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你的教授

    世家在春秋是指巨大的門閥,在國家內部勢力極大,大到能顛覆統治的地步。在秦漢以後指有影響的家族。影響力於秦漢相比大大減弱。

    世家最早出自《孟子·滕文公》,指門第高貴、世代為官的人家。世家即是世世代代相沿的大姓氏大家族。這些世代相沿的大姓氏大家族即是世家。

    最早的世家如春秋時期的晉國六卿:晉國趙氏、晉國韓氏、晉國魏氏、晉國智氏、晉國範氏、中行氏。其中韓趙魏最終打敗智氏,三分晉國,入選《史記》世家之列。

    《世家》為《史記》五體之一。《史記》中共有《世家》三十篇,其內容記載了自西周至西漢初各主要諸侯國的興衰歷史。

    春秋時期的世家是大型的名門望族,不僅世代在朝中為官,而且他們自己有土地和資產,有的掌握軍隊,在一國內舉足輕重。勢力極大,如晉的韓趙魏,最後把晉分裂了。

    到秦漢以後至唐宋,此時的世家相比於春秋是勢力明顯減弱,指有影響力的家族。

  • 2 # 小李論歷史

    世家門閥最開始其實可以追溯到漢光武帝劉秀時期,一般來說,開國皇帝都會想辦法的誅殺功臣來維護自己的統治,但是漢光武帝劉秀沒有,他是收回大臣那些的權力,然後讓那些大臣回到自己的老家,這些大臣這地方形成一定的實力,長久以來,就形成了所謂的世家門閥,三國時期的司馬懿他的家族就是世家,在當地有很深的影響力。還有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不也是把大臣打發回了地方嗎?在歷史上唐朝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事例,演繹了世家了力量,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為何霸佔了四弟李元吉的妻子,李世民當時身為九五至尊,什麼樣的女人沒有,為何卻看上了她,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李元吉的妻子是世家子弟。在唐朝甚至有一個說法,公主沒有世家的女兒受歡迎......這些事例中都足以顯示世家門閥的力量與地位!

  • 3 # 知行陽明道

    中國歷史上 , 大約沒有一個小圈子像關隴貴族集團那樣,壟斷了西魏、北周、隋至初唐的中國皇權。大名鼎鼎的楊堅,楊廣父子,李淵、李世民父子出自這個集團。

    關隴貴族最早起源於北魏孝文帝(拓跋弘)時期 ,當時孝文帝制定了嚴格計程車族制度,而北魏計程車族大部分起源於關中、隴西一帶, 故史稱關隴貴族。

    關隴貴族集團掌國的現象在唐太宗時得以遏制。李世民採取科舉、門蔭、推薦等手段,平衡朝中的政治勢力,形成了以房玄齡為代表的山東士族, 以魏徵、馬周為代表的寒族,以蕭禹、 王珪為代表的南朝貴族, 以及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代表的關隴貴族為骨幹的領導集體 (當然,還有脫胎於關隴 ,卻又高高在上的皇室李家 ) ,逐步降低關隴貴族在朝中的影響。

    不過,在貞觀末期,由於立儲間題引發了各派勢力的重新洗牌。關隴貴族集團的長孫無忌( 高宗李治的親舅舅)、褚遂良等擁護李治, 並得到了李世民的認可。

    PS·吐槽一下,李世民的教育大概和郭靖一樣失敗:

    ( 1 )原先立的太子李承乾起兵謀反他老子,按律應該賜死,因李二不捨得,最後只廢為了庶人,後卒於黔州;

    ( 2 )與長孫皇后的次子魏王李泰李青雀 , 寵冠諸王,是唐太宗最寵愛的兒子。 按慣例皇子成年後都應去封地,不得長駐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愛 ,特許“不之官”。李泰才華橫溢,聰敏絕倫,好士愛文,是當時的書法家、書畫鑑賞家。結局是爭奪皇位被貶;

    (3)五子齊王李佑,貞觀十七年發動叛亂;

    (4)七子李惲(yun,四聲)因誣告謀反,惶懼自殺;

    (5)還有一個與玄奘徒弟辯機私通的高陽公主(舊唐書並未提及,新唐書和資治通鑑有所記載,故而此時存疑。畢竟歐陽修作風也有問題,司馬君實可能會是因為政治需要故意黑我文忠公吧。)

