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淺聊明史

    明成祖即位不久,便於永樂三年派遣太監鄭和率領一支有62艘船,兩萬七千人的大型船隊前往西洋,即東南亞各國和印度洋一帶。

    為何成祖要勞師動眾的舉行這種前所未有的遠航活動呢,有人說為了尋找靖難之役下落不明的朱允文。當然這不無可能,但鄭和前後七次下西洋,歷時28年,只為在茫茫大海尋找一個人,不但一樣渺茫,也太誇張了。所以一般來說,還是傾向於成祖向西洋各國宣楊國威的一種手段,希望那些番邦小國到明朝來朝貢,除了有助於重振中華上國的雄威外,也可提高個人聲望。宣宗之後,明朝國力日下,再也無法持續這種遠洋活動,遂中止了此空前的海上外交活動。

    鄭和的戰船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要動用200多人才能啟航,一艘可以乘坐上千人,在下西洋的過程中,打過幾次漂亮仗,消滅了當時最大的海盜集團,全檢了5000多人。英國的李約瑟博士稱“大明朝海軍在歷史上比任何國家都出色”,鄭和下西洋比哥倫布早了近80年。鄭和航海圖是當時最先進的航海技術成果。

  • 2 # 曹老師xixi

    那個時候應該還是叫“水師”,"海軍"是近代的詞彙。

    大明水師的前身是朱元璋的巢湖水師,其目的是用於控制長江流域,一統南方,在朱棣時期,明朝海軍達到鼎盛,最強的一支是曾六下西洋鄭和船隊,鄭和船隊,無論從船支數量、大小和火力上,確實是當時的世界第一。

    在數量上,按照明代官制記錄,在朱棣時期,朝廷下轄船支多達3800艘,其中戰艦有1350艘,總數遠超當時歐洲海軍強國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其中按照《武職簿》記載,鄭和船隊就有200餘艘可作戰艦支,船員在27000人以上。

    在大小上,大明水師最大船支是鄭和船隊的寶船,據記載長44丈寬18丈,也就是約長146米寬約60米左右,和現代的一個足球場大小相當,除了寶船外,鄭和的船隊還有200多艘平均長度達60多米的大帆船。水師規模之大,當之無愧世界第一。

    在火力上,裝備最好的依然是鄭和船隊,船員除了正常裝備弓弩之外,配備有火銃、火筒,絲毫不遜於同時期的歐洲任何一個國家。

    英國李約瑟博士評價大明水師,說道:

    “中國明朝海軍在歷史上可能比任何亞洲國家都出色,甚至同時代的任何歐洲國家,以致所有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可以說都無法與中國明朝海軍匹敵。”

    美國學者路易斯評價鄭和船隊:

    “一支舉世無雙的艦隊。”

    所以說,明朝當時的水師無愧於世界第一的稱號,當時可惜就可惜在,作為以農耕經濟為主的國家,對於貿易和殖民是不敢興趣的,15-16世紀,正值世界大航海時代,而明朝進入明仁宗統治之後,遠洋船隊被召回,所有艦隻停止建造,寶船也被下令焚燬,南洋各島嶼基地被放棄,尤其是明朝海禁的越發嚴格,使得明朝的中後期在海上一直呈現被動局面。

  • 3 # 時評人健身大叔

    明朝水師又稱大明水師,是曾經世界第一的中國海軍,它的起源是元末朱元璋所部的兩大主力之一巢湖水師。談大明海軍,不得不先談談明朝三百年基業的創 始人朱元璋。朱一生勁敵無數,唯陳友諒為最大對手。而朱元璋打敗陳友諒的最關鍵一戰就是水戰,即鄱陽湖之戰。此戰明軍以20萬擊敗陳軍60萬,大勝之, 遂奠定朱元璋統一中國的基礎。

    在明成祖朱棣鼎盛時期的1420年,明軍竟擁有1350艘巡船,1350艘戰船,加上其餘輔助船隻,艦船總數達3800餘艘。1405年,為廣宣國威於海外,也可能是到 海外搜尋建文帝下落,明成祖派出了當時中國也是世界上最為強大的艦隊下西洋。當時的西洋也就是今天東南亞及印度洋沿岸地區,艦隊的總指揮是三寶太監 --鄭和。

