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Kelseytang
-
2 # 隨風隨筆集
剛有一個統計,香港有6.8萬人有千萬流動資產,他們的錢都是打工賺的,有100萬人有百萬資產也差不多都是打工,而內地同樣資產的則大多是做生意,打工賺的佔很少。
這可以看出,香港因為是一個已發展地區,創業機會相對內地少,但對人才的需求大,所以企業只可以高工資吸引人才。
所以,這一部分人買樓還不是大問題。
而且,香港之前首置人士有的只要交5%首期,有的交10%就可以,那以400萬的樓,首期加律師費也就50萬,月供一萬多,買樓還不是很困難。
不過,現在香港和內地的年輕人都想在一畢業兩三年內就要買,那給人的錯覺就是買樓難,以前香港人的置業年齡一般在30歲。
-
3 # 嗨住租房
在香港買房子,不吃不喝需要19年
根據美國城市規劃諮詢機構近日釋出的《全球房價負擔能力調查(2018)》報告中指出,香港已經連續八年成為全球房價最難以承擔的城市。香港房價的中位數與香港工資中位數的倍數達到了19.4,這也意味著一個普通的香港家庭不吃不喝19年時間才能在香港買一套房。
儘管香港在2009年之後,持續加大新界的土地供給,但依舊無法遏制房價繼續上升的勢頭。作為一個土地稀缺的城市,與土地相關聯的房子也就顯得彌足珍貴。
香港在上個世紀80年代推行的保守土地政策,使得香港在80年代的房屋供需嚴重不平衡。地產稀缺和房產稀缺成為香港人的共識,目前市場已經很難矯正這一不平衡性。所以對於很多拿著工資的普通家庭而言,在香港買房子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既然大家都買不起房子,不如好好享受生活
其實對於大部分香港人而言,大家都已經接受了在香港無法買房子的事實。對於香港大部分的工薪階級而言,買房可以算是一種奢望。
我有一個朋友在兩年前從香港大學碩士畢業之後,之後就留在了香港。儘管她的月薪高達3萬港幣,但是房租也不便宜。香港被認為是購物天堂,但僅僅是對奢侈品和電子產品而言。如果是生活在香港,日常消費還是很高的,所以月薪3萬也沒能省下什麼錢來,更別說買房了。她說,既然大家都買不起房,在香港,女方的父母也不會要求男方必須要有一套房子才能結婚,這與在中國內陸大不相同。很大程度上,對於香港人而言,購置房產並不是剛需,只要有一個好的居住環境,就能夠過好一生。她告訴我說,很多香港工薪階級的年輕人會選擇一輩子租房,這樣餘下來的大部分錢可以用來提升自己,反而會過得更好。
買房子並不是生活唯一的樣子
其實購置房產成為剛需,無外乎兩個原因:一是隻有買房才能結婚;二是隻有買了房才能上學。而這兩點在香港其實都不會發生,朋友去年結婚,只是領了證,都沒有辦酒席。兩個人合租一套房,儘管工作和生活的壓力都不小,但他們依舊會堅持每天健身,堅持旅遊,堅持學習提升自己等。事實上,沒有了買房壓力,他們的生活可以過得更加自在。
隨著城市的發展,房產價格可能越來越高。尤其是對於中國的部分大城市而言,土地資源和房產資源永遠都是稀缺的。購置房產並不是生活的全部,我們不能把自己的一生都押注在房產上。
-
4 # 王翰陽
大多數的本地人都是有房的好不好,就算買房大多數都是比較早的時候,在較低價位入手的!只是慢慢的房價漲起來了而已。高價入手的只有兩種原因,一 本地特別有錢的剛需或者投資的。二 外地人在這掙了兩個錢,覺得這還不錯想安家的。
-
5 # 使用者58321385181
我現在在將軍澳工業區地盤做扎鐵佬
從入行日薪950一天,到現在2800一天
11月份開26天工,算上OT有9萬7千HKD一個月
當然不是每個月9萬幾,平均月薪6-8萬不等
就我個人上年交了接近100k的稅
而我老婆在sasa做銷售月薪大概3~4萬
我們只需要儲一年的錢就可以在香港供層樓
現在已經在元朗區供第3層了
年輕人在香港只要努力就不會差!