    PPS:再吐槽一下,侯君集謀反的事,我只能總結為李二命硬,克友克親克一切,就是一個與天下為敵的鬥爭瘋子,但是還是得稱讚一下,李二真的很厲害(天可汗的稱號倒是沒有什麼可誇讚的,李二本就是胡人,所以他才不會有華夷之分)

    還有李靖,堂堂風塵三俠,可惜因為政治鬥爭能力太弱,擊破突厥後,只能待在家中哪都不敢去,連屏風都撤掉,府門大開,以此告訴李世民自己沒有造反之心。一代名將,落到如此下場,也是可悲。

    唐太宗為了籠絡人心,要為當朝宰相房玄齡納妾,大臣之妻出於嫉妒,橫加干涉,就是不許。太宗無奈,只得令大臣之妻在喝毒酒和納小妾之中選擇其一。沒想到房夫人確有幾分剛烈,寧願一死也不在皇帝面前低頭,於是端起那杯“毒酒”一飲而盡。當房夫人含淚喝完後,才發現杯中那個不是毒酒,而是帶有酸味的濃醋。

    以上就是民間傳說中“吃醋”一詞的由來。

    PPS:本來這個典故也只是傳說,並沒有多少文字記載,可是在《紅樓夢》中又把“妒嫉”與“醋意”聯絡在了一起,所以辭海才加了這樣一條新意。

    不敢說歷史像我說的那樣,但是作為一個出色的政治家,李二絕對不可能做出這種干涉大臣家事的無聊之事,送婢女肯定有他的政治目的(詳情參見李二與他妹夫薛萬徹溝通房事的趣事)。

    彼時山東士族勢大,已經是頂級豪門(代表人物程咬金、秦叔寶、房玄齡,羅成是虛構人物)。李二要打壓山東士族,自然要拿文官的房玄齡動手,故而明目張膽的派婢女監視他、李二內心OS:老房,我對你們不放心,你就讓我監視一下吧,這樣你好我好大家好。

    可惜房玄齡夫人盧氏是山東士族范陽盧氏的族人,怎麼可能不爭取自己家族的利益?所以咯,才有了以上的舉動。

    同樣有意思的是魏徵。

    魏徵本來是跟著李二的大哥太子李建成混的,任過太子洗(xian,三聲)馬(曾任此職的還有《陳情表》的作者李密),出了不少坑李二的注意。可惜李二命硬,克掉了大哥自己當了皇上。

    魏徵為了保命,投向李二後,變得嘴毒言刻起來,專挑李二的痛處罵。“我就罵你咋了,你敢殺我嗎?殺我你就是氣量小,殺我你就是昏君!來啊來啊,殺我啊!”

    李二本來就不喜歡魏徵,但為了做出自己是一副明君、善於納諫的樣子,不得不和魏徵兩個人很有默契地演起了諍臣、明君的戲碼(該配合你演出的我盡力表演)。

    忍著忍著李二可能因恨生愛吧,突然發現這哥們還是有兩把刷子的,能力還是有的,人還是有用的,那就不能浪費了!於是就派他監視山東士族。

    在李二心中,因魏徵身為寒族出身,既非山東士族,又非山東武人,其責任僅是監視山東士族及關隴集團。魏徵推薦杜正倫為相,而杜正倫正好出身山東士族。“什麼情況?我讓你監視他們,你怎麼還幫他們呢?難不成你們搞在一起了?”

    第一次泰山祭祀,史書記載魏徵勸諫李二說你去泰山啊勞民傷財,怎麼能這樣幹呢?而李二知錯就改,又是活活一個明君形象。實際呢,李二打算對山東集團下手,沒想到魏徵又幫著山東士族說話。

    魏徵死去半年,李世民“停婚僕碑”,終於發洩出來了。結果東征高麗失敗(薛仁貴華麗麗登場),幾個集團趁機掣肘。李世民迫於壓力,不得不重修了魏徵墓,並讓魏徵的兒子承襲了國公的爵位,也是蠻心酸。

    不過對比楊廣東征高麗、藉機轉移國內矛盾,反倒落個千古罵名,也是夠冤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八十歲的老人,鬧著要娶媳婦怎麼辦?