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娃呀
-
2 # 讓生活有趣一點
在太空用肉眼是看不見長城的。因為人眼的視角和分辯率都有限,長城雖然長度很長,但寬度還是太小了,所以人無法用肉眼將其從地面背景中分辨出來,這就像從樓上的陽臺去看地上的一條很長的縫衣線一樣,是看不到的。倒是金字塔這樣的“寬大”建築在當地天氣條件比較的時候可以被看見。
那麼在太空中真能看到長城嗎?從理論上來講,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長城是狹窄且不規則的,而在太空中對不規則事物很難觀察;不僅如此,長城平均寬度不到10米,也很容易被周圍的地形背景隱沒,因此僅靠肉眼,在20公里的高度就很難將它分辨出來,長城完全從人的肉眼裡消失的高度也只有60公里。這相對於航天器平均400公里的軌道高度來說,相差實在太大。
如果在月球上也能看到長城,就相當於在2688米外看一根頭髮絲一樣。第一批登月的兩名宇航員之一———奧爾德林在接受香港鳳凰衛視採訪時就強調:那是人們的誤解,是由於人們對事實不瞭解所造成的。而第一位太空遊客、富翁蒂託也否定了這一說法。更有專家從科學的角度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線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長城資源主要分佈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期中陝西省是中國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境內長城長度達1838千米。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1961年3月4日,長城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
3 # 八戒娛樂號
在太空能否看到長城這個問題從理論上來講,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長城是狹窄且不規則的,而在太空中對不規則事物很難觀察;不僅如此,長城平均寬度不到10米,也很容易被周圍的地形背景隱沒,因此僅靠肉眼,在20公里的高度就很難將它分辨出來,長城完全從人的肉眼裡消失的高度也只有60公里。
這相對於航天器平均400公里的軌道高度來說,相差實在太大。
如果在月球上也能看到長城,就相當於在2688米外看一根頭髮絲一樣。如果說宇航員能看到長城,顯然不真實。
-
4 # 龍娃呀
錄音材料提供新證據
有關“肉眼能從太空看到長城”的傳聞最早可追溯至幾十年前。1932年,《信不信由你》漫畫宣稱,長城是“人類最壯觀的建築工程,也是唯一能從月球用肉眼看到的建築工程。”這一說法一直延續到太空時代。自美國“登月第一人”尼爾·阿姆斯特朗1969年從月球滿載而歸以來,他就被無數次問到是否看到了萬里長城。
在美宇航局約翰遜航天中心日前公佈的一段錄音材料中,阿姆斯特朗是這樣回答的:他看到了大陸,看到了湖泊,看到了藍裡透紅的斑點,他沒有從月球表面辨認出地球上任何一個人造建築。
月球距地球23萬英里(37萬公里)。那麼,從更低的低地軌道(距地面約100英里(160公里)的高度)能否看到長城呢?可能性也不大。儘管北京附近的長城已經恢復並對遊客開放,但萬里長城綿延數千公里,但架不住歲月的摧殘,很多部分正在坍塌。
美國宇航局前宇航員傑弗裡·霍夫曼聲稱:“我從太空中用了大量時間俯瞰地球,其中包括很多次從中國上空飛掠而過的瞬間,但從未見到長城的影子。問題在於人的肉眼對明暗對比非常敏感,而長城的顏色同兩側地面的顏色並沒有顯著差別。”
霍夫曼在1985年至1996年間曾執行5次航天飛行任務,如今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天工程學教授。他還出於同樣原因沒有從太空中辨認出埃及的金字塔。但是,他卻能認出公路、機場跑道以及灌溉渠道,原因是它們在其周邊環境裡顯得比較醒目。
對比度不強是主因
有些美國宇航員,比如尤金·塞爾南和愛德華·盧曾表示,他們從低軌道看到了中國的萬里長城。但是,長城似乎只有在某種光線條件下才有可能現身。例如,當太陽落山之前時,長城會投下長長的影子,這樣就可以看到它的輪廓。2004年,美國華裔宇航員焦立中從國際空間站拍攝到一張內蒙古一片狹長地帶的照片,當時太陽的角度十分有利於拍攝。內蒙古位於北京以北約200英里處。美國宇航局專家後來證實,那張照片倒像是長城,不過焦立中承認,他也不太確定自己在太空中看到的是什麼。
