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怪軟體管家
-
2 # 慈孝坊1011
唐朝的軍事歷史總體來說是不錯的,唐朝時期實行的是開放的民族政策,和周邊各民族相處的不錯,因此沒必要修建大規模的長城。
-
3 # 歷史小昆蟲
軍事實力的強弱並不能決定修不修長城。唐朝也不是完全沒修過長城,據記載,在山西省榆社縣有一段唐朝修的長城但和傳統上的不一樣他那是為了統一才修的!長城的作用在於防守北方遊牧民族突襲,大唐為何不修長城呢!我認為有這麼幾點!
1.唐朝時期的最大威脅不是北方遊牧民族,而是西邊的大食和青藏高原的吐蕃。雖然北方遊牧民族也有威脅,但唐朝初年唐太宗基本上解決了北方的幾個少數民族的威脅。尤其是隋朝興起的突厥,被唐朝徹底乾的分了家,再也構不成威脅,北方草原變成了大唐的內陸,所以用不著修長城。
2.唐朝國力強盛,處於上升期,軍事與經濟還有文化都在往外擴充套件,修長城保護了內地但同時也限制了擴張與發展,所以沒有修。
3.唐太宗能征善戰的,一直比較注重武力解決邊關問題,他一直不主張修長城,他認為主動出擊才是最好的防守。所以放棄了以長城為預防的策略,改為主動進攻,畢竟在當時那個社會也是誰拳頭硬誰就是老大,北方遊牧民族那時可是稱李世民為天可汗。那就是打出來的。
4.大唐盛世有的是錢,所以並不是修不起,而是大唐的統治者認為有錢不如裝備一支精良的軍隊來守疆衛土,李世民曾說過李靖就是我的長城!
所以唐朝不修長城,軍事實力並不是唯一的因素,都是方方面面結合在一起的!
-
4 # 不憚求史
其實除了唐代,元清也沒有修過長城。元清不修長城可以理解,因為他們本身就來自北方,北方不再是威脅,如果修長城反而會成為回“老家”的障礙。
那麼,中國自西周時期起就開始修築長城以防範遊牧民族的侵擾,到了唐朝為什麼卻沒有修築長城呢?
我們都知道唐朝的勁敵突厥力量強大。617年李淵在太原起兵造反後,突厥趁著天下大亂襲擊了晉陽,李唐王朝此後向突厥稱臣納貢12年。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而登基,東突厥頡利可汗認為唐朝政變卻不通知他,怒氣衝衝率兵20萬直逼長安問罪。在距離長安城僅40裡的渭水之北駐紮,威懾京城。長安城內人心大亂,朝野震驚。李世民謀士們經過分析,認為突厥人出兵的目的就是:“興師問罪和貪圖財富”。於是李世民隱忍不發,據說是“空府庫”以“賞賜”突厥,其實就是搬空國庫以傾國之財寶換取突厥人退兵。以後雖然每年都以“賞賜”向突厥朝貢,但卻加緊軍事訓練,提高軍事實力。正好不久以後突厥的屬國紛紛起兵,突厥政權再次出現破裂。公元629年,太宗分析當時形勢,認為軍事力量已佔優勢,於是下定決心要永絕突厥禍患。12年的隱忍在此一舉,唐太宗命李靖率李勣、柴紹、薛萬徹,統兵10萬,分道出擊突厥。李靖出奇制勝,在定襄大敗突厥,頡利西逃吐谷渾,途中被俘,押送長安後被封歸義王。第二年三月,東突厥滅亡。從此擺脫了李唐臣服突厥的歷史!
