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有點帥的蓋茨比
-
2 # 我們都如羊走迷
恐龍化石並不古老
1.地質年代表:進化的時間框架
“地質年代表”是按照億萬年的地球年齡和進化理論構想各種動植物進化產生的時代和生存的時期。其在百度百科中的定義如下:按時代早晚順序表示地球歷史時期的相對地質年代和同位素年齡值的表格。
按照地質年代表和進化論的時間框架,恐龍遠在距今6500萬年的白堊紀時代(即下表中的“65”百萬年的位置)已經滅絕了。
2.意外帶來的驚人發現
然而1993年北卡羅萊納州大學古生物學家瑪麗·史懷哲博士(Dr. Mary Schweitzer)的非凡發現震驚了科學界,她為了使用直升飛機運送巨型的恐龍骨頭化石就將其鋸開,竟意外地發現恐龍骨頭內還存在有彈性的血管分支和紅細胞等軟組織。
在發現恐龍的軟組織時,史懷哲說:“這太驚人了,直到我做了17次(重複實驗),我才敢相信。”
在之後的20年中,在恐龍化石內還陸續發現多種容易降解蛋白質的存在,如膠原蛋白、血紅蛋白、骨鈣素、肌動蛋白和微管蛋白。不僅如此,在顯微鏡下還可以觀察到完整骨細胞的很多細節。
經過最嚴格的測試和資料複核之後,現在許多進化論者都承認,在恐龍化石中發現軟組織和有機物的現象不僅存在於一兩個樣本中,而是有超過三十個樣本。
而且史懷哲博士甚至已經從所謂的“8000-8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恐龍骨骼中成功地擴增出174個鹼基的恐龍DNA片段。
3.軟組織和生物大分子怎能儲存下來?
生物死亡後,生物體內的細菌就開始會分解屍體,如果這些恐龍屍體觸到水,則分解得更快。在野外,雨水的滲透和地下水的影響幾乎是無處不在的,所以被掩埋的骨頭中的生物組織和大分子,理論上會按照一定的速率分解。
根據一篇發表在《生物化學家》科學期刊中的實驗報告,即使儲存在實驗室的0℃冰箱中,膠原蛋白也會在300萬年內完全降解。而對於DNA,即使在條件最好的實驗室儲存在-5℃冰箱中,經過680萬年後,DNA鏈將會完全分解成單個核苷酸。
而恐龍的化石一般只被掩埋在溫帶或熱帶的岩層中,如果恐龍骨化石如進化論學者所宣稱的那樣有“6500萬年以上”歷史的話,就絕對不可能在其中還含有任何容易降解的蛋白質或DNA,更加不可能有細胞或血管等軟組織。
4.進化論的時間框架受到挑戰
現代生物化學的規律均表明,這些軟組織和生物大分子都不可能儲存幾千萬年。正如史懷哲說,"透過傳統的觀點和化石的例子我非常清楚地知道,這種結果本不應該是那樣的,但它們卻是,我真的很震驚。"
史懷哲博士(進化論者)試圖構建各種模型,來解釋為何在“6500萬年”時間內,這些脆弱的軟組織、細胞和生物大分子還未完全分解,提出含鐵的血紅蛋白儲存假說、沙土儲存假說,但是實驗結果卻與“6500萬年”的儲存時間差距甚遠,均無法對事實進行合理的解釋。實際上,他們的研究反而有助於解釋這些脆弱的軟組織為什麼能夠儲存數千年。
顯而易見的結論就是,這些恐龍化石跟本沒有那麼古老,進化的時間框架是錯誤的,結合考慮其它地質學的事實證據,幾乎可以肯定,這些都是在挪亞大洪水中被掩埋的生物,它們的歷史大約只有4400-5000年。化石證據正在不斷印證創世記是真實的歷史記錄!