技術先進的機器裝置確實優勢明顯。低軌衛星具有能夠穿透薄霧和雲團的感測器,這使得它們更容易拍攝到清晰的影象。不過單憑肉眼,宇航員從太空辨認出長城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美國地質勘探局“陸地遙感計劃”專案資訊專家羅納德·貝克表示,解析度適中的衛星,如美國地質勘探局兩顆繞地表上方438英里(705公里)處軌道執行的“Landsat”陸地探測衛星,一般只能在特定氣候條件下才能領略到長城的面貌。貝克說:“我們拍攝到皚皚白雪覆蓋長城周邊區域的衛星影象,長城上的白雪已被掃除完畢,這使得我們可以看清楚長城。關鍵是對比差異。”
即使在衛星影象裡辨認出長城的影子也往往需費上一番工夫,就跟偵探破案一般。貝克說,在這個人來人往的地方,美國地質勘探局的科學家透過尋找停車場和人行道來鎖定長城位置。在更遙遠的地方,他們可能透過掃描長城四周植被情況來辨認這座建築奇蹟。不過這種技術並不十分可靠;很多情況下,長城周圍植被枝繁葉茂,都已沒過了長城。
空氣汙染增大觀測難度
長久以來,從太空肉眼可看到長城這一說法令華人頗為自豪。所以,2003年當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完成“神舟”五號飛行任務返回地球,親口對記者說他從太空並未看到長城,難免有些讓人失望,但事實就是事實。中國教育部甚至開始修定小學教科書,因為教科書上長期以來就聲稱從太空可看到萬里長城,現在看來,這並不符合事實。
中國科學院搖感應用研究院的魏成傑(音譯)教授表示,在這一問題上,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在2006年播出的專門討論這一問題的一個電視節目上,魏成傑表示:“我們需要進行更多的探測,同時提高宇航員的培訓質量。有些宇航員說,他們沒有看到長城,但那並不表示長城不在那兒。” 而且太空梭從長城上空飛過時速度很快,要看清長城確實難度很大。
另外,中國近年來工業發展很快,工廠排放的廢氣使空氣能見度降低,這樣一來,宇航員在太空中就更難用肉眼看到萬里長城了。霍夫曼說:“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中國部分地區上空的汙染,這使得從太空中看任何東西都變得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
5 # 讓生活有趣一點
在太空用肉眼是看不見長城的。因為人眼的視角和分辯率都有限,長城雖然長度很長,但寬度還是太小了,所以人無法用肉眼將其從地面背景中分辨出來,這就像從樓上的陽臺去看地上的一條很長的縫衣線一樣,是看不到的。倒是金字塔這樣的“寬大”建築在當地天氣條件比較的時候可以被看見。
那麼在太空中真能看到長城嗎?從理論上來講,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長城是狹窄且不規則的,而在太空中對不規則事物很難觀察;不僅如此,長城平均寬度不到10米,也很容易被周圍的地形背景隱沒,因此僅靠肉眼,在20公里的高度就很難將它分辨出來,長城完全從人的肉眼裡消失的高度也只有60公里。這相對於航天器平均400公里的軌道高度來說,相差實在太大。
如果在月球上也能看到長城,就相當於在2688米外看一根頭髮絲一樣。第一批登月的兩名宇航員之一———奧爾德林在接受香港鳳凰衛視採訪時就強調:那是人們的誤解,是由於人們對事實不瞭解所造成的。而第一位太空遊客、富翁蒂託也否定了這一說法。更有專家從科學的角度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線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長城資源主要分佈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期中陝西省是中國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境內長城長度達1838千米。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1961年3月4日,長城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
6 # 八戒娛樂號
在太空能否看到長城這個問題從理論上來講,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長城是狹窄且不規則的,而在太空中對不規則事物很難觀察;不僅如此,長城平均寬度不到10米,也很容易被周圍的地形背景隱沒,因此僅靠肉眼,在20公里的高度就很難將它分辨出來,長城完全從人的肉眼裡消失的高度也只有60公里。