隨後,李世民治下的唐朝軍事力量一直處於上風。到630年,四夷君長詣闕請唐太宗為天可汗,群臣及四夷皆稱萬歲。
公元634年,吐谷渾寇邊,太宗派李靖、侯君集、王道宗等出擊,另立吐谷渾國王。公元639年,太宗命侯君集、薛萬徹等率兵伐高昌。次年,在高昌首府交河城置安西都護府,西域各國皆到長安朝貢。公元645年,薛延陀首領多彌可汗拔灼開始和唐朝大軍作戰。公元646年,唐軍反擊並打敗拔灼後,在漠北設立安北都護府,在漠南設立單于都護府。
629年東吐厥首領頡利擁眾犯邊,唐太宗以“突厥天災人禍不斷,頡利可汗並不因此而積德行善,反而更加暴虐,骨肉相殘,其亡日不遠了。朕正要為您掃清沙漠上的敵人,何必辛勞百姓到遠方去修築城堡要塞呢!”《資治通鑑193卷》為理由,本著“不戰而屈人之兵者,上也;百戰百勝者,中也;深溝高壘者,下也。以是較量,孫武著書,三等皆具焉。”《唐太宗李衛公問對譯註》,拒絕了群臣建議在大漠邊緣勞民傷財地修一道長城的請求。
李勣是唐太宗的戍邊的主要將領之一,李鎮守北部邊境共達十六年之久,到貞觀十五年(641年)才召回任兵部尚書。據《舊唐書·李勣傳》記載,唐太宗曾對左右誇讚大將李勣說:“隋煬帝不能精選賢良,安撫邊境,只會修築長城,以備突厥。朕今委任李勣鎮守幷州,突厥畏威,百姓安寧,豈不勝似遠築長城嗎?”
可見,除了軍事上的壓倒性勝利,李世民作為一代明君,還透過政治手段安撫敵人。他分析和隋朝突厥失敗後,李世民開始大封突厥,除了頡利、突利等重要人物外,突厥其他有頭有臉的人物一律都被封了將軍、中郎將等官職,光五品以上的就有一百多人,李世民還讓他們舉家搬到夢中的城市長安居住。透過不斷的征戰,不但建立了廣大疆域,也憑他的政治智慧對少數民族採取了拉攏和融合的政策。唐太宗的文治武功最終創造了唐朝初年的百年安穩盛世,後稱“貞觀之治”。
最後囉嗦一句,其實唐代不是完全沒有修改長城,只不過它與傳統意義上的“拒胡長城”不同,建築這條長城是為了統一戰爭。在唐初立的幾年,同時並存著14個割據政權,其中包括自封為皇的劉武周。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劉武周攻佔李淵發祥之地晉陽(今太原),攻陷河東大部分地方,威逼關中。唐王朝迅Superb秦王李世民抵禦劉武周,同時構築防禦設施,從平城至魯口的長城由此出籠。
回覆列表
大家好,這裡是小青春,一個熱愛文史的小青年!
首先要糾正的是,唐朝並不是沒有修過長城,但是在唐太宗時期確實沒有再修長城!在平定突厥之後,唐太宗已經成為了“天可汗”,修長城確實也沒有太大必要了!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秦始皇以後,凡是統治著中原地區的朝代,幾乎都要修築長城。漢、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都不同規模地修築過長城。從修築長城的統治民族看,除漢族之外,許多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朝代也修長城,而且比漢族統治的朝代為多。清康熙時期,雖然停止了大規模的長城修築,但後來也曾在個別地方修築了長城,可以說自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沒有停止過修築。
據歷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有10萬里以上,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里。
那唐朝不修長城,就說明唐朝的軍事實力遠遠超出其他人了嗎?這倒不是!
有史籍證明,唐朝的軍事實力其實是不如隋朝的,隋朝都修長城了,唐朝如果單單是因為軍事實力的原因的話,不修長城是很危險的!首先,唐朝有很多優秀的將領,比如李勣李靖等等,這些人對外族都是威脅,有這些人鎮守邊疆,外族便不敢輕易入侵!
其次,就是唐朝相容幷蓄的社會氛圍。唐朝風氣開放,有大國風範,經常幫助一些受到自然災害的小國家和外族,獲得了這些國家和民族的尊重,唐太宗被稱為“天可汗”,各個民族都可以安穩生存,自然沒有修剪長城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