    朱棣靠發動政變奪取侄子建文帝皇位,然建文帝卻下落不明,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宮外傳聞建文帝逃到去了海外。心中不踏實的朱棣,決定派親腹鄭和下西洋 ,威加海內,福澤天下。鄭和是朱棣身邊的宦官,在“靖難之役”中立功,被朱棣賞識任命艦隊司令。要知道鄭和船隊實際上只是當時強大的明帝國海軍的一 支海上機動艦隊,此後鄭和率領他的艦隊相繼進行了六次遠航,被稱之為鄭和七下西洋。而在這一時期,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國家擁有如此龐大的艦隊出征遠航 ,更何況大明帝國還有幾千艘戰艦隨時都可以出征。

    鄭和七下西洋由最初的為尋找可能流亡海外的建文帝,到最後演變成展示帝國軍事實力:一是宣揚明朝國威,這是政治目的;二是擴充套件海外貿易,這是經濟目 的;而鄭和的下西洋,一度到達了紅海和非洲東海岸。紅海往北穿過蘇伊士運河就是地中海了,而非洲東海岸往南經過好望角就進入大西洋了。應該說鄭和所 謂的下“西洋”是印度洋,不是大西洋!只不過印度洋也是在中國的西邊,需要往西邊走,這才叫“下西洋”,按當時的年代其海軍軍事實力無愧於世界第一。

  • 4 # 歐洲軍武通訊

    每個人都會相信鄭和七次下西洋,教科書裡也是這樣寫的。但是如果,鄭和可能不僅下西洋七次,而且可能九次。在南京一座簡陋的墓穴裡發現的一些證據。雖然考古學家還沒有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鄭和去下西洋九次航行是很可能的。

    2010年,在南京市江寧區祖堂山附近發現了一座古墓。這座古墓不太大,也沒有引起太多的注意。考古學家去了以後,發現這座墓被盜過,包括盜墓者留下的塑膠袋。換句話說,這些盜墓人是現代人,甚至不止一次被盜過。裡面沒有多少以前的喪葬物品,但考古學家仍繼續挖掘,看看是否能找到有價值的東西。

    墓中發現了一件壽藏銘,這是一件用來記錄墓主資料和事蹟的物品。經研究發現,墓主是明代名叫洪保的太監,是鄭和船隊的副使節。令專家欣喜若狂的是,壽藏銘的文字只有741個字,大部分是與鄭和西航的歷史事件有關的內容。

    經過考古學家的深入研究,壽藏銘不僅破解了多年來關於寶船大小的爭議,而且使人們對鄭和西航的具體數量產生了懷疑。英國的孟西斯曾聲稱,經過多年的研究,他拋開了鄭和船隊1421年至1423年環遊世界的驚人觀點。但根據洪保墓的記錄,孟西斯的觀點是子烏虛有之事。

    如果壽藏銘中提到的洪保永樂元年航行的第一年沒有錯的話,鄭和早在兩年前就推進了他的第一次西航。此外,鄭和在1424年率領一支艦隊到了舊港(現在是印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巨港一帶)。鄭和下西洋就會有九次,而不是所謂的七次。這次發現肯定可以改寫明朝的歷史。

    當然,這些發現還需要考古學家進一步研究,才能確定鄭和是否曾九次下西洋,無論鄭和是七次還是九次下西洋,都沒有多大影響,最重要的是,當時的明代海軍實力是世界上絕對的第一,這是無法改變的。

  • 5 # 94310417小云

    大明帝國最風光的那幾百年裡,最巨有媚力的是大太監鄭和七次下西洋,轟動了世界,傳播了文化和大國氣度,其水師規模是當時領先於世界各國的,很少得黑死病這便是華人的智慧,但大明王朝的血性和艦隊無敵於天下是在萬曆皇帝時代,日本鬼子十餘萬人在豐臣秀吉統領下入侵北韓,萬曆令大將軍李如松,鄭之亦統領八萬水陸大軍強勢援朝,先後二次把日本人打的大敗而歸,可見一斑,也有先後六次在海上先後打敗過,日本艦隊,英國艦隊,荷蘭艦隊,法國艦隊,真是大氣磅礴長華人威名,而且芵華人還賠了三千兩銀子補貼中國的戰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校外輔導班為何屢禁而不止,真的是學生需要輔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