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往事隨風zuzu

    而是絕大部分人感情往下傳遞的多,反饋的少,對孩子百分之八十,對父母百分之二十就不錯了,不要噴我,這就是事實,真正孝順父母的不多了。

  • 2 # 686安靜

    因為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一代一代的傳承。老人年齡大啦,無用之人。只有那些心懷感恩的人才能一把屎一把尿的照顧老人。

  • 3 # 李木子愛看劇

    因為小孩子可愛啊,一把屎,一把尿的大人也不覺得髒,很多媽媽還經常觀察寶寶拉的便便是什麼顏色,以便於觀察寶寶的身體情況。小孩子肉嘟嘟的很討喜,甜甜的一笑,父母的心都融化了,一切煩惱都煙消雲散了。

    而父母老了的時候呢,首先不好看的,皺巴巴的,皮包骨頭,大人的屎尿特別臭,看著好惡心。記得老公奶奶快不行的時候,大便都解不出來,喉嚨還有痰,姑姑都是用手摳她喉嚨,幫她去痰,吸痰器吸不出來的,用棍子幫她解大便,開塞露什麼的都不管用的,弄完這些,姑姑好幾天沒有吃下飯!公公更是不方便伺候的,因為奶奶經常拉床上,所以下身沒穿衣服。

    所以,老人和小孩是不一樣的,小孩越長越結實,老人越來越衰老,就這樣走完這一生。

  • 4 # 火土的助持33

    來說說個人觀點。

    你問為什麼?那是因為她(他)認為,父母將自已帶來,就該有責任打理孩子的日常,直到孩子長大可以自理為止。相反,他(她)認為老人家的事,不是自己的事情,沒有規定一定要自己打理,特別是有兄弟姐妹們幾個的情況下,更是踢皮球。

    看到這個問題,心忽覺納悶起來,要深深呼吸,然後吐氣,漸漸地氣才順些。為什麼就不能以父母養我長大,我給父母養老?

    很小的時候,看過一二個老人,都是兒孫滿堂,卻被鎖起在一屋子裡,餓時哭喊,吃飽了拉,就地解決,屋子到處髒東西,走到附近也一股味道,不管怎樣,老人痴呆還是正常,都要得到適當的關照,衛生方面尤其重要,老人身體新陳代謝基本停止,只有收縮,不會再長,家人沒有經常給老人洗擦,會發生肌肉腐爛,給老人增加痛苦。我們將心比心,若是那個老人是自己,會有如何感觸?凡事講因果,凡事講善良,凡事講換位思考,凡人講孝道,講仁義道德,不關心父母,不料理父母的老年生活,明兒自已將會老,你望孩子們都象自己一樣,視父母年老而不顧?不會的,肯定希望孩子將自己服侍好。但是,為何不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也許,那老人年輕時,也沒有盡過一個兒女的職責,沒有侍候過老人,要不,為何自己的得不到兒孫的關照?

    很多事情,不是要等價交換,是可以自己去付出關愛的,只要你心存善良,慈悲之心,更對天地有敬畏之心,有側隱之心,就不會去計較,就會自覺的甘願的地關照自己父母,而且還擔心父母得不到舒服而感到愧疚。只想說:百善孝為先,我們都將會變老,好好關愛父母,好好服侍父母,你將會得大福報。

  • 5 # 廣州文案策劃

    虎毒不食子。老牛尚有舐犢之情。

    這是動物界。

    人類社會。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有子女長大成人後不贍養老人的,還有子女殘害殺戮親生父母的!2018年陽曆年底到2019年初,湖南省,三湘大地,先後發生三起未成年人殺害親生父母的不幸案件。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在中國,不贍養老人的事情,是一種客觀存在。有的人由於生長環境的不同,後天受教育的不同,導致長大成人後的人格也有所不同。有的對父母孝順,對他人恭敬;有的對父母漠視,對他人的困苦漠不關心。但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中華民族的尊老愛幼傳統美德依然在代代傳承,尊老愛幼是社會主流,不孝敬老人的現象雖然存在,但畢竟是極少數。這些現象,還往往受到廣大輿論的譴責。