-
6 # 香港遊客筆記
這個問題我必須回答,翻遍資料資料去分析,還不如看香港人的親身經歷
-------------------------我是敲美的分割線--------------------
不知道為什麼內地的同胞常常覺得我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掩面)
讓我這個基層中的基層來說說香港的生活吧。小女讀書不成,只有高中畢業的學歷。深知自己不是讀書材料,四年前一畢業便投身飲食界,當起小小的中式點心學徒。
第一份工的薪水正是hk$15000 。香港租房的確貴,因此我依舊與父母跟弟弟同住500呎的公屋。我沒有白吃白住哦,家用8000(其實我可以用這8000租長沙灣200呎整間,但不想給別人交租啦,把錢給媽媽,媽媽也能生活輕鬆一點,不用全職上班,可以打風流工),包所有家中支出不包食。
因工作在家附近,所以沒有交通費。公司包早午餐,晚餐的話每星期去荃灣買菜hk$500,月計hk$2000。煮三人晚飯,兩餸一餐,有菜有肉有海鮮有水果,感覺還好。
一個月七天假期,通常都會約朋友去去海灘,行行山,野餐,唱k,看電影,西貢觀星,再吃個晚餐(燒烤韓燒放題等等 香港就是吃的多,幸福。),這樣的消費一天大約250-400吧。
我會把這控制到一個月hk$2500到。感覺自己 work life balance做得頗好 。辦了政府康文處健身月卡hk$180,買衣服零食化妝品hk$1000,月餘Hk$1000左右。對!我差不多算是月光族吧 。但我還是滿足的,不覺得苦。可能我年輕,師傅肯教,我學東西也快,第二年已經是半個師傅,工資17000,哈哈還是沒錢剩。
因為第二年去了次泰國跟南韓旅行,買了iPad mini,年交稅六百多?(忘了),花光了。當年19歳,沒有存錢意識。雖然沒錢剩,還是滿意的,因為過得很充實。
第三年跳糟了。在一家酒店酒樓裡當起師傅,地位僅次大佬二佬。工資hk$22000,稅後加mpf餘20000多(有退稅)。生活愈來愈好了,也有餘錢剩。當年我可是儲起了五萬多,去了三次國內旅行。
國內消費真便宜,帶hk$3000去廈門玩得很好 由於第一次有錢剩,當時自豪了一把 。第四年加薪很少,只加了hk$800,幸好酒店第二年開始年尾可領三糧。平均來算月薪hk$26600(稅跟mpf未計) 。當時結識了同酒店工作(他是房務部經理也是高中畢業的 )的男朋友,開始計劃結婚存錢,沒有去旅行了,存了十三多萬未交稅。
今年加薪600(愈來愈少了 )。幸好弟弟今年出來工作 ️,有人分擔家用,現在一個月家用$5000。希望年尾能存15萬,加去一次國內小旅行。我現在22歳,計劃儲到首期便結婚,首期有的話,供會很輕鬆。男友工作7年,由執房仔hk$13500到現在經理hk$33000(未稅)現跟男友共有五十多萬,多存四十多萬用兩年左右吧,到時八成按個四百萬的兩房房子再供個20年吧。
現在的生活自己非常滿意,上班時間4:00-14:30(將來有孩子也顧到他們 ),一個月放6天假,9天年假。如果我生活的地方不是香港而是內地,我不知道我這個沒有學歷的高中生可以怎樣生活,自身能力太差了 。我爸媽在三四線城市開平也有兩套一百多平米的房,但我回去可以做什麼?做著三四千的工作,有進升機會嗎?家用給得起嗎?我可以去到處旅行嗎?也用不起車,交通又不方便,我休假能去玩麼?沒有海也沒有山多沒趣呀!買東西吃東西的選擇不多也不方便呀
雖然在香港沒有父母可靠,要給家用。買房也要自己打算,男方父母也沒有錢。但我感恩現在擁有的一切,我不覺得自己過得苦,你們覺得怎麼樣?問香港怎麼買房?跟另一半一起買 香港窮人多,自己家裡沒有房多不會要求另一半要有。大部份女生都是跟男生一起為生活努力的。我喜歡這種一起奮鬥的感覺 你們平時聽的全部港女都什麼什麼,純粹是屌絲意淫 最後想說一下,讀不了書的人不一定要強求讀下去,認清自己的方向,學一門有價值的手藝,準能活得好。
沒錯下面這個號就是我的,
回覆列表
香港基本有5成人有自住私人房屋(包括居屋)3成人住是政府公屋(廉租房) 最後2成基本是租房 普通打工仔買得起房的基本在2013年前 已經買下 當時以屯門為例 一平大約7至8萬左右 普通一個40至50方的屋給兩 三成首付 50至60萬首付 大部分人都買得起的 但幾年後的今天 新界區基本都15萬一平起步 市區 港島區基本30萬起步 年輕人基本想都不用想了 只怪樓市算得太快了 工資追不上 所以香港年輕人近幾年喜歡鬧事都是歸根住屋問題 慶幸的是我家3套都是在2010年前買的 當時不算貴 早就供完了 2套出租 一套自住 還有個車位收租 父母幾基上生活無憂 我養好自己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