山的……在這些好漢中,有的原本為盜,有的為民,還有的為官,也不乏江湖混混。這一干人說個不好聽的話,就是一幫烏合之眾。個個如豺狼,都不是善茬,人人似虎豹,均不是省油的燈。他們聚在一起,由於文化不同,性格各異。共同對外時,相安無事,稍顯團結。一旦沒有戰事,他們便會毛皮騷癢,渾身上下不自在,總會滋生點什麼事出來。這是作為首領的宋江最為燒腦、煩心的事。梁山泊外有朝庭清剿,內有如何生存發展的憂慮。人,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想長期與朝庭對抗而不被消滅實非易事,畢竟各方面都相去甚遠。如果不歸順,最終必然逃不掉被剿滅的下場。因此,宋江一班人思前想後,最終定下走招安之路。個人覺得,宋江並不全如某些人說的那樣,純粹從自己利益出發,而置兄弟於不顧。恰好相反,正是出於對眾兄弟負責,才作出的正確選擇。朝庭可以壯大,而梁山很難發展,小魚翻不起大浪,還是趁著恰當的時機歸降朝庭,才是最好的出路。

  • 4 # 冬天的大雪125

    毛主席在對水滸傳的評價時說~好就好在投降,做個反面教材。政府腐敗,皇帝昏庸無反,貪官汙吏橫霸道,禍害百姓,官逼上梁山,但是要時時考慮百姓,

  • 5 # 挖雷探長

    《水滸傳》講的是民間好漢劫富濟貧替換行道的故事。在那個年代土匪橫生百姓民不聊生官員腐敗,所以才出現了聚義廳梁山好漢。

    但是那些所謂的好漢們,本質上都是打家劫舍的賊,是被世人所恥笑的不認可的。有很多人建議宋江推翻朝廷自立為王,但是宋江深深地知道,就以他們手下的那些人,個個武藝高強,俠肝義膽。但是讓他們去當官治理一方的百姓是絕對不可以的。所以他們不能公然的和朝廷作對。還有古代講究名正言順,像他們都是山賊的身份。如果不歸順朝廷,那麼他們以後的子子孫孫都將一輩子都是賊。人的名樹的影雖然梁山好漢各個都講義氣是有良心的好人,但是一定得把賊這個帽子甩掉。

    所以宋江選擇了投靠朝廷。為了表達對朝廷的忠心,去攻打方臘南征北戰。立下了很大的功勞。但是他們不知道朝廷是絕對不允許他們這樣,以前是賊的人來當官的。所以後來梁山好漢經過打仗死傷大半的時候。宋江才知道朝廷是不會讓他們當官的,一切的一切都是被利用,最後宋江明知道是皇上賜的毒酒,但是也沒辦法必須的喝。

    總得來說宋江做的是對的,如果沒有宋江的投降朝廷,老百姓也不會記得梁山好漢。

  • 6 # 黑水布衣

    這句活,是毛澤東主席批評蘇聯修正主義所說的,有一定的歷史背景。如果放在現今來看,對於研究水滸,也有著很高的價值。

    很多人讀《水滸傳》都對宋江的受招安所氣憤,當你讀了幾遍後,你就會覺得宋江受招安,基本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首先,宋江的出身——山東省鄆城縣押司,屬於小吏,現在來說就是無編制公務員(屬於縣官僱傭的),在宋代那個有著輝煌文化的時代,沒有科舉的加持,他想往上爬可能性太低。在宋江入夥梁山並坐上頭把交椅後,原來的聚義廳改為忠義堂,豎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宋江之心可謂人人皆知啊。殺人放火受招安是他唯一的出路。

    其次,受招安在梁山有市場,別看這108個人魚龍混雜,不想接受招安的人也大有人在,武松、魯智深這些三山派的,就連宋江死黨李逵其實也不感興趣(但他聽話)。但集體中有不少是本身來自於朝廷,後受制於宋江的。例如關勝、呼延灼(名門之後)、秦明、華榮、孫立、張清、董平等等。他們人數不算很多,但排位很高,有一定的話語權,加上宋江的嫡系,李逵、吳用(教書的,想當官)、清風山的、江州的等等,已經佔有絕對優勢,加上晁蓋去世,宋江挾著盧俊義,基本掌握了梁山控制權。受招安就上了日程表了。

    再次,《水滸傳》這麼寫,是符合歷史的(哈哈哈,想不到吧),歷史上的宋江最後就接受了招安(後來反叛被殺),小說無論怎麼寫,既然史有其人,歸根結底還是要回到歷史本身,《三國演義》對歷史改動很大,但最後也沒有逃脫歷史,你總不能寫宋江最後推翻大宋,當了皇帝吧。

    最後,《水滸傳》一般認為成書於元末明初,當時大概朱元璋剛剛要改朝換代,寫東西總要出版的吧,剛剛天下初定,總不能馬上出一部挑唆人民起來造反的吧,從商業價值考慮,宋江最後收招安也是對的,畢竟悲劇和遺憾往往最具力量。

  • 7 # 黃河口巽客

    《水滸》這部書,好就好在投降。這句話沒有完,後面還有兩句,才是完整的。

    《水滸》這部書,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這是一九七五年八月十四日,新中國領袖毛主席評《水滸》說的。之後全國掀起了一場「評《水滸》運動」。

    魯迅在《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中也說過,《七俠五義》這類小說中的俠客“很象《水滸》中底人物,故其事實雖然來自《龍圖公案》,而源流則仍出於《水滸》”。事實上,宋江同黃三太、黃天霸、展昭之流都是一路貨,說得明白點,無非是皇帝或者所謂“清官”的奴才、走狗和保鏢。

    宋江打起了“替天行道”的旗號。他心目中的“天”,就是皇帝和朝廷;他所行的“道”,就是孔孟之道,就是要幫助宋王朝瓦解和鎮壓農民起義,以鞏固地主階級的反動統治。他口口聲聲說要“保國安民”:“保國”,指的是保衛地主階級的反動政權;“安民”,就是自己當奴才,還要別人也都跟著他去當奴才。

    他代表的是哪個階級的意志和願望,難道還不夠清楚嗎?宋江是帝王將相和整個地主階級的鷹犬。對於這樣的鷹犬,《水滸》竭盡美化歌頌之能事,吹捧成忠孝仁義色色俱全。這種歌頌正好證明了它是一部宣揚投降主義的反面教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只能用鈾和鈽做核燃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