    任何時候,正義和善良都在社會生活中佔據主導地位,是主流。

  • 6 # 大江隱士

    這個問題反映中國目前一些人現象,應該引起重視,儘管法律規定父母有撫養孩子的義務,子女有贍養父母老人的義務。父母撫養孩子100%都能敬善盡美,甚者200%。這是父母的天性,傳種接代,期望孩子光宗耀祖,寧願自己含辛茹苦、寧願自己省吃儉用,不讓孩子受委屈、吃好穿好,這應該是中國傳統美德。而子女大部分也是懂事的,都知道“烏鴉反哺”“跪乳”的道理,但也有不適人性的人,在父母年邁體弱的時候,不照顧、不看望,更有甚者搶奪財產,逼得老人流浪,可憐天下父母心。

  • 7 # 風一樣的小柒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中國向來有敬老的傳統。

    可是為什麼現在很多人不能做到一把屎一把尿的照顧老人呢,我想有以下原因:

    第一、看顏值。

    寶寶小時候肉嘟嘟白嫩嫩的多可人啊,這麼可愛的小東西哪怕拉的屎也是香的。

    同樣的我們也喜歡動物的幼崽,如小狗崽小奶貓。小時候他們也是萌萌噠。等它們長大後我們又未必喜歡了。

    所以,這是生物進化形成的一種自保的技能—以小時候的高顏值和萌態博得照料者的喜歡和憐愛。

    而老人,滿臉的皺紋,稀疏的牙齒,就像一個正在腐爛的蘋果從內部發出腐朽的味道。

    我們提倡敬老,卻很難發自內心的去親近老人。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都喜歡抱著香香軟軟的孩子睡覺,有誰喜歡跟老人同床共枕的呢。

    這其實也部分緣於人類骨子裡對衰老的恐懼。

    第二、孩子是朝陽,而老人是落日。

    我們對一把屎一把尿的撫養孩子甘之如飴,是因為孩子會一天天長大,會給我們帶來驚喜,會成為家庭乃至社會的希望;這讓我們覺得為孩子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而因患病不能自理或癱瘓臥床的老人,他的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正常情況下沒有奇蹟發生,投入再多的醫藥費和人力也只是讓老人苟延殘喘的活著。

    正是這種無望,這份髒累讓人很難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下去。況且從體力上來說,我們抱得動年幼的孩子,卻連一個人給老人翻身都難做到。

    我們也從新聞報導中見過父母殺死重度腦癱小孩的,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沒有康復的可能,看不到盡頭的繁瑣照料讓父母感到絕望。

    第三、就農村而言,有時多子女的老人到老年反而得不到妥善的照料,幾個子女相互扯皮推諉,有的只願出錢卻不願意幹伺候老人的力氣活,也有子女誰都不願貼身照料而出錢僱護工的。

    所以有句話叫“一雙父母可以養活十個子女,十字子女卻養不活一對父母”,父母對子女的愛和子女對父母的回饋向來就不是平等的。

  • 8 # 慕顏歌41319

    想想輪迴原理學吧

    你為什麼不問小的走在成長道路上

    老的已經活該死去

    日本有部電影叫啥節考

    人是為了未來不是為了墳墓

    不然人類早滅絕了

  • 9 # 蘭花花4722

    沒有可比性,嬰幼兒吃的少,拉的也少,無論味,色,量,看著都沒有這麼噁心。而老年吃的複雜了,消化不良,或有病,大小便的確難聞難看令人咋嘔。這是事實,與道德無關。說伺候老人不怕髒,恐怕沒人信,只是人的理智戰勝了感情,就努力剋制,克服罷了。要不老話總講久病床前無孝子呢。反正人到老年活得難呵,真到了久病在床,可能會遭人嫌,怎麼辦呢?趁年輕多積些錢吧。錢多可顧護工伺候,子女看你有錢,伺候的心理會好受些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企面試注意事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