這相對於航天器平均400公里的軌道高度來說,相差實在太大。
如果在月球上也能看到長城,就相當於在2688米外看一根頭髮絲一樣。如果說宇航員能看到長城,顯然不真實。
回覆列表
錄音材料提供新證據
有關“肉眼能從太空看到長城”的傳聞最早可追溯至幾十年前。1932年,《信不信由你》漫畫宣稱,長城是“人類最壯觀的建築工程,也是唯一能從月球用肉眼看到的建築工程。”這一說法一直延續到太空時代。自美國“登月第一人”尼爾·阿姆斯特朗1969年從月球滿載而歸以來,他就被無數次問到是否看到了萬里長城。
在美宇航局約翰遜航天中心日前公佈的一段錄音材料中,阿姆斯特朗是這樣回答的:他看到了大陸,看到了湖泊,看到了藍裡透紅的斑點,他沒有從月球表面辨認出地球上任何一個人造建築。
月球距地球23萬英里(37萬公里)。那麼,從更低的低地軌道(距地面約100英里(160公里)的高度)能否看到長城呢?可能性也不大。儘管北京附近的長城已經恢復並對遊客開放,但萬里長城綿延數千公里,但架不住歲月的摧殘,很多部分正在坍塌。
美國宇航局前宇航員傑弗裡·霍夫曼聲稱:“我從太空中用了大量時間俯瞰地球,其中包括很多次從中國上空飛掠而過的瞬間,但從未見到長城的影子。問題在於人的肉眼對明暗對比非常敏感,而長城的顏色同兩側地面的顏色並沒有顯著差別。”
霍夫曼在1985年至1996年間曾執行5次航天飛行任務,如今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天工程學教授。他還出於同樣原因沒有從太空中辨認出埃及的金字塔。但是,他卻能認出公路、機場跑道以及灌溉渠道,原因是它們在其周邊環境裡顯得比較醒目。
對比度不強是主因
有些美國宇航員,比如尤金·塞爾南和愛德華·盧曾表示,他們從低軌道看到了中國的萬里長城。但是,長城似乎只有在某種光線條件下才有可能現身。例如,當太陽落山之前時,長城會投下長長的影子,這樣就可以看到它的輪廓。2004年,美國華裔宇航員焦立中從國際空間站拍攝到一張內蒙古一片狹長地帶的照片,當時太陽的角度十分有利於拍攝。內蒙古位於北京以北約200英里處。美國宇航局專家後來證實,那張照片倒像是長城,不過焦立中承認,他也不太確定自己在太空中看到的是什麼。
技術先進的機器裝置確實優勢明顯。低軌衛星具有能夠穿透薄霧和雲團的感測器,這使得它們更容易拍攝到清晰的影象。不過單憑肉眼,宇航員從太空辨認出長城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美國地質勘探局“陸地遙感計劃”專案資訊專家羅納德·貝克表示,解析度適中的衛星,如美國地質勘探局兩顆繞地表上方438英里(705公里)處軌道執行的“Landsat”陸地探測衛星,一般只能在特定氣候條件下才能領略到長城的面貌。貝克說:“我們拍攝到皚皚白雪覆蓋長城周邊區域的衛星影象,長城上的白雪已被掃除完畢,這使得我們可以看清楚長城。關鍵是對比差異。”
即使在衛星影象裡辨認出長城的影子也往往需費上一番工夫,就跟偵探破案一般。貝克說,在這個人來人往的地方,美國地質勘探局的科學家透過尋找停車場和人行道來鎖定長城位置。在更遙遠的地方,他們可能透過掃描長城四周植被情況來辨認這座建築奇蹟。不過這種技術並不十分可靠;很多情況下,長城周圍植被枝繁葉茂,都已沒過了長城。
空氣汙染增大觀測難度
長久以來,從太空肉眼可看到長城這一說法令華人頗為自豪。所以,2003年當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完成“神舟”五號飛行任務返回地球,親口對記者說他從太空並未看到長城,難免有些讓人失望,但事實就是事實。中國教育部甚至開始修定小學教科書,因為教科書上長期以來就聲稱從太空可看到萬里長城,現在看來,這並不符合事實。
中國科學院搖感應用研究院的魏成傑(音譯)教授表示,在這一問題上,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在2006年播出的專門討論這一問題的一個電視節目上,魏成傑表示:“我們需要進行更多的探測,同時提高宇航員的培訓質量。有些宇航員說,他們沒有看到長城,但那並不表示長城不在那兒。” 而且太空梭從長城上空飛過時速度很快,要看清長城確實難度很大。
另外,中國近年來工業發展很快,工廠排放的廢氣使空氣能見度降低,這樣一來,宇航員在太空中就更難用肉眼看到萬里長城了。霍夫曼說:“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中國部分地區上空的汙染,這使得從太空中看任何東西都變得幾乎是不可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