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騎了個大怪呀
-
2 # 張清義聊家教
簡單說來,曾氏家族之所以長盛不衰,是因為他的後人都是有道德的人。
我們知道,“道”是宇宙規則,“德”是人類符合規律的一切行為活動。也就是說曾家人的一切行為活動都符合規律。話句話說,就是符合天道、地道、人道。
下面談談曾家人是如何做的:
我們知道,曾國藩天資平平,成就可謂彪炳千秋。他成功的原因除了用儒家思想勤勉守正修身外,曾家家訓、家規的理念對他可以說產生了深度薰染,完全成為了他踐行的圭臬,使他的行為無一不符合天道、地道、和人道。
接下來整理一下曾家的人生理念:
曾國藩的祖父星崗公為了興家,制訂了八字家訓:
考(祭祖)、寶(睦鄰)、早(早起)、掃(掃庭院)、書(讀書)、蔬(種菜)、魚(養魚)、豬(養豬)。不要小覷了這八個字,曾家子孫正是認真踐行了這八個字,才使曾家由衰到興,一直興旺至今。
星崗公還為曾家制定了三不信原則:
1、不信地仙。
所謂地仙就是那些怪力亂神。也就是有一些整天只知道胡說八道的人。這些人一旦招惹,家裡就會烏煙瘴氣,後果是家族不能興旺,自己苦不堪言,甚至家破人亡。
2、不信醫藥。
人們常說,有病三分治,七分養。要注意自己修身和陰陽調整,修性時不忘修命,因為修性不修命,修行一大病。
3、不信僧巫。
這裡不是說宗教不好,只是有很多人假借宗教名義做壞事。當你相信它時,你就會慢慢陷入它編織的陷阱泥潭中難以自拔。
另外,曾國藩的遺囑是曾家家訓的重要內容,也成了曾家人的人生理念。曾家後代子孫都認真踐行。其實曾國藩的一生也是如此做的,下面把遺囑的要點談一下:
一曰: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
意思是說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就能在處世時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氣和。
二曰:主敬則身強。內而專靜統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為承大祭,敬之氣象也;
意思是說主觀上對人對事對物態度恭恭敬敬就能使身心強健。內心專一寧靜渾然一體,外表衣著整齊態度嚴謹,這是對人對事對物態度恭恭敬敬的方法;一出門就像要去拜訪一個尊貴的客人,就像普通老百姓在祭祀祖先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恭恭敬敬的樣子,這是對人對事對物態度恭恭敬敬的氣氛。
三曰:求仁則人悅。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氣以成形,我與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愛物,是於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
意思是說講究仁愛就能使人心悅誠服。天底下人的生命,都是得到了天和地的機理才成就自我的性格,都是得到了天和地的氣息才成就自我的形象,我和普通老百姓相比,對於生命生生不息的意義其實都是相同的。假如我只知道自私自利而不知道對老百姓講究仁愛對事物加倍愛惜,那麼就是違背甚至拋棄了生命生生不息的意義。
四曰:習勞則神欽。人一日所著之衣所進之食,與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稱,則旁人韙之,鬼神許之,以為彼自食其力也。
意思是說努力工作、辛勤勞動就能使神明感到欽佩。一個人每一天所穿的衣服、所吃的食物,能做到與他白天所做的事情所用的力氣相匹配的,就會得到旁人的認可和鬼神的讚許,這是因為他是在靠自己的本事吃飯。
從以上曾家的家規、家訓理念中,我們不難發現曾國藩和其家族成功的原因。對於曾國藩來講,可以使我們每個人徹悟到:我們很多人有的毛病,曾國藩曾經也都有過,但關鍵是後來他自己都改了。一個人最了不起的不是說“我天賦異秉,我有什麼好的遺傳。”而是說“我不管怎樣,我都要把自己變得越來越好”,這才是最好的修身。
日常中很多人把平庸歸咎於自己的天資,請看曾家人的天資。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考了17次才得了一個秀才,他對曾國藩等人說:“吾固鈍拙,訓告爾輩鈍者,不以為煩苦也。”
曾國藩25歲、26歲考進士,兩次未中,名落孫山。
由此看來,天資不會影響一個的發展,更不會阻礙一個人建功立業。
綜上所述,可以判定出曾國藩和其家人心中的“神”是什麼。
在曾國藩和其家人看來,人生沒有什麼神靈保佑,他們不信邪。
曾國藩成功的原因可以歸納以下幾點:勤勉守恆,高度自律,“反褚求己”,信奉儒道,終身學習(曾國藩一生“無一日不讀書”)。其實這也是曾國藩心中的“神”。至於曾家後人心中的“神”我覺得就是曾家的家規和家訓。
回覆列表
我覺得,曾國藩家族長盛不衰的原因很多,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比如從歷史階段角度看。在曾國藩練軍之前,他們家族並不算什麼名門望族,換句話說生活的並不是很富足,這從曾國藩家書中可以發現,那個時候,他給家裡寄銀子,而且還告訴父母這些銀子哪些留作自己用,哪些用來資助親戚,資助哪個親戚多少等等。而且在曾國藩讀書上學的時候,他家雖算不上很窮,但也捉襟見肘,他第一次科舉沒考上,回家的時候買了一套史書,花了一百兩銀子,借的是他父親的一個朋友的,當時是個官員,這個官員之所以這麼大方,是因為他看曾國藩將來定非池中之物,當時他們家為了還上這筆欠款,還省吃儉用了好幾年。在曾國藩練軍抵抗農民運動之後,朝廷才逐漸對他加以重用,而且戰爭期間,他們曾家為國犧牲了好幾個人,這對清朝是有大功的,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當時的清政府,要是沒有曾國藩支撐,早就被推翻了,但手握兵權又有實力威望的曾國藩堅決不反清,不管別人怎麼勸,就是忠心耿耿,所以即使他是漢人,清政府也對他很放心,如若不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當時的政府想打壓毀滅一個官員的家族,應該還是有實力的。後來的曾家家族的人,在曾國藩的庇護和領導下,一直對大清忠心耿耿,直到大清滅亡,曾家後人也對中國科學和學術屆做出很多貢獻,養育和培養了很多人才。這是歷史階段的角度。
如果從家族引導教育的角度,那曾國藩就更沒得說了,他一直堅守“耕讀傳家”的家訓,還說不求後世子孫做大官,但求後世子孫多讀書,他的族中兄弟,都是他教導讀書的物件。比如九弟曾國荃是個武將,但曾國藩多次書信教育、耳提面命的督導他讀書學習,還曾教育他“千秋邈矣獨留我,百戰歸來再讀書”。他的兩個兒子,更是被他實時檢查督導讀書做學問,而他更是堅持讀書不輟,臨死當天還在讀書寫日記,併為自己“無一日不讀書”而自豪。同時,他還規定了自己日常八門功課“早掃考寶,書蔬魚豬”,早起,打擾衛生,祭祀祖先,和睦鄰里親人,讀書,種地,養育,餵豬,這種既與世無爭,又潛心學習,還能為國家做貢獻的家族,有什麼理由不長盛不衰呢。
除了這些,還可以從別的角度分析,比如為人處世上,他在北京做官,寧願自己吃虧讓別人欺負,也不讓老家人去衙門打官司,這很低調很會為人處世了等等,這些事情裡面,包涵很大的智慧,可以好好學習品味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