回覆列表
首先拿人類和恐龍比較是不公平的,恐龍包括了那麼多的物種,而人類只是一個物種,不同分類單元比較滅絕時間有點不妥,如果要比較個人認為拿靈長類和恐龍比較更合適一些。
第二恐龍並沒有消失,鳥類也是一類恐龍,要說滅絕於白堊紀恐龍的那是指非鳥恐龍和一些古鳥類,現代鳥類也是恐龍,並沒有滅絕。有人說鳥類就是鳥類,恐龍就是恐龍。難道蝙蝠不是哺乳動物嗎?
第三,什麼是指人類的滅絕呢?我們姑且認為是指智人這個物種的消失吧,我認為這是必然的。地球上的環境一直處於變化之中,生物的遺傳物質也一直在發生改變,這兩點決定了生物是在不斷變化的。即使智人這個物種沒有滅絕,他們中的一些也會在不斷的變化中產生新的物種,而其餘的智人也會慢慢消失,最後只剩下一些智人的非智人後代。一個物種必定要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那麼人類會在產生新的物種之前消失嗎?這就不好說了。
恐龍(除去現代鳥類)的滅絕與地球環境的變化關係密切,在白堊紀末期的隕石撞擊之前,恐龍就已經因為環境的變化擁有衰敗的趨勢了,白堊紀末尤卡坦半島的隕石撞擊可能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無論怎樣恐龍是因為環境的變化而發生滅絕的。人類會像恐龍那樣因為環境的變化在產生突然滅絕嗎?
短期來看,目前人類活動所造成的一系列環境變化我個人認為並不會像地球上過去的大滅絕那樣造成大量生物的滅絕,同樣對於人類來說只要不進行大規模的核戰爭,無論是全球變暖還是各種環境汙染和來自地球內部的大規模火山噴發與來自地球外部的天體撞擊比起來都不值一提,後兩者引發的地球上的環境變化與各種災難是人類無法想象的。如果是常規戰爭人類也無法消滅所有的同類,也許人類會發生文明的倒退,但人類並不會滅絕,人類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是十分強大的。只要不發生一些災難性的火山事件和撞擊事件以及大規模的核戰爭,在短期(千年尺度)內人類應該是很難滅絕的。
可是長期看來,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人類中會產生的新的物種,人類的文化尤其是人權使得人類對於弱者(天生殘疾者,基因缺陷者)也要加以照顧,人類的文明阻礙了人類的進化,但是人類的科技尤其是基因技術,如果開放使用很可能又會加速人類的進化,如果人類能隨意編輯人類的基因來創造出“完美的”人類,那麼可以說一個源於人類的新物種幾乎可以在瞬間產生。但世界各國對於這種技術都持有相當謹慎的態度。目前看來,由於人類對於自身物種的保護性,人類阻礙了自己的進化,無法進化出更適合環境(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的新人類,在這種情況下從長期尺度(百萬年)來看人類很可能會在產生新的物種前因為地球環境的災難性變化滅亡。
綜上所述,如果人類不進行大規模核戰爭,不進行進化,慢慢的在地球的溫床上等待地球劇烈的環境變化與下次大災難的來臨,那麼人類這個物種很有可能會像恐龍一樣滅絕。但恐龍中起碼有現代鳥類逃過了大滅絕並存活至今,那人類呢?很可能什麼都活不下來。
如果人類發展航天科技走出地球並能夠長久的定居於其他星球,那麼人類存在下去併產生新物種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但是說實話,航天科技可能要比基因科技困難的多,如果人類為了存活下去加速自己的進化而大規模地修改自己的基因,這可能意味著智人物種的滅絕很快就要到來,一個新的來源於智人的物種將迅速誕生。
至於人工智慧,即使我們能夠在以後把人類的思想複製到機器人的“腦”中,我認為只要是無機的生命體,不帶有人類的遺傳物質,不以人類的遺傳物質為基礎進行一系列生命活動,那也算不上人。所以被機器人取代也可以看做人類